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里约申奥成功背后:向各大洲分流新规则起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11:57  新民周刊

  罗格的申奥“潜规则”

  奥巴马夫妇到场,芝加哥首轮出局;89岁高龄的萨翁登台“恳请”,马德里最终未能如愿;而在申办之初并不被看好的里约热内卢,最终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一切,皆因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潜规则”。

  撰稿·可怡

  当今世界,申办奥运会的国家,必须综合国力尤其经济实力强劲,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共识了。然而,在这个因素之上 ,如今的国际奥委会还有一个新的游戏规则:要让奥运会主办地向各大洲分流,让奥运精神和奥运会的旗帜在各大洲的主办地 高高飘扬,并发扬光大……

  10月3日,201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揭晓,最终无论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压倒性的胜利,还是 美国芝加哥出人意料的首轮出局,抑或是西班牙马德里“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许都是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游戏规则之下 的一步棋。

  芝加哥惨败背后

  虽然国际奥委会从未明确过各大洲轮流主办奥运会的规则,但这却是一条决定了票数流向的潜规则。有了2008年 北京、2012年伦敦,似乎已经决定了东京和马德里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有专家认为,此前摆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们面 前的是“芝加哥还是里约”这道单选题,这是理智和情感的抉择:选择零风险的芝加哥很理智,而代表奥运新版图的里约则是 情感的倾向。权威专家和媒体纷纷表示,胜者将在芝加哥和里约热内卢两个城市中产生。但谁也没料到,来势汹汹的美国芝加 哥竟会在申奥大会上第一个败下阵来。投票前,即使较为保守的估计也认为,芝加哥即使被淘汰也不会是在首轮,而从博彩公 司的赔率来看,第一个作陈述的芝加哥被视为绝对大热门。

  可以肯定,高人气的奥巴马夫妇出席在申办现场,被视为芝加哥最强的一张底牌。这也是美国第一次由在任总统直接 在国际奥委会大会上为申奥激情演说。在奥巴马之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讲同样精彩,她充满感情,甚至眼含 泪花的演说,为芝加哥申奥代表团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但结果证明,奥巴马夫妇无法扭转乾坤——首轮投票,芝加哥只 得18票,在4个申办城市中得票最少,就此退出竞争。

  “奥巴马的孤注一掷以首轮出局的失败告终。”路透社以极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新闻。毫无疑问,这对于芝加哥和很 多预测专家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失败。可是,如今再次回放芝加哥的申奥过程,我们发现,他们的失败其实在一开始就已 注定,因为在国际奥委会和罗格的“游戏规则”之下,已经多次举办过奥运会的美国,似乎早已被判“死刑”。

  很多人心存疑惑:4年前,在2012奥运会申办过程中,英国首相布莱尔驾临新加坡投票现场,曾起到了力挽狂澜 的作用,那如今为什么奥巴马亲临现场却没能帮助芝加哥通过第一轮呢?那就让我们回首当年。2005年,英国首相布莱尔 在新加坡停留的48小时里接触了三分之二的IOC委员,面对面地和他们交谈、沟通,诚恳地请求他们支持伦敦。对于仅仅 代表个人的委员们来说,首脑人物的这种“亲民做法”确实难以抵御和拒绝。因此,这一次美国媒体在奥巴马改变态度之前, 多次端出布莱尔的成功案例对总统施压。最终,奥巴马来到了哥本哈根,但他显然成不了布莱尔,当他赶到时,只来得及在陈 述演讲台上露个脸……除此之外,他还能干什么?复制布莱尔?

