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印度共产党执政地:重点学习毛泽东著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14:24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公路两边几乎每隔50米就飘扬着一面鲜红的带有镰刀锤子图案的旗帜,大小城镇的中心广场伫立着列宁、切·格瓦拉等革命者的塑像,书店里摆满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2009年新年伊始,在印度喀拉拉邦采访时看到的这些场景,让记者倍感亲切。

  记者在喀拉拉邦采访时雇的司机瑞比告诉记者,“官商勾结的行为肥了贪官和奸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却被无情地剥夺,只有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对抗这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喀拉拉邦是目前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执政的几个邦之一。事实上,早在1957年,印度共产党就在喀拉拉邦的选举中获胜,在该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地方红色政权。只不过,成立于1920年的印度共产党在1964年以后,发生过三次分裂,先后分裂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简称印共(马))、印共(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简称印共(马列))和全印共产党(简称印共)。

  目前,印度的共产党党员总数接近200万,是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一支共产主义力量。其中印共(马)现有97万党员、10万个支部,下属群众组织的总人数约5000万。目前印共(马)和印共在印度国会中的席位加起来有62席。这个数目虽然不足以组织政府,但却也成为在印度政坛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第三种力量”。印共(马)更是在印度同时也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传奇:从1977年起,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1年。此外,它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多次执政。

  毛主席著作是学习重点

  作为印度政坛的第三大力量,印共(马)非常善于从理论修养、干部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印共(马)的党员有很强的理论学习风气。陪同记者在喀拉拉邦采访的印共(马)党员尤素福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支部每周都要进行理论学习。只有25岁的他已经在老党员的辅导下学习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尤素福说,不久前他认真学习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感觉收获非常大。尤素福感慨地说:“这部著作让我几乎变了一个人。”尤素福还介绍说,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他们支部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

  印共(马)也很注重干部的培养,党的干部清廉能干在全印是出了名的。印度政府每年下拨的扶贫和农村发展款项,在许多邦都被腐败官员层层吞吃,中饱私囊,而在印共(马)领导的邦都被悉数发放到群众手中。尤素福说,“印共(马)的执政地位是靠老百姓一票一票选出来的,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腐败,一旦染上腐败的恶疾,共产党的灭亡也就为时不远了”。

  在印度这个凝聚力较差的社会,树立一个权威对加强党的团结非常必要。在党内,印共(马)始终坚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印共(马)的巴苏被喻为“印度的周恩来”,担任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达20多年,特别擅长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是最早提倡经济自由化的政治家。而总书记苏吉特从事革命工作70多年,很有威望,他担任总书记时印共(马)没一个党员因苏联、东欧剧变退党。正是有这样的领导核心,印共(马)才成为“共产主义的伟大幸存者”(巴苏语)。

  与农民关系是党的生命

  印共(马)非常重视农村工作。印共(马)中央政治局委员耶丘里指出,印度70%的人口在农村,印共(马)控制的地区也大多在农村。因此,印共(马)“争取民心的手段就是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的”。耶丘里指出,在印共(马)执政的地方,政府会把地主的多余土地无偿分配给无地农民。不过,印共(马)很讲究斗争策略,往往能够说服地主自愿把多余的土地拿出来,因而很少酿成冲突。

  印度的共产党始终把党与农民的血肉关系看成党的生命。在喀拉拉邦采访时,记者随意走进了科钦市附近的一个叫卡得姆的村庄。在村口飘扬的共产党党旗下,记者看到几个中年人正坐在一张长桌后接待群众来访。其中一名叫基穆的人告诉记者,这个村子有4 0 0 0人,选民2000多人,有75名印共(马)党员。印共(马)基层党员在这个村子的工作就是帮助农民解决劳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反映问题,敦促处理。由于印共(马)的存在和积极参与,这个村子的农民有困难找党员,而印共(马)也总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印共(马)在这个小村子里有着极高的威信。

  印共(马)还努力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大力落实“潘查雅特”制度。“潘查雅特”就是农村的基层政权体制。它分为三级,每五年选举一次。其中,村级潘查雅特是其最底层的机构,基本上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经过多年发展,印共(马)执政地区的潘查雅特制度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并与深化土地改革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所有因土改而获得了土地的村民都因为有了潘查雅特制度而能参与与自身有关的发展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与此同时,各级潘查雅特所设置的数以万计的职位,又为印共(马)等左翼力量通过选举进入政权体系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深化,农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使执政的印共(马)得到了最坚决最稳定最可靠的“票仓”。提高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程度的同时,印共(马)还特别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支部与潘查雅特一起,将广大的农村地区变成了支持左翼阵线的坚固的堡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印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