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厘清俄欧能源合作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0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厘清俄欧能源合作模式

  原本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进出口债务纠纷,最大的受害人却往往是作为第三方的欧盟。这样的怪圈在每年新年的“俄乌斗气”争端中一再的重演。而这一次,三方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1月12日,在经过了4天漫长的谈判之后,俄罗斯,乌克兰与欧盟三方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了《过境输气监督议定书》。为天然气运输的重启打下了基础。

  据俄气公司新闻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议定书》显示,三方都同意“尽快,并且有效的”重启俄罗斯途经乌克兰向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而为了有效的监督自俄罗斯输向乌克兰的天然气不受到除了必须的技术损耗之外,其他不应该发生的损耗,三方将共同派出一个由欧盟委员会及其专家,俄罗斯能源部,乌克兰能源部以及相关的三方能源公司的代表共同组建的监督委员会。

  该监督委员会内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在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欧盟相关国家的天然气站点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监督,以确定天然气的运输不会受到以外的损耗。

  同时,《议定书》还规定,三方表示,将出台一个《公约》,并同时建立“国际专家委员会”,其目的是“确保途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的正常供应”。

  委员会的职责将包括,确保途经乌克兰运往欧洲的天然气的正常运输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监测天然气在乌克兰以及欧洲境内的运送数据,以及向乌方提出最为合理的天然气运输建议。

  张弘表示,此项《议定书》的签署,最终解决了三方天然气纠纷的矛盾关键。

  俄罗斯与欧盟的天然气订单,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订单,原本是没有任何交界的两项协议,然而由于朝向欧洲的大部分天然气管道都经过乌克兰境内,就给了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谈判中一直处于劣势的乌克兰一张可供有效使用的“王牌”。

  使用“捆绑政策”将天然气的过境协议与天然气的进口协议联系在一起,也成了乌克兰争取更加优惠的天然气进口价格的策略。

  而本次签署的《议定书》将乌-欧的天然气运输协议与俄-乌的天然气出口协议彻底分开。“将双边的问题变成了多边的问题,将一个复杂的矛盾拆成了两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张弘表示。

  而于此同时,随着这项协议的签署,俄罗斯与欧盟今后的能源合作之路也平坦了许多。

  据张弘介绍,俄欧原有的能源协议在上一次到期之后一直未能续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与欧盟无法在能源市场更加开放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代表的反对声音也不容忽视。

  而在断气争端之后,欧盟最终迫于能源压力从后台走向了矛盾调节的前台,也使得欧盟内部国家与俄罗斯合作的压力加大。“来自欧洲成员国内部国家的压力,将迫使更多的欧洲国家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选择更加合作的态度。”张弘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相关专题 俄乌天然气争端

更多关于 俄罗斯 天然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