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萨科齐捅了马蜂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4:31  外滩画报

  “谁也不许动我的奶酪!”

  以国铁为例,员工只需要缴纳7.5%的养老保险,比私营部门的15% 低一倍;法定退休年龄是55 岁,但是50 岁退休就可以领取75% 的退休金;高速列车司机月工资3000 至3400 欧元,高出最低工资水平(SMIC)两倍有余,每周却只需工作20 小时。

  自从去年年底爆出萨科齐有意把法国国铁私有化的传言,国铁公司一直罢工不断,以致在法国这样罢工传统超级强大的国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1月12 日夜晚,一名火车司机在巴黎西郊的Maison-Laffite 车站遭到6 个喝醉的年轻人殴打,激怒了所有铁路司机不宣而战地临时罢工。第二天早上10点起,整个巴黎大区火车全部停跑,作为郊区交通枢纽的Saint Lazare 火车站前所未有地彻底关闭。由于事态严重,国铁公司特地宣布。2 月份巴黎二环以外的火车月票一律打6 折,算是对公众的致歉和赔偿。

  这正是我和身边大部分中国人很难理解的地方。在这个GDP 永远不是首要目标的国家,人们一周只需工作35 小时,一年法定带薪假长达5 周,上班有最低工资保障,失业有救济金可领,生小孩有政府补贴,一顿工作午餐要吃掉一个半小时,生活已经够幸福了,还罢什么工?更何况你还在这样一个国家捧一只响当当的铁饭碗!

  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我的奶酪”谁都碰不得。所以在法国,任何改革推行起来都是困难重重,因为总会有既得利益的获得者跳出来反对。

  2006 年,希拉克曾针对年轻人的就业难问题,发布过一个《首次雇佣法》,规定20 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与26 岁以下年轻人签订雇佣合同后,两年内可以随意将其解雇,无需说明原因。

  这样一个改革步伐很小的法案,无非是把年轻雇员的试用期从6 个月延长到两年,在法国却引发了一场350 万青年人参加的全国罢工罢课,最后希拉克政府被迫撤回了这个法案。

  但从另一方面看,法国确实又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刻。这个传统老欧洲的代表经济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高标准、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早已超出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GDP 增长缓慢,有限的生产力发展无法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缺乏激励机制,社保制度养出了一大批吃低保的懒汉。

  这些造就了法国民众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不满于法国经济的疲软,渴望变革;另一方面却又牢牢抓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放,不愿为改革付出任何代价。现在看来,当初萨科齐上台和今天的奥巴马倒有几分相似之处—选民都寄希望于一个强势领导人来改变令人不满的国家现实。

  萨科齐捅了马蜂窝

  2007 年5 月当选并就职后,萨科齐就提出改革政府特殊行业的退休制度,为此运输部门工人也曾举行全国大罢工。当时萨科齐态度强硬,表示绝不让步,之后他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说明大多数法国人对改革还是抱有极大的希望。但这样的民众信任往往一遇到现实挫折,就不堪一击。

  刚上台时,萨科齐曾经承诺国家将投入巨资刺激经济,改善民生。回顾这一年多来,他多次强调国家财力紧张,号召大家“多劳多得”,颁布的政策也主要围绕在公共部门压缩开支和减员增效上做文章,这无疑大大牵动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

  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萨科齐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些(可见他的运气实在不算好)。随着危机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都泥足深陷,法国根本不可能独善其身。失业率攀升,民众的恐慌加剧,骆驼终于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去年,由于部分法国银行和大企业出现巨亏,萨科齐起草了一份总额约340 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旨在鼓励投资,保护银行、汽车等关键行业。但在普通民众看来,政府对抗金融危机的重点应放在更好地保障就业、提高工资,从而促进消费、提高购买力水平,而不是一边哭穷,一边却将钱大把花在“万恶的”资本主义银行家身上。

  我在游行中碰到的一位老大爷说话最为直接:“他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民众不解进而愤怒,让反对公共部门大幅裁员的工会找到了批评政府的盟友,郁积多时的不满情绪如火山爆发,这次罢工和示威才会如此声势浩大。

  《解放报》指出,这次罢工正是萨科齐造成的,总统特有的工作方式让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反对,从而激化了矛盾;罢工民众要求获得尊重、倾听和对话;萨科齐应该暂停改革,重新确定首要政务,实施能确实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

  一向强硬的总统态度终于有所软化。1月29 日整个白天,萨科齐都躲在爱丽舍宫静观其变,到了晚上他发表声明,说这场危机前所未有,民众的忧虑值得理解,他将在下月与工会领导人会面,讨论解决目前危机的办法。

  据某个独立机构统计,七成法国人支持这次罢工,不过我的同事皮埃尔属于那剩下的30%。“这个时候罢工除了制造混乱,一点用都没有。”他说,“很多人只是去凑热闹,因为罢工就是法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结果不重要,参与最重要,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发泄一下,制造点噪音,然后各自回家。”

  晚上8 点多,我下班经过意大利人大街,马路上一片狼藉,两边的商家大门紧闭,空气中有股刺鼻的气味—根据前年在法国音乐节的经验,应该是催泪弹。我中午经常光顾的Cojean 旁边的小街上,一辆雪铁龙还在熊熊燃烧,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门口站着一排戴头盔、持盾牌的防暴警察。街上的人已经不多了,三五成群,或坐或立,还有人不依不饶地向警察大声叫骂。很明显,抗议游行已经升级变味成了对抗骚乱。身旁的皮埃尔幽幽叹了口气:我不明白,这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天,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劳动联合总会的电子邮件,宣称本次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法国 罢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