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统卫队给我们当保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9日10:32  世界新闻报

  中国艺术代表团访问几内亚时,当地政府为每辆车配备了一名保镖

  《世界新闻报》记者/郭翌

  前不久,作为中国艺术团的随行记者之一,《世界新闻报》记者赴西部非洲的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三国,亲身感受了一回中非友谊。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访演期间,代表团赶上了几内亚的国内暴力冲突。这样一来,代表团一行不管去哪,都有一名腰间别着手枪的帅保镖跟着。而在代表团驻地,负责保安的竟然是几内亚的总统卫队!

  特殊的“见面礼”

  中国艺术团这次西非访演,是中国文化部从4月开始在非洲20多个国家举办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旨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文化领域的内容。

  艺术团访演的第二站是几内亚。然而,艺术团在前一站塞内加尔的活动还没有结束时,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9月28日发生了严重的暴力冲突(这次事件造成128人死亡),当地局势变得十分紧张。经过与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多次沟通和慎重考虑后,艺术团决定按原计划赴几内亚访演,一如既往地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几内亚。

  在科纳克里,艺术团一下飞机就受到几内亚文化信息部和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的热情迎接。在机场贵宾室,几内亚文化部文化司长为艺术团团长献上了极富几内亚特色的见面礼——一个蒙着洁白方巾的东西。据说,这是几内亚传统习俗中最珍贵的礼物,只有贵宾才会收到。带着好奇,大家掀开方巾,只见半个木瓢里满满地盛的都是香米,香米上面撒了些像栗子一样的果实,黄褐色的果实镶嵌在白色的香米中,很是漂亮。大使馆的人员介绍说,这种果子叫做COLA,是当地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口感像木薯,当地居民非常爱吃,既可以当饭,也可以当零食。当地人结婚时,经常会送这种果子作为礼物,象征吉祥、安康。而白巾覆盖的这个礼物则代表着纯洁的友谊和美好的祝福,表达了几内亚人民对远道而来的中国艺术团一片真挚的情谊。

  总统卫队为我们当保安

  刚刚经历了流血事件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所到之处气氛紧张,部分道路戒严,随处可见军车和持枪军人。尽管如此,中国艺术团的出行车辆行驶在马路上时,不时能见到冲我们微笑、挥手的几内亚民众,甚至还有人能用清晰的中文说出“你好”、“中国”来。就在代表团成员诧异之际,陪同我们的中国使馆人员释疑道,在我们的坐车前窗上有面中国国旗,几内亚人民大多都能认识,他们这是用真诚而热情的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友谊。

  中国艺术团无论去哪里,都会有一位黑人帅小伙陪同,每次上车,他都安静地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看着大家依次上车。起初,人们都以为他是几内亚文化