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学者:中国所持美国债安全与否尚有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8日16:34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华盛顿消息:就在美国国债的安全性被热议的时候,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了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上月增加了122亿美元,总量达到7396亿美元。

          这是去年五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增加48亿美元以来最小的涨幅。紧随中国之后的是日本,拥有634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依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其美国国债增加了88亿美元。

          在上周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美国政府信守保证中国在美投资的承诺。对此美国总统及其白宫官员忙不迭地表态,说明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之地。

          奥巴马政府推出了高达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子计划,倚重海外投资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保证其刺激经济计划的资金来源。

          然而,美国学者对美国国债的安全性还颇有争议。

          华盛顿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高级研究员盖保德(Albert Keidel)认为温家宝总理的担忧是源于中国国内人们批评和担心中国持有这么大量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券。

          成立于1910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智库、知名的外交与国际事务政策研究所。

          盖保德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如果中国购买的是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尤其是国债,那么中国国内没有必要担心。

          他列举了三条理由。

          第一美元的强势反映了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的制造业和先进的服务业,是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

          盖保德说:“没有理由担心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的价值。”

          第二美国税务制度很强大,又有联邦储行使发行债券的职责,美国政府会信守它对债券的诺言。

          第三长期以来美国采取适当步骤,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和压力。成功的例子有案可查,其中极端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

          这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元购买力会已最小幅度下降。”

          美国政府目前保持巨大的预算赤字,目的是为了扭转美国甚至全球经济活动急剧衰退的状况。历史告诉我们采用为债券付息以及赎回债券的上策是在经济繁荣之时,因此美国政府现在所追求的高赤字的经济刺激战略是为了确保美国将来的长期债务在最低量的最佳之策。

          美国联邦储备署推出的政策是保证美国国债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通货膨胀风险显露的时候,这些政策可以在将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美元的流动性。

          盖保德说:“目前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不必担忧。”

          这位学者同时认为如果或者说是当这场经济危机结束,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时,对美元的持有会自然减少,正如本世纪初发生的情形。

          他坚持认为从近、中期来看,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它的地位其它货币无法撼动。

          盖保德说美国官方对中国政府的担忧做出的反应值得“尊重及关注。”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注意非美国政府债券以及其它投资项目所具有的风险性,包括中国在内的谨慎的投资者需三思而行。

          华盛顿的另一大智库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可拉斯拉蒂(Nicholas Lardy)对美国的国债没有盖保德那般乐观。

          美国政府做出了很有力的回应,但是在这位教授看来中国持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依然可能蒙受损失。

          介于美国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中国政府担心美国会加息从而让中国所持美国证券市值贬值也是自然的事情。在到期前中国会持有这些债券,因此中国的损失不过是纸面上的。但是,另一种担心接踵而至,美国的财政赤字可能会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也会随之下降。由于中国央行尚未公布当月外汇储备余额数据,美国国债资产在我国外储中占比的变化趋势尚无从知晓。

          美国财政部最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09年1月国际上对美国长期金融产品的需求在下降,反映出来的是公司和政府的债券被卖出以及中国买入出现自去年5月来的最小量。         1月份有1489亿美元的海外资本净流出美国,流出规模创新高;而TIC数据进一步显示,除去非市场渠道的资金流动,海外投资者1月净卖出43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证券。(《中国日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  蔡虹  编辑  张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