  尽管布莱尔4年前的所作所为相当成功,但后遗症也很明显——英国申奥代表团带来了“政治干涉体育”的阴霾。尽 管我们都知道,体育完全离开政治干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此“干涉”,依然被国际奥委会所忌讳。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 ,布莱尔为伦敦带来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奥巴马的这次失败则颇有些“东施效颦”的讽刺意味。事实也证明,比起前任“温 和”的萨马兰奇,罗格是一位“硬派”“讲原则”的主席,对于政府首脑参与申办游说的做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 :“国际奥委会没有邀请他们(各国元首)来,他们的到来也不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芝加哥申奥缺乏政府支持,也是“不利”的一面。这次美国申办2016年奥运会并非由市政府出面,而是由 私营社会团体承办,另外美国联邦政府还不肯为芝加哥举办奥运会做财政担保。其次,由于反恐,美国的出入境政策非常严格 ,与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理念有所冲突,虽然奥巴马表态政府将大开绿灯,但别忘了,2016年时奥巴马是否美国总统还是个 疑问。再次,芝加哥是4个城市中唯一有公开反对举办奥运组织的城市,在投票前两天,这个名为“芝加哥反对奥林匹克组织 ”的300名成员在芝加哥市政府前游行,要求资金用于社会设施、医疗保障;而芝加哥民众支持的奥运会申办率也从年初的 70%跌到了47%。

  还有美国奥委会与国际奥运会关系“紧张”也是芝加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同美国在联合国一样,美国奥委会是 国际奥委会下辖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中最强硬的一块骨头。美国奥运会一再强调,这些年如果没有美国电视机构支付的巨额转 播费用,奥运会势必陷入经济危机,因此他们多次以此胁迫国际奥委会试图分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近来更欲私下接洽电视机构 ,令国际奥委会极为不满和不爽。

  其实,美国这次申奥惨败,归根到底还在于其在世界范围内“老大”地位的动摇。有媒体曾打趣地说:“在以往,只 要美国方面大呼一声,‘伙计们,我需要你的选票’,很多人就会乖乖遵命。当年,可口可乐帮助亚特兰大战胜雅典便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可现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强硬的罗格主席更喜欢按“潜规则”办事,何况,去年北京奥运会大获成功,让国际 奥委会相信,奥运会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也能办出高水平运动会。

  马德里目光长远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罗格的游戏规则里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大洲不能连续承办两届奥运会,既然201 2年奥运会的东道主是英国伦敦,那2016年就不大可能让欧洲国家继续承办奥运会,所以说,在投票之前,马德里的胜算 其实已经是微乎其微的。可是,很多人不解,马德里明知胜算不大,为什么还要如此执著,如此兴师动众——不但西班牙国王 胡安·卡洛斯和索菲娅王后亲临现场,而且已是89岁高龄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西班牙老人萨马兰奇更是在别人的搀扶下走 上申办陈述的演讲台。

  表面上看,西班牙的马德里是在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在争办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

  我们不会忘记,在4年前的2012年奥运会申办过程中,马德里的表现也让人们印象深刻,坚持到了倒数第二轮投 票,虽说没能获胜,但这似乎坚定了西班牙人再次申办的信心。然而,当马德里第二次申奥之旅走到最后时,他们的声势几乎 落到最后。西班牙人举办奥运会的经验不如美国人丰富,财政支持不如巴西人强劲,申办理念又不如东京那么“绿色”。那么 ,他们凭什么去赢得成功呢?

  最终,马德里只能使出他们最拿得出手的、最具“杀伤力”的一件武器,那就是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在申 办投票前24小时,马德里奥申委官员透露,萨马兰奇将代表西班牙参加申办2016年奥运会最后陈述。这位任期长达21 年的前主席在奥林匹克世界掌舵多年,亲朋故旧遍天下,只要这样的老人家张口说句话,就算一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都要 给几分面子。

  马德里是2016年奥运会4个申办城市中最后一个进行陈述的,包括马德里奥申委主席梅塞德丝·科亨在内的多名 发言者,都对芝加哥、东京和里约热内卢的申办工作表示敬意。而在马德里的申奥陈述中,他们更多强调了“以人为本”,强 调了奥运会的核心——运动员。马德里的优势则是约77%的必要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毕。可以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大驾 光临为马德里申奥增加了砝码,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也不遗余力地为马德里宣传出力。同时,皇家马德里队球星劳尔等3名运 动员代表上台发言也极富感染力,他们共同的口号是:“运动让我们平等”、“我相信,我们相信”。

