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个人识别码难遏英银行卡诈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2日15:12  新民晚报

  为防范银行卡诈骗,英国银行业2006年引入银行卡芯片与个人识别码(PIN码)系统,耗资巨大。然而,眼下数据显示,这一被寄予厚望的做法未能有效遏制银行卡诈骗,引来各界质疑。

  信用卡诈骗猛增

  据英国付款清算服务协会统计,2008年英国借记卡和信用卡诈骗造成客户损失近6.1亿英镑。

  相比2007年,银行卡诈骗金额上升14%。而与个人识别码系统2006年2月在英国推出之际相比,这一数额上升了43%。

  其中,诈骗“重灾区”为网络诈骗。英国《每日邮报》20日评论说,个人识别码未能对网络或电话购物实施有效保护。这类购物无需个人识别码认证,造成网络诈骗频发。

  付款清算服务协会说,银行卡网络诈骗数额2008年为4.76亿美元,超过银行卡诈骗总额的50%。

  “克隆卡”频频现身

  另一方面,芯片与个人识别码正造成“克隆卡”频频现身。

  推广个人识别码之前,英国只有约5万台取款机使用个人识别码,而今有超过90万台机器使用识别码,一些商店和餐馆也加入其中。这使得犯罪分子有更多机会作案。

  他们多把针孔式探头等微型设备插入取款机等终端,窃取用户个人识别码等信息,而后复制出“克隆卡”自由使用,轻易实施诈骗。

  数据显示,英国2008年涉及假信用卡或“克隆卡”诈骗的金额达到2.46亿美元,比2007年上涨18%,比2005年上涨75%。

  防盗系统受质疑

  以上种种事例让芯片与个人识别码防盗系统受到质疑。

  个人识别码出现后,这一4位数的密码取代客户签名成为交易确认方式。当初,英国政府称这能大幅减少诈骗数额,为此耗资约14.5亿美元并让用户买单。

  而面对数额渐长的银行卡诈骗,英国政府决定,由银行取代警方做相关记录,再次引发人们不满。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专家安德森说:“这意味着人们无法让犯罪得到调查。”

  陈立希(新华社供本报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