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文字:赵海建
以色列安全内阁定于17日投票,决定以军是否在加沙地带实施单方面停火。有消息说,以军有望在未来两天内单方面停火,此一轮加沙冲突似乎有了结束的可能性。
然而,这样的停火已在巴以之间上演过无数次,片刻安宁后,战火仍一直在延续。近一百年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缠斗无止无休。
这是一部悲剧。在经历1800多年的痛苦流亡之后、在经过多次驱逐和屠杀之后,犹太人需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家园;但在犹太人试图结束悲剧命运的同时,巴勒斯坦人却迎来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巴以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没有胜利者,加沙民众在困苦中挣扎,而以色列人也在恐惧中度日。和平似乎过于渺茫,悲剧仍将继续。我们推崇“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生活哲学,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何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
(本报综合报道)
悲剧前的悲剧
犹太人1800年民族大流散
本报综合报道 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而数千年的悲剧命运无疑对这个民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早在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就已经是如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其后,虽多次建国但也多次被外部力量所灭,并最终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在随后的1800多年里,犹太人“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颠沛流离。在多次被驱逐被屠杀之后,重归巴勒斯坦建立家园成了犹太人的共同梦想。
犹太人国家曾三次被灭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来自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该地的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来自爱琴海边上的腓力斯丁人也在沿海建立国家。在阿拉伯语中,巴勒斯坦人的祖先就是迦南人和腓力斯丁人。
约公元前18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闪族的一支哈卑路人到达迦南即今天的巴勒斯坦,改名为“希伯来人”(意为渡河)。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在摩西带领下回到巴勒斯坦,最后于公元前1004年建立了大卫王国即希伯来王国。公元前930年,国家分裂为北方王国以色列和南方王国犹大,前者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人所灭,后者则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所灭。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犹太人曾于公元66年发动大起义,但被严厉镇压下去,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罗马皇帝禁止犹太人踏入这个地域,并将以色列地(即迦南地)改名为巴勒斯坦,为的是要让世人忘掉这里曾经是犹太人世世代代居住过的地方。
“在天下万国中被抛来抛去”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通过公元前后100多年内三场大起义的失败,约有150万犹太人被杀。从此,犹太人进入了一个长达1800年的民族大流散历史时期,“在天下万国中被抛来抛去”,颠沛流离。
尤其在二战中,德国希特勒政权对犹太人进行了空前的大屠杀,600万犹太人惨死,其中包括100万儿童。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德国犹太人摩西·赫斯在1862年发表《罗马和耶路撒冷,最后的民族问题》,首次明确提出“复国才是犹太人的出路”。
1897年:巴以争端开始
1882年,波兰犹太人利奥·平克斯坦匿名撰文,宣称犹太人寄人篱下,政治、经济上越成功,所受的嫉恨就越大,唯一的出路就是独立建国,方法则是召开全球犹太人大会,筹集资金购买一块合适的土地,以建立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
就在这一年,14名来自俄罗斯哈尔科夫的犹太大学生用《旧约》诗篇中提到的锡安山指代巴勒斯坦,建立了一个叫做“重返锡安”组织。1890年,“锡安主义”被奥地利人比恩鲍姆首次提出,并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代名词,。
1897年,第一届锡安主义全球代表会议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从此,“复国”开始成为全球犹太人奋斗的目标,并将巴勒斯坦确定为自己重建家园的地方。这一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恐怖和流血几乎已经成为加沙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新闻周刊》称,巴以之间的“暴力冲突让中东和平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要遥远”。以色列《国土报》认为,“以色列的攻势已经让加沙的和平倒退到60年前。”
加沙冲突或引发中东战争
本报综合报道 半个世纪来,加沙一直是国际报道中最沉重的话题之一。
3年前,加沙结束了以色列长达38年的占领,而在眼下,以色列的全面进攻,让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独自掌权的加沙再次“血肉模糊”,甚至让世界担心这块狭小的地带再次引发全面的中东战争。加沙正处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暴风眼中,人们更关注它未来的命运。
1947年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加沙被划为阿拉伯国家版图。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加沙被以色列占领。此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成为以色列修建定居点的主要地区。
直到2005年初,加沙地带共有21个犹太人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占了加沙地带35%的土地。1994年巴实行自治后,加沙为巴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地。那一年夏天,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加沙定居。
巴以2000年9月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后,加沙很快成为各种冲突的核心。巴激进组织不断袭击加沙犹太人定居点,作为报复,以军又不断定点清除或搜捕巴武装人员。
很多评论说,“恐怖和流血几乎已经成为加沙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3年4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问世后,以军才逐渐从加沙地带北部撤出。时任以色列总理沙龙想甩掉这个沉重的包袱,其领导的内阁制定的“单边行动计划”就是要让“未来的加沙地带没有一个犹太人居住”。
2005年8月,以色列开始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当年9月,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结束了。2007年6月,在巴勒斯坦人的一场内斗中,加沙最终被哈马斯控制。
加沙地区面积只有365平方公里,却生活着150万巴勒斯坦人。在上月底以色列发起进攻后,加沙地带“惨状骇人”。
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加沙地带150万巴勒斯坦居民中,80%靠接受人道主义救济维生。随着米、面、糖、乳制品、罐装食品和鲜肉进一步匮乏,这一比例会继续上升。当地居民一言概括当地惨状:“我们一无所有;我们需要一切。”
美国主流媒体称,巴以之间的“暴力冲突让中东和平的前景比任何时候都要遥远”。以色列媒体则认为,“以色列的攻势已经让加沙的和平倒退到60年前。”
悲剧的诞生
巴以百年争端还将持续百年?