  当然,在马德里团队中,最大的“王牌”无疑是萨马兰奇。当他站在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的陈述台上,“发出生命终止 前”的请求时,相信无数人都被感动了。“亲爱的同事们,我知道我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我已经89岁了。我恳请大家‘考 虑’选择让马德里举办2016年奥运会。”而在这让人几乎感觉有些心酸的结束语之前,萨马兰奇颇为感慨地说:“因为我 的年龄,我有幸分享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众多重要时刻。”他同时不忘赞扬其继任者罗格和众多同事,表示他们的工作使得 奥林匹克运动蒸蒸日上。

  单从感情上讲,面对这一个德高望重、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人的请求,委员们还能有拒绝的理由 吗?可是,面对罗格的“游戏规则”,就连萨马兰奇自己都承认:由于伦敦将承办2012年奥运会,这将会直接影响到马德 里的申办。言外之意,萨翁早都知道,马德里这一次不会成功。

  那么,西班牙和萨马兰奇为什么还要如此努力?

  显然,马德里的目标并不是在2016年奥运会上,他的目光其实更加长远。待到4年和8年后,马德里无疑完全符 合罗格游戏规则的标准,那时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时候。萨马兰奇老人曾坦言,2016年奥运会自己可能赶不上了。换句话 ,在未来的4年、8年里他自己还能否代表马德里申奥这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这一次,他的出现却让国际奥委会众多委员永 远记住了他,很多委员心中更是清楚,这一次欠萨翁的“人情”,下一次待到马德里申奥时机成熟时是一定要还的,这是给这 位耄耋老人的一个交待,帮他了却一个愿望。

  这正是马德里参加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高明”之举——利用规则,为未来打基础。

  其实,在本次大会上,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已经给足了萨翁的面子。按照客观条件分析,马德里与东京是最有可能在第 一轮和第二轮出局的城市。然而,实际的情况却让马德里很风光,他们不但奇迹般地坚持到了第三轮,而且在第一轮投票时竟 然以28票位居4个申办城市之首位(里约26票)。不得不佩服萨马兰奇的号召力和亲和力。显然,在这次申办大会上,萨 翁和马德里同样是赢家,他们已经为未来的申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申办中,另一个申办城市——日本东京的目的与马德里颇为相似,他们希望以“屡败屡战”的执著让更多的委 员记住他们——近三届奥运会,日本连续参与了3次申办竞争,遭遇三连败,可还是痴心不改。不过,从本届申办的情况分析 ,马德里的“亲情牌”无疑是最成功的,这是日本无法企及的优势。

  里约成为最大赢家

  就如同巴西成功申办2014年足球世界杯一样,如今来自巴西东南部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申办2016年奥运会 同样是最大赢家。可以说,里约的胜利,最重要一条在于南美的“无奥”历史,尽管在申办之初它那么不被外界看好。

  在最后陈述前一天,里约的新闻发布会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硬是拖到了4个城市中最后一个举行,而且从原 定的1点半推到4点,最终开始时已经是5点了……绝对是姗姗来迟、胜券在握的样子。

  在登台陈述时,巴西总统卢拉和球王贝利一起亮相。而里约热内卢的宣传片也有别于其他城市,在渲染南美风情的同 时,还有一大亮点:93岁的前国际足联主席巴西人阿维兰热更是动情地希望人们支持里约,他同时邀请委员们届时一同到巴 西去庆祝他的100岁生日,可以说这是这次仅次于马德里萨翁到场的一张“人情牌”。最终里约一步步走向胜利,在第三轮 投中以66:32击败马德里,成为毫无争议的胜利者。

