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海林:房车和煤油炉的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7日14:20   CCTV《环球视线》

  (应对气候变化,是卖掉发达国家的房车?还是关掉发展中国家的“煤油炉”?)

  联合国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8月10日到1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来自全球174个国家和2 30个非政府组织的约两千名代表参加此次谈判。和前两次会议一样,这次会议的主要目标依然是,争取为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大会前,进一步缩小各国间的分歧.以便形成共同的全球气候变化协定,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中央电视台记者:

  这是本次会议所使用的厚达200页的讨论文稿,它的厚度就足以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分歧巨大。

  当前从波恩传来的消息却让人担忧。在温室排放指标、环保技术转让与资金援助等关键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加大了。英国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坦率地说:“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立场,为减排提供更大的支持,哥本哈根谈判将面临破裂的危险。”

  主持人:

  叶先生,怎么看待现在在波恩出现的这种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的博弈?

  叶海林: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看现在的环境博弈似乎出现这种局面,我们举例来说,现在所有的人都只关心自己的饭做得香不香,没人管公共厨房脏还是不脏,这是从波恩谈判中的表象中看出来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执不下。实际上这样的一个比喻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像当年在制定《京都议定书》的时候,当时的中国代表曾经说过一句话:“发达国家平均两个人就有一辆小汽车,发达国家的态度是让发展中国家连公共汽车都坐不上。”这两个差别就道出了现在在环境问题、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大差别在于,如果要减排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多少人要失业的问题,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

  意味着这里面出现一些根本的、利益上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像您说的,生存上的一种分歧。因为现在给人感觉,特别是是从罗马的“八国峰会”一直到现在,因为我们现在有一个所谓的截稿时间,在年底联合国要在哥本哈根搞一个协议,来取代《京都议定书》,这是很急迫的、全球的一个任务,环境一定要治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地球,但是怎么办?这里面分歧太大了,发达国家坚持说,你们必须要减排,而且大幅度减排,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印度这些国家说,我们没办法。李毅中部长今天说,看看我们中国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70%是煤炭,23%是油和气,这是现实,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叶海林: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发达国家的减排,减排有两种:一种是排放,一种是奢侈的排放,我要我的生活更好,好上还要加上。我现在有一辆小轿车,我再买辆SUV,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还想再买一辆房车,这是一种奢侈的排放。还有一种必要的排放,现在北京这么热,北京的老百姓说我想装一台空调来降降温,这个要求不过分。这两个是有重大差别的,这个其实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

  主持人:

  而且这里面还带出一个问题,我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评论里面说过的,发达国家在过去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排了多少东西,先排完了,把地球已经弄脏了,现在回过头来说,你们都别搞了,前面的帐怎么算,这确实是在公平上的,在人无论是心理和现实的公平上。就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做一些采访,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些政要,比如说包括美国的商务部长骆家辉,他们就有一些相关的观点。我们来听听。

  骆家辉美国商务部长:

  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美国和欧洲国家,在过去的150年里,长期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这样的做法改变了世界的气候,所以没有人责备中国。如果是的话,也是西方国家的做法,导致了气候变化。

  主持人:

  你们是第一个。

  骆家辉:

  是的,我们是第一个,但我们并不以此为骄傲,美国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都要大。

  卡尔格伦瑞典环境大臣:

  欧盟和其它发达国家要带头实现减排的承诺,同时还要和中国,以及其它新兴国家共同合作,确保为技术和资金的援助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会为我们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主持人:

  听上去好像是很美好的一种想法,但是落到实处,像刚才骆家辉所说的,他也承认,他也说我们不为此感到自豪,但是历史的问题还算不算帐。

  叶海林:

  这个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发达国家的观点,一种就是地球已经很脏了,大家一起努力。大家一起努力的是我卖掉一辆房,你把你家的煤油炉子也得关了,这是一种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这个地球很脏,主要都是你们点煤油炉子造成的,所以你们关炉子,但是我还可以开房车。这两种观点在国际社会上,在普遍舆论下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

  第三种观点很关键,我不卖房车,你不关煤油炉子,但是我出钱帮你修一个更好的煤油炉子,让大家都很干净。

  主持人:

  也可能这第三种人家还不愿意干,而且人家还想着说,我是不是挣你点钱。美国说,我们现在要搞清洁能源了,我有这个技术,中国、印度、巴西到我们这儿来买。像骆家辉、朱棣文前一阵到中国,比较大地推行这个,很多专家或者分析人士都认为,实际上是想打开中国这方面市场。

  叶海林:

  这个很重要,将来我们可以预计除了有关税壁垒、技术壁垒之外,很可能会出现环境壁垒,就是谈关税这样的事情。这里面其实道出了一个问题,发达国家要用自己手中优势的环境技术,在改变地球环境的同时,给自己赚一笔财,发一笔环境财。这是一个生意,无可厚非,毕竟他们有技术储备、有优势,这个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有一点,这是一个生意,那就别板着一副脸孔,盛气凌人地教训我们在排放问题上做得不够,既然是生意就没有什么道德高度可言。

  主持人:

  由此看来环境问题是一个生意,生意背后可能还有别的因素,比如说政治上的考虑。

  叶海林:

  这个很重要,我要利用我手里制定规则的环境权力,使得未来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以西方为优先的,就像以前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卖技术,三流卖产品,超一流的企业要卖环境,这样的话秩序就变得永远不可改变。

  主持人:

  但是有人问了,这怎么办呢,地球环境在变化,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灾难有洪水、台风等等这么多,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会有人指责说,你们现在讨论的这些东西,大气污染怎么办呢?

  叶海林:

  这个有点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没有真的造成灾难之前,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危险,而且这个危险一定会变成现实,但是没有人去认真地处理这个问题,这个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我们更应该回过头去看一下,绿色和平组织网站上的倒计时牌:我们距离拯救世界只有一百多天了。也就是到哥本哈根这次环境会议,在此之前,如果还达不成协议,未来除了贸易战以外还会有环境战,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但问题在于生死存亡是明天的事情,可是今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特别是围绕环境财富的博弈还得继续。

  主持人:

  起码有些国家,特别是像发达国家,我个人认为应该大方一点,多做点贡献,别忘了前面是你干的。

  叶海林:

  赚了两百年钱了,该有一点点回报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