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明的冲突》作者亨廷顿谢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3日14:16  青年参考

  “文明是最终极的人类部落”

  ::文吴怡静

  哈佛大学日前宣布,在该校任教逾半世纪,对国际冲突有独到精辟分析的萨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 教授,2008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马撒葡萄园岛去世,享年81岁。

  哈佛政治学教授亨廷顿最有名的著作是《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全球读者眼里,亨廷顿能言善道,是成 功预言21世纪文明冲突的保守派政治学大师。但鲜有人知道,早在1993年在《外交事务》双月刊发表《文明的冲突》文 章之前,亨廷顿已享誉美国政治学界数十年。

  亨廷顿23岁就在哈佛任教,在国际关系、比较政府、政治理论与美国政治等研究领域,都有极具影响力的论述。“ 9·11”之后,亨廷顿被誉为先知。《文明的冲突》被译成33种语言,很多人认为他预言了伊斯兰教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不 可避免。当伊朗德黑兰也出现亨廷顿著作的盗版翻译时,1000本中被伊斯兰革命卫队订了半数。

  亨廷顿曾两任白宫顾问,但他在移民政策上的保守思想却使他成为学术圈中的反文化人物。

  

  指出世界七大主要文明

  二战后的1947年,一位美国外交学者乔治·凯南以“X”的化名,在著名的《外交事务》撰文指出,战后的苏联 将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美国必须技巧而小心地加以反制。影响深远的围堵政策由此而诞生,成为美国甚至西方战后外交政策的 中心主义。

  自苏联1989年分裂以来,西方世界苦苦等待下一位“X”出现,为后冷战时代的世界秩序提出解读的新方向。终 于在1993年,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出了哈佛学者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大胆预言全球政治未来最核心也最危险 的发展方向,不在于国与国之间的纷争,而是拥抱不同文明的族群之间,可能爆发的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

  这篇文章据说是《外交事务》双月刊自“X”的文章以来,引发最多回响的文章。亨廷顿的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 秩序的重建》在1996年年底出版,他在书中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完整的论述与扩充。他认为后冷战时代的政策领导者,有 必要彻底了解世界七大主要文明:中国、日本、伊斯兰、印度、西方、东正教、拉丁美洲与非洲。因为这些文明之间的断层, 将成为新纪元的世界政治中,统一、解体与冲突的最主要根源。发生在车臣、阿富汗等地的战争,就是东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 文明冲突的结果。

  

  西方自负带来与其他文明冲突

  文明究竟如何成为改写世界秩序的新座标?亨廷顿在书中如此演绎:

  一、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多元、多文明的全球政治时期;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而现代化的结果,既未造就出 任何一种共通的文明,也没有带来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二、各个文明之间的权力平衡产生了转变:西方的相对影响力正在衰微,亚洲文明逐渐扩张,伊斯兰文明则因为人口 暴增,而伊斯兰教和邻国之间埋下不稳定的种子。总体来说,所有的非西方文明如今都在重新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

  三、一种建立在不同文明上面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共享同一种文化渊源的不同社会彼此合作,试图改变某一种社会 文明的努力徒劳无功,而国家之间逐渐以某种文明的主导国为轴心,各自形成集团。

  四、西方向来自以为代表了全球性文明,这种自负带来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冲突。而以西方与伊斯兰教和中国之间的冲 突最严重。区域性的文明断层冲突,多半发生在伊斯兰教与非伊斯兰教文明之间,而且引发边境紧张形势升高,导致双方文明 的轴心国必须出面弭平战端。

  五、西方的生存契机,在于美国人民必须重新确认他们的西方认同,西方人必须接受本身文明“独特但并非全球共通 ”的事实,团结起来为文明注入新鲜血液,保护文明不受非西方社会的挑战。未来的世界想要避免一场全球文明大战,要看世 界领袖愿不愿意合作,以维持全球政治的多文明特色。

  亨廷顿的洞见,首先在于他能直捣核心地指出,后冷战时代,区别人类最重要的因素不再是意识形态、政治甚至经济 ,而是文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在问一个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是谁?”而大家也都从对自己最有意义的方向上去寻 求解答:从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与体制去寻求定位,从部落、宗族、教会或国家等文化团体去寻求认同。而 文明正是这一切最广义的体现。“文明是最终极的人类部落,”他如是说,“而文明的冲突,其实就是部落冲突的全球化。”

  他的洞见之二,是指出现代化不必然等于西方化。西方势力与流行文化的扩张,也许会吸引伊斯兰教国家的年轻人穿 牛仔裤、喝可口可乐、听rap音乐,却不见得会吸引他们改变对西方的基本立场。而从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沙特阿拉 伯甚至伊朗等社会的经验中也可证明,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不一定非要抛弃固有文化、全盘西化才能成功。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现代,也越来越不西方。”亨廷顿说。

  

  是洞见还是危言耸听?

  精辟的理论与预测,让《文明的冲突》跻身冷战结束以来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然而,亨廷顿近乎耸动的部分预言,也 引发强烈争议。

  评论的焦点之一,是亨廷顿所谓西方影响力式微的说法。如美《新闻周刊》资深记者保尔认为,欧洲势力也许大不如 前,但美国在军事、经济或文化上日益超出各国,却是不容抹煞的事实。

  更大的评论焦点围绕在西方团结论上面。亨廷顿从文明的角度出发,主张美国一方面应与欧洲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盟, 以保护西方文明免遭其他文明威胁;另一方面,应该放弃所谓太平洋世纪的美梦,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再向亚洲 靠拢。

  美国舆论显然并不认同这种“重欧轻亚”的论调。媒体认为,美国未来的政经利益与蓬勃发展中的亚洲息息相关,东 西方文明差异再大,也不能让亚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被忽略的一方。

  冷战结束后,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著书《历史的终结》,宣告意识形态的斗争走到尽头,民主获得胜利,全球性冲突将 不复出现。亨廷顿却直言,历史并未终结,冲突可能就在不久的未来发生。如今,“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到刚刚发生 的以色列对加沙军事行动,事实已经证明了亨廷顿的预言。

  (台湾《天下》杂志)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flash

相关专题 青年参考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