  算起来,巴西的申奥之路漫长而不平坦,这个奥运梦一做就是78年。1931年,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还只照亮欧 洲时,名不见经传的巴西就开始了自己的奥运梦想,首次提出申请举办1936年夏季奥运会,但最终与同在南美的阿根廷一 起出局。随后巴西申请举办1940年夏季奥运会,尽管二战的战火没有烧到南美大陆,但桑巴王国也没有受到这次最终流产 的奥运会的垂青。接下来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沉默。虽然不时有巴西健儿在奥运舞台上获得佳绩,但这个南美最大的国家却将 自己的奥运梦一直收藏着。

  新的希望点燃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之后,巴西人渴望通过举办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 风采,却没有注意到自身的差距。里约先后申办2004年和2012年夏季奥运会,却因与国际奥委会的各项技术指标相差 甚远而早早出局,甚至都没能成为候选城市。天性乐观的巴西人在遭受打击之后开始了思考,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决心 要为这段一波三折的旅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里约说话确实硬气啊!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其中央银行行长梅里尔斯被包括在里约最后陈述人的名 单之内。而在最后投票24小时之前,这位行长非常自信地多次强调:“到2016年,巴西就将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在金融海啸的滔天巨浪之下,传统经济体奄奄一息,新兴经济体如巴西却迅速崛起,成为最早摆脱危机的国家之一。 这种现实给里约的申办提供了无比坚实的基础,那就是“有钱”以及“有钱”之后引发的种种社会进步的需求,正如里约的主 要申办官员多次强调的那样。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北京。如今,里约追求承办一届奥运会的理由和北京当年多少有些相 似——我们经济发展了,社会也需要进步,而奥运会能够提供进步的契机,而我们能够提供举办奥运会的经济以及各种相关条 件。

  同时,巴西也一再强调“把奥运会第一次带到南美大陆”的理念,这是一个充分而又聪明的理由——这是罗格游戏规 则中最具说服力的一条。为此,在里约热内卢最后的宣传资料里,他们制作的那个标有历届夏季以及冬季奥运会举办地的世界 电子地图就显得更加成功了。其中欧洲已经举办过30次奥运会,而南美洲却一次也没有。这样的事实陈述出来可谓是正中“ 要害”,稳稳抓住了罗格游戏规则中的“关键点”。但里约的成功不仅仅是这个原因,他们陈述了需要举办奥运会的最重要理 由,那就是他们一直在向外界、向国际奥委会展示的他们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2007年泛美运动会在里约热内卢的成功举行,成为巴西强力出击,申办奥运会的一个信号。当时,精明的巴西人 在那次大型地区运动会期间,邀请大量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到现场观摩,让行家看看他们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泛美运动会 结束不久,在距离报名截止日期仅一周时,里约又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请求,与其他5个申办城市展开竞争。经过两轮 初选,2008年7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里约、东京、马德里和芝加哥成为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候选城 市。这是里约第一次在申奥路上走得这么远,那时谁也不知道,它是否还可以走得更远。

  接下来,里约将“反败为胜”这个成语演绎成了自己的版本。在今年第二季度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对几个候选城市进行 实地考察后,对里约交通、治安、住宿等问题的批评声四起,有人说这里的场馆只有五分之一可供奥运会使用,还有人悲观地 表示,巴西是第三世界国家,怎能与经济发达的芝加哥、东京和马德里对抗?面对这些,巴西体育部长奥兰多·席尔瓦在9月 底会见外国记者时给出了简短有力的答案:“国际奥委会指出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他们指出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

  如今,里约笑到了最后,可以说,这是巴西人78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更是奥运会大家庭和谐理念的体现。

  可以预见,里约热内卢举办奥运会的辐射力将是相当惊人的。2008年奥运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成 功举行,让国际奥委会看到了数以十亿计的中国人为奥运疯狂的壮观。巴西拥有1.8亿人口,而且巴西、智利、阿根廷、巴 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几国的身份证是通用的。也就是说,里约热内卢在2016年举办奥运会,会成功地影响到广大南美 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说,奥运会来到南美大陆可谓是水到渠成,与其说是委员们给了里约机会,毋宁说是国际奥委会和罗格的游戏规 则选择了巴西。-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更多关于 申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