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萨科齐抛弃“戴高乐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4日02:22  燕赵都市报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1日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意味着法国一直以来在欧洲“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迎来重大转变。

  ■重大转变

  一直以来,法国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深深烙有戴高乐将军“独立法国”理念的印记。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法国的“特立独行”令外界印象深刻。

  但萨科齐认为,如果法国要在未来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必须摈弃“旁观者”立场,成为北约军事决策的“圈内人”。

  “单一孤立的国家是没有影响力的国家,如果我们想指望什么,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与盟友保持紧密联系,”萨科齐宣布这一决定时说。

  “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动作,”北约防务学院下属一研究机构负责人卡尔-海因茨·坎普告诉路透社记者,“说明法国安全政策出现重大转变。法国说:‘当我们进入圈内,我们将比处于奇怪的半进半退状态时能更好体现自己的利益。’”

  ■法美关系

  萨科齐说,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同时,他认为法国全面加入北约有助于欧洲与美国的对话。

  但萨科齐的批评者认为,全面加入北约,将使法国在处理与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关系时丧失独立性,甚至可能被迫卷入美国主导的军事冒险。

  欧洲防务局前局长尼克·威特尼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北约成立之初的权力设计就不平衡,基本是“美国主导”;而对于北约的欧洲成员来说,这种设计能让他们在全球安全问题上“盲从”

  美国,从而避免为有争议的军事行为负责。

  威特尼因此认为,大西洋两岸围绕安全事务的坦率对话更有可能在美国与欧洲联盟的框架内实现,而不是在北约内部。

  萨科齐和他的支持者认为,全面加入北约将提升法国在西方盟国中的影响力,但反对声音认为法国将来可能沦为美国的附庸。

  对此,萨科齐以德国为例,称同样全面加入北约的德国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上,与法国一样持坚决反对立场。

  ■主导转型

  美联社报道,重返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法国希望由法国人出掌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

  尽管有安全事务人士质疑它的实际效力,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至少名义上是主导北约转型的中枢机构。路透社记者索菲·哈达赫认为,以萨科齐平时表现出来的“领导欲”看,法国可能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为北约转型提供一些方向。

  冷战结束后,北约忙于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北约一些官员认为,与传统的防卫使命相比,北约应该把更多注意力转向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此外,在安全问题上,北约成员国各有诉求。新一届美国政府希望欧洲盟友能在阿富汗战场投入更多兵力,承担更大责任。路透社报道,波兰等东欧地区成员国则希望北约专注于军事防御和遏制能力的建设,以应对俄罗斯威胁。

  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玛蒂娜·奥布里11日批评萨科齐的决定说,法国当前根本不需要急于加入北约军事机构,萨科齐只是热衷于抽象的“大西洋主义”。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冯武勇)

  ■萨科齐决意"回归"

  法国总统萨科齐11日强调,法国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符合法国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加强法国以及欧洲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

  萨科齐在巴黎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为期一天的"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说,1966年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是法国并未就此退出北约,近年来法国逐步向北约靠近,参加了北约的许多军事行动。今天世界局势和法国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法国继续留在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之外不利于法国参加北约决策,不利于法国在北约内部发挥影响力,法国力推欧洲防务建设还会引起盟友疑虑。

  萨科齐表示,目前法国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时机已经来到",此举不会影响到法国独立,法国由此可有更强大影响力,欧洲国家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可以得到加强,欧洲防务也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萨科齐还说,法国将协同德国要求北约制订"新的战略设想",使北约"更好地应对新威胁",在"互补基础上"推动加强欧盟与北约之间的"

  战略伙伴关系"。

  法国议会下周将就法国回归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问题举行投票。

  (新华社记者严明)

  ■点评

  法国或将迷失在“大西洋主义”中?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1日宣布法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一面旗帜。

  “戴高乐主义”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将军得名,核心精髓是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君临”欧洲,主导西欧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主权领域,令民族主义情愫深厚的戴高乐将军难以忍受。

  “戴高乐主义”以改变法国对美从属地位为目标,以对抗美国霸权为主线,其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出现在1966年7月1日,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机构。

  此后多年,“戴高乐主义”在法国深入人心。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公开与美国决裂,“戴高乐主义”再奏强音。

  在欧洲联盟主倡“欧洲主义”和美英所谓“大西洋主义”包围下,“戴高乐主义”使法国保持“特立独行”,并在当年东西两大阵营对抗中左右逢源。当然,代价之一是法国游离于大西洋两岸安全事务决策圈外。

  萨科齐抛弃“戴高乐主义”,拥抱“大西洋主义”,按他所言,出于增进法国大国地位、实现“共同领导”欧洲的雄心。

  但相比饱含实用政治智慧的“戴高乐主义”,“大西洋主义”暗伏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色彩,或使法国从此丧失外交和安全政策弹性,重新陷入戴高乐将军当年奋力摆脱的处境。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冯武勇)

  ■分析

  法或存二心?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北约成立60周年,面对今天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法国选择此时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颇具政治“象征意义”。

  从战略角度来说,法国多年来一直推动欧洲防务建设,希望借助欧盟力量维护法国的外交与安全利益,扩大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对此颇有疑虑,一些偏好北约“保护伞”的欧盟国家也不甚热心,担心搞欧洲防务建设会影响北约团结。有舆论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一来可以消除有关国家的疑虑,二来似乎可借近来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之机,带动欧洲在北约内部争取更多的决策权,以北约为平台进一步发展欧洲防务建设。

  (新华社记者严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