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贝尔化学奖得奖者感言:起点·攀登·团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07:52  新华网

  以色列人阿达·约纳特以及美国人托马斯·施泰茨和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分获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分别以啜泣、愉悦和谦恭作出回应。

  性别

  阿达·约纳特现年70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女性。

  而在诺贝尔化学奖历史上,约纳特是第四位女性获奖者,同时也是自1964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奖者。

  “确实是那样,女性自1964年以来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7日接受一家以色列电台采访时说。“但我不知道那有什么意义。这是否意味着我是自那时起最了不起的女性?”

  结论是:“我不以为性别在这(个领域)里扮演着某种角色。”

  年幼时阅读首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玛丽·居里的故事,促生她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从事研究时,我从来不想自己是否是女性,”她先前自述道,“我只是出生在一个极端贫困家庭的普通人。我们家那么破落,以至于没有任何书籍。”

  以色列公共电台播出的节目中,约纳特略显失态、继而啜泣:“我的童年阶段,尽管父母和家人总是觉得我会有机会获得认可,却没有任何事情预示我可以达到现在的境界。”

  鉴于全球人口的半数是女性,她认为,“如果不鼓励女性投身科学,全人类将失去一半的脑力。”

  竞赛

  托马斯·施泰茨69岁,高等教育本科阶段就读美国威斯康星州劳伦斯大学,即一家以文科为主的小型高校,至今不太为人看重。

  不过,他人如何看待无关紧要,施泰茨以就读并毕业于劳伦斯大学为骄傲。

  他2001年接受劳伦斯大学一份校内刊物记者采访时说:“理科学生毕业于小型高校……不仅常常十分成功,而且时常显现比在规模较大高校接受训练的同事有更广阔视野。”

  施泰茨凌晨5时30分接听获奖通知电话,称之为“美妙的叫早电话”,原因是“获得赞赏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谈及与两位同行分享诺贝尔奖以及3人平行展开的获奖研究项目,他说,“我不认为那是个人之间的一场竞争,但有点像是一场竞赛。(因为)我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三人分别研究核糖体、继而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在他看来,“就像是尝试着攀登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这在理论上可行,但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是否有能力抵达那里,不知道究竟应该选择哪条路径。”

  得知获得诺贝尔奖之时,他依然视1998年揭示核糖体晶体结构之时为“从事科学研究至今最为愉悦的一刻”。至于获奖,他认定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不会改变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亏欠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57岁,最初以为他获诺贝尔奖是“一个(由同事)精心编造的笑话”。

  接获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打来的长途电话几个小时后,拉马克里希南在他位于英国剑桥的实验室内通过电话告诉美联社记者:“我当时夸奖了对方的瑞典口音。”

  拉马克里希南所持国籍,最初由评审委员会确定为英国。

  稍后国际媒体报道中,一些媒体认定,拉马克里希南持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他本人对这些报道未予澄清。

  他1976年在美国完成物理学博士学业,不久却转行进入化学领域,2008年起在英国剑桥大学主持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个团队。

  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没有提及自己先前经历和眼下工作。

  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可概括为“谦恭”两字。而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则是:“我们某种意义上只是团队的领队。”

  “我不得不告诉大家,”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因为科学是一项需要高度合作的事业,对在我所属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才华横溢的助手、学生和博士后研究生,我深深地感觉亏欠。”

  对自己以及其他本年度获奖者,他定义为“仅仅是一项宏大努力的代表人物”。(徐勇)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