本报综合报道 在经历千百年的悲惨遭遇之后,犹太人开始重返巴勒斯坦,并最终建立了以色列国,结束了自己千百年来没有国家的悲剧命运。但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数千年的巴勒斯坦人来说,他们的悲剧命运却从此开始。如今,在巴以争端持续100年之后,西方媒体甚至悲观地认为,这一悲剧还将持续100年。
犹太人“回归”引发冲突
数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年~1914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有4万东欧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回归浪潮。1920年,英国占领并开始统治巴勒斯坦,两年后,它玩起驾轻就熟的“分而治之”的把戏。第一任英国驻巴勒斯坦总督赫伯特·萨缪尔是犹太复国运动的支持者。在他任上,数以万计的各国犹太人不断涌入。大量涌入的犹太人很快为土地、水源等与当地阿拉伯人发生冲突,双方械斗不止,流血不断。
1933年,纳粹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一个有远见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弗拉基米尔·亚博廷斯基曾在20世纪30年代表示,不仅是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大量移民至巴勒斯坦,而且“换做我们是阿拉伯人的话,我们也不会接受”。
以建国第二天战争爆发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其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但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未能诞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自以色列建国之初,冲突就开始伴随着它。就在以色列重生的次日,5个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宣战,以“消灭犹太国”为终极目标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此后,以色列又先后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4次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人发动武装斗争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人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以巴冲突在使巴勒斯坦人遭受不幸和痛苦的同时,也使安全成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头号问题,它不仅牵扯了以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严重阻碍其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如何保持国家的犹太特性,也是以色列面临的严峻挑战。
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犹太移民是以色列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以巴冲突造成的灾难使以色列移民数量自2002年以来呈连年下降趋势,2007年甚至出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移民数量负增长。
一些以色列学者发出警告,除非以色列放弃部分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否则以色列将无法既成为犹太国家,又成为民主国家。因为在民主国家中,不同民族的人拥有同等的公民选举权。如果巴勒斯坦人有朝一日拥有人口优势,他们将可通过“一人一票”的选举权,不战而胜,顺利夺取政权。
专家观点
美国仍是中东和平进程主导者
本报讯 (记者 赵海建)加沙战火已经持续了20多天,各方的外交活动也在紧张地进行,但这场冲突将以何种方式结束目前还不明朗。为此,我们采访了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的殷罡研究员。
加沙冲突
不影响中东局势走向
Q&A
广州日报:
请您预测一下这次巴以冲突的最终后果?今后的中东局势将是什么样的走向?给整个世界将带来什么影响?
殷罡:事情走到这一步,既取决于以色列政府能够走多远,也取决于哈马斯内部能否形成一个新的、长期的战略。
这次冲突发展到目前为止,以色列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即摧毁哈马斯的作战能力、对哈马斯整个组织构成心理重创并迫使其改弦更张。
在哈马斯一方,其内部也处于分裂状态,一部分势力反对恢复同以色列的暴力冲突;而一些强硬的领导人则有同以色列血战到底的决心。不过,哈马斯迄今还未表现出能够重创以军的能力,他们所说的对以色列的严厉的报复,包括自杀袭击、火箭袭击、刺杀以色列领导人等等,能够实现的仅仅是火箭袭击。最终结果肯定是停火,但什么时候停,这取决于双方的意志。
这个事件对整个中东局势今后的走向和整个世界局势不会构成什么影响,中东局势目前的核心问题还是伊朗核问题。
巴以内部反对势力强大
外部促和大打折扣
Q&A
广州日报:
现在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权掌握在谁手中?
殷罡:从1977年开始,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和平进程的外部主导者是美国,今后还会是。
这是因为,阿以之间的和平进程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作为担保,而具备此种实力的国家并不多,其中就包括美国。
从1979年开始直到今天,美国对埃及和以色列同时进行武装,每年定期援助埃及和以色列将近40亿美元,埃及和以色列现在都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也早已结束冲突,签署和平协议。
如果今后有其他的国家也能做到这一点,美国的主导地位可能会被取代。但是,如果当事方内部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势力,外部的促和结果就会大打折扣。比如,目前发生在巴勒斯坦内部的事。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细节,关心导致和平进程无法顺利进展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