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警方称贴身警卫捏造卢武铉身亡细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8日02:31  扬子晚报
视频:韩国警方称贴身警卫捏造卢武铉身亡细节  来源:东方卫视《环球新闻站》

  韩国警方27日说,将对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身亡一事重新调查,原因是卢武铉的贴身警卫就跳崖细节提供伪证。

  韩警方将重查死亡经过

  韩国总统府青瓦台27日要求警方重新调查前总统卢武铉死亡经过,查清尚存疑问的部分,给国民一个全面的事实真相。

  庆尚南道警察厅厅长李云宇对媒体承认,关于卢武铉死亡经过的调查“不够全面”,警方将重新进行调查,按照具体时间重新整理卢武铉从离家到跳崖的移动路线,“不留一丝疑惑”。

  李云宇告诉媒体,警方已确认,卢武铉23日晨从老家金海市峰下村烽火山“猫头鹰岩”跳下时,他的贴身警卫并不在身边。

  据悉,警卫李炳春最初称目击了卢武铉跳崖过程。但他后来改口称,卢武铉跳崖时,他并不在卢武铉身边。

  警卫口供出现三种版本

  庆尚南道警察厅23日发表初步调查结果说,警卫人员当天清晨陪着卢武铉一起去爬村后的烽火山。两人走到出事地点猫头鹰岩后,卢武铉还曾问警卫“有没有带烟”,然后趁警卫把视线转向登山人群时跳下山崖。李炳春当时对警方称:“跳崖时,我就站在卢武铉总统身旁,但来不及阻止他。”

  但是25日第二次录口供时,李炳春改口称卢武铉跳崖时自己并不在身边。当时卢武铉说自己要休息,并指示李炳春到距离“猫头鹰岩”仅有数分钟路程、供奉卢武铉父母灵位的寺庙“净土院”去。“他让我去净土院看看院长在不在,而就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跳崖自杀了。”

  而在26日晚第三次录口供中,李炳春再次修改证词,称卢武铉跟他一起去了“净土院”,回来时他还和总统在一起。“这时候我看到有附近民众走近,于是上前劝阻说‘总统就在这,你们还是走别处吧’,就在我们谈话的时候,卢武铉跳崖自杀。”

  由于李炳春是卢武铉自杀经过的唯一目击证人,他的证词前后出现三个版本让警方感到十分疑惑。

  警方根据警卫的陈述、对讲机通话情况和其他人员的证词,基本认定该警卫隐瞒了卢武铉登上猫头鹰岩之前曾到过烽火山上净土院的事实。

  疑警卫因害怕受罚造假

  据韩国MBC电视台报道,警卫在事发前曾在对讲机中说过“跟丢了,不见了”。

  警方怀疑,警卫提供伪证的动机可能是害怕因失职受惩罚。警方表示,李炳春在卢武铉跳崖后由于未能保护好重要人物而受刺激、自责、激动、不安等原因受到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假口供。

  卢武铉至少28分钟未受保护

  庆尚南道警察厅27日证实,卢武铉跳崖前后共有31分钟没有受到警卫保护。李云宇在当天下午举行的调查结果发布会上说,与卢武铉同行的警卫李某上午6时14分被卢武铉派去净土院办事,后于6时17分返回猫头鹰岩,发现卢武铉已经不见,直到6时45分才在崖下找到重伤的卢武铉,并将他背回村里由警车送至医院。也就是说,假定卢武铉于6点17分跳崖,也有至少28分钟呆在猫头鹰岩石下方。

  吊唁者超过80万人

  27日是卢武铉去世后第五天,韩国各地设立的灵堂里,依然人流如潮。在卢武铉的老家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仍有大批民众前往吊唁祭奠。葬仪委员会说,5天来吊唁者已超过80万人。吊唁者的队伍排出几百米长,他们需要等待3个小时才能到卢武铉像前献上一枝鲜花和一份祝愿。

  葬礼委员会有1383人创纪录

  据韩国媒体27日的报道,卢武铉的国民葬遗体告别仪式将于当地时间5月29日上午11点(北京时间10点)在首尔景福宫兴礼门前院举行,并不是早前计划的金海市体育场。而原定于当天早上6点出殡的安排也提前到5点,以保证灵柩能按时运到景福宫,国民葬仪式11点能够准时举行。

  据悉,卢武铉国民葬葬礼委员会的总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383人,并由韩国现任总理韩升洙和卢武铉时期的前总理韩明淑总负责。这1383人中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机构现任和前任高级公务员,来自教育界、商界、宗教界等领域的社会领袖,还有卢武铉家属邀请的亲朋好友。

  当天下午,葬礼委员会还在卢武铉的个人主页上公布了卢武铉任总统期间的48张照片,各地民众争相上网一睹其风采,结果造成网络堵塞。葬礼委员会官员介绍说,公布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为卢前总统去世感到悲痛的人们好受一些”。

  另外,经法院批准,因“朴渊次丑闻”被羁押的卢武铉的多名幕僚和亲信也暂时获释,可以前往灵堂吊唁并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卢武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