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最大贫民窟揭秘:居民月均收入仅为10美元

  在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执导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一举囊括了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8个奖项。

  片中提到的印度达哈维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在印度其他旅游景点,你或许能看到舞蛇者或苦行僧。但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播出后,人们想看一些更粗糙、更接近真实的东西。

  一部电影,掀起贫民窟旅游热

  受了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旅游的启发,来自英国的会计师克里斯·韦创立了真实之旅旅游公司,该公司也是达哈维贫民窟旅游业的领导者。一些旅游指导类的电视节目、书籍让孟买的贫民窟旅游保持着稳定的顾客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热映也功不可没。

  前往达哈维参观的费用非常低,支付10美元大约可游览2个半小时,其中80%的利润会捐给慈善组织。参加参观团的大部分成员是背包旅行者,不过也有离开500美元一天的泰姬马哈酒店前往贫民窟的游客。游客不仅仅有外国人,也有不了解贫民窟状况的印度本地人。他们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之前曾带了一家孟买当地人来达哈维”,真实之旅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什纳·普加里说,“他们12个人,都说‘我们每天都从这里经过,我们只是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对于游客,达哈维的居民既没有表示非常欢迎,也没有表示不满。就像克里斯·韦说的,印度人习惯了很多人在一起。虽然达哈维的基础设施很差,却是孟买的经济活动中心,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一个节点。

  一部电影,让印度人五味杂陈

  愤怒 印度的落后愉悦了西方

  不少贫民窟居民在电影上映后走上街头抗议,认为影片中展示的印度社会状况是恶意丑化并诬蔑印度。

  《伦敦时报》专栏作家Alice Miles在文章中用了一个词“poverty porn”来评价这部影片,意指该片是用印度的贫穷落后来愉悦西方人。很多人还强烈要求影片改名,在他们看来“Slumdog”是对贫民窟居民的侮辱。有一个标语牌上就写着:“我们是人,不是狗”(注:Slumdog由“slum”和“dog”两个词组成,前者意为贫民窟,后者意为狗)。

  期盼 奥斯卡能否带来改变?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后获得好评如潮。有些印度贫民窟观众对于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视感到受宠若惊,希望电影会带领更多人来探访他们,并期望得到应有的关注。

  德苏扎是达哈维贫民窟的一名社会工人,他的小屋曾出现在影片中。德苏扎坚信,影片会改变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状况。

  赞叹 展现底层平民的生活

  宝莱坞超级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称,“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可能会因为这部电影感到不快……但印度人自己拍摄的电影可能不会获得这样的成功”。

  影片摄制者马德哈尔·班达卡赞扬说电影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一名评论家说,“我已经有10年没见过票房那么好的‘主流’电影了。”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小演员伊斯梅尔,至今还是和亲人生活贫民窟里。每天早晨,伊斯梅尔都会蹲在垃圾堆旁用脏水洗脸。

  小女演员阿里的家也在贫民窟,但相对舒适,只是家附近有一条臭水沟。

  亚洲规模最大贫民窟

  孟买有近2000个大大小小的贫民窟,达哈维是规模最大的。这里的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却达百万。

  走进达哈维的街道,你可能会被街上敞开式的下水道绊倒。这里房子的间距只有6英寸(约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着一家四代。贫民窟内的房屋多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底层还是阁楼层高都不到1.5米。这里的小巷错综复杂,往往一转身就迷了路。巷子里堆放着回收来的废品和生活垃圾,散发着浓烈的腐臭味。贫民窟内几乎没什么公共卫生设施,平均每15个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里没有排水系统,每144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没有人清运垃圾……

  在达哈维,可以看见小男孩赤身裸体地跑来跑去,老人被堆放着的塑料回收品绊倒,女人在门口洗头,穿着校服头戴蝴蝶结的少女结伴上学,年轻男子聚集在空地上打板球……

  居住者并非赤贫之人

  贫民窟在印度不意味着居住者都是赤贫的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当起个体户,一些区域还发展出了特色产业,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产首饰闻名,有的地方以生产陶器闻名……这些住在贫民窟的人成了地道的有产者,个别人甚至买得起公寓,不过仍愿意住在贫民窟里,因为这里有他的“厂房”。

  达哈维估计有1万家小型企业,包括陶器厂、制衣厂、制革厂、废物回收公司等,这些企业每年创造的GDP达到6.65亿美元。在羊肠小巷里,你总能在幽暗的陋室中,看见烧焊的火花,闻到糕点出炉的味道。

  这里的居民几乎每个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份。但是,达哈维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进了富人的口袋,当然,这些人根本不住在达哈维。

  被夸大的“恐怖景象”

  “通常,人们会认为贫民窟充满了负面的景象:居民很穷,犯罪率高,毒品泛滥……但是,达哈维不是这样的。”真实之旅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什纳·普加里说。虽然达哈维缺乏卫生设施,但过分夸大贫民窟的“恐怖”也是不合适的,那儿的居民尽量保持他们房子的完美和整洁。达哈维通了电,每天有3小时定时供应自来水。一些居民家里有电视机,很多人都配上了手机。

  一些“贫民窟主”在经济条件改善了以后,也装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调。贫民窟区域,政府也建了实用的医院、学校之类的公共设施。

  据印度农村的标准来看,达哈维不算特别贫穷,而且,这里和印度的其他贫民窟一样,正在逐渐改变。印度政府目前正在监督达哈维社区的重建计划,这将带来新的房屋和环境规划,起码可改善此地居民恶劣的居住环境。

  (本组稿件据新闻晚报、杨筱亦)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贫民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