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分 华人科学家榜上有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7日09:46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5分许,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华人科学家、“光纤之父”高锟、拥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的威拉德·博伊尔和美国人乔治·史密斯三人共同获得这一荣耀。

  ***华人科学家奠基网络社会

  “他们为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实用的创新,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评奖委员会在声明中说。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这是高锟、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到右)的照片。 新华社/路透

  评委会说,高锟因为在“光学通讯领域的光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奖金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与美国人史密斯因发明“成像半导体电路”而分享另外500万瑞典克朗。

  评委会指出,高锟1966年发现如何通过光学玻璃纤维远距离传输光信号,这成为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运行的基石。“利用一根纯净的玻璃纤维,可以将光信号传输100多公里,而60年代时的光纤只能传输20米。”“今天文字、音乐、图片和图像在一眨眼间传遍全球”,高锟功不可没。

  高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心里觉得一个人有这样子的好运,能够做一件前所没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我感觉很满足。

  ***数码相机的功臣

  博伊尔与史密斯一起工作,发明了电荷耦合元件(CCD),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数码相机和精密外科手术设备。

  评委会赞扬博伊尔与史密斯1969年第一次成功地发明了数字成像技术,工作于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他们设计了一种影像传感器,可以将光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像素,为摄影技术带来“革命化”变革。

  “没有CCD,数码相机的发展将更为缓慢。没有CCD,我们就不会看到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令人诧异的图片,也不会看到我们的邻居火星上的红色沙漠图像。”评委会说。

  85岁高龄的博伊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哇,这真的令人激动,但这是真的吗?”他表示,每当他看到人们使用小巧的数码相机,他就回想起当年与史密斯的工作。他说,这一技术的最大成果是数码相机拍摄的火星图像传回地球。他说:“我们第一次看到火星表面,没有我们的发明,这是不可能的。”

  热爱大海的史密斯近来完成了一次环球巡游。他6日在新泽西州的家中接受采访时说:“我感到很高兴。”当被问到他如何花这笔奖金时,他说:“我已经79岁了,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我不需要一艘更大的船。”

  获奖的三名科学家将受邀参加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仪式。

  (环球在线:王辉)

  附:“光纤之父”简介

  高锟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是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拥有“光纤之父”称号。他曾经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锟中学就读于香港圣若瑟书院,1957年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1965年,高锟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导新纪元打开了大门。为此,他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爱迪生电信奖、马可尼国际奖、贝尔奖、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和光电子学奖金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