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称雄全球难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18:48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张玲玲

  从TCL、联想、上海汽车等不成功的全球化中看出,中国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能够让自己具备管理和组织上的一些能力

  作为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史密斯商学院的教授,阿尼尔 K。古普塔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及创新创业领域研究,他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故乡——印度及妻子故乡——中国的关注。在他看来,作为在全球十二大经济体中现在唯一保持经济增长的两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对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印两国的崛起正改变着全球游戏规则。”他说。

  在最新出版的著作《称雄全球之路》中,古普塔阐述了“全球化”对企业造成的诱惑、机遇还有挑战。对于任何一家中国和印度的企业来说,全球扩张之策乃是最严峻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没有仔细的分析和系统的实施,全球扩张就极易让一家公司遭受灭顶之灾。“TCL公司在夺冠全球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坎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古普塔说。他旨在从战略层面为那些公司的掌舵者提供一个路线图:如何使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并尽量减少可避免的错误。

  “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世界500强在各方面都将更加中国化和印度化。谁将笑到最后,是你的公司还是你的对手?这个问题就要交由时间来回答”。

  全球化最大挑战是管理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有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会不会影响整个全球化的进程?

  我们回顾历史,只要有经济危机,各个国家和政府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国内采取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的一些就业机会。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化的历史,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永远是有一些波折的。比如说往前走五步,往后退一步,再往前走五步,再往后退一步。

  全球化本身的性质也是在不断地改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历史上来说,经济学家讲的全球化总是从贸易的角度,指的是进出口,没有提到资本的流动、技术的流动和思想的流动。但是我们说进出口和贸易不仅仅是全球化唯一的纬度,全球化也包括资本技术和思想的流动。我们看这次危机,确实贸易是放缓了,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当中,如果我们从危机当中复苏的话,贸易最终会涨上去。当然跟现在的增长率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将来贸易这块会下降,资本、技术还有思想的交流会变得更大。

  未来的10年,贸易上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将来亚洲地区内部的国际贸易会远远大于亚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中国和北美之间的贸易量会有一个放缓,而中国和印度,还有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会远远快于中国和北美之间的贸易速度。所以将来我认为是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种就是将来的全球化会从以贸易为主转向更多的是以资本技术还有思想的交流为主。第二种就是贸易会从现在中国和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的贸易为主,转向主要是中国和亚洲地区内部的一些国家的贸易为主。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全球化像是一把双刃剑。大家都想走出去,但同时又有一些例子比如联想、TCL、海尔,提醒他们全球化这枚果子其实没那么好吃。你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善?

  中国的公司我认为擅长两种类型的全球化。一种是出口,就是从中国出口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另外一种就是去收购国外的一些原材料,比如说石油、铁矿石等等。但是第三类全球化,中国公司就做得不是太好。那就是收购别国的一些大公司,然后再去管理它,就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说TCL,03、04、05年它收购的欧洲企业,在欧洲做的不是很好。上海汽车收购韩国的双龙汽车,也是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是联想在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在快速的整合过程当中,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在走向国际的时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能够让自己具备管理和组织上的一些能力,来管理这样一些企业。

  中国的公司在全球化的时候,首先它要了解我们管理的不是工厂级别的工人,而是管理公司的高管,这些高管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方式。所以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学会怎么留住并且激励这些公司高管。而第二个面临的挑战就在管理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时候,你不能使用命令和控制的方式来管理他们,而必须是要学会管理水平的组织,中国的企业基本上只有在中国的一些管理的经验,从中国出口的经验,所以中国企业还有大量东西需要学习,怎么样来管理一个水平的组织,多样性的文化语言和民族。

  另外一个中国公司在走向全球面临的挑战就是他们现在非常擅长高效的运营,高效的生产,但是在品牌的建设、营销的管理方面,仍然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如果你变成一个全球公司的话,你就要非常擅长怎么做本土化的品牌打造,还有市场营销的建设。这个是跟你低成本的制造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中国的公司要走向全球扩张的话,还需要积累新的经验,面临大量的新挑战。这个是需要它不断学习的,而学习是需要实践的。

  我认为几年以后一些大的公司是不是可以让海外归国的华人来管理。他们是华人,对于中国的思维方式比较了解,而且他们做过西方公司高级的管理职位,知道西方人是如何思考的,知道如何与西方人打交道,他们具备管理多样性的能力,管理水平组织的能力。这是我比较希望看到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的印度模式

  你认为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在创新方面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从纯粹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是领先于印度的。中国培养出来的博士比印度要多,而且中国经济的规模是印度的3倍,所以中国政府有更多的资源来资助大学。但是从工业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说,印度是优于中国的。比如印度的塔塔公司推出的Nano车,在中国好像还没有见到过这种创新的形式。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印度的很多公司,比如塔塔,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障碍,但他们在国际化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对于中国公司来说,我认为印度公司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就是英语。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主要还是讲英语的。而中国公司资深的高管,如果不是新一代的人,老一代的英语是比较差的。这在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印度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有英语方面的背景,他们可以读很多西方媒体的原文文章,而中国的很多领导人读不了原文,只能理解一个大的方面,理解不到细节。第二个区别就是印度公司的领导者从小就受到了一些跨文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印度是一个多样性的国家,多样性比中国大得多。第三个优势是印度公司的领导者更有能力来管理水平式的组织,而中国的领导者更擅长管理垂直式的组织。

  这三个优势是成功的全球性企业应该具备的一些特点。印度除了塔塔之外,至少有15家公司在西欧和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而且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

  在当前这样的经济不稳定时期,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时应该与经济稳定期有什么不同?

  在经济衰退期还有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关注现金流、效率这样一些短期的东西,如果经济比较正常,比较平稳的话,我们既要考虑短期,又要考虑长期,长期可能指的我们要关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的增长。这是它们之间的一个区别。

  在未来10年的全球化当中,我觉得新兴市场会显得更加的重要。中国如果要走向全球的话,当然要关注欧美这样一些国家,但同样重要的是新兴国家也要关注。如果你要在发达国家或新兴国家同时都做到市场的老大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的话,那更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发达市场,而是在新兴市场做到老大,这样反而会更好。因为15年以后,新兴市场总的GDP加起来是要比那些发达市场GDP的规模更大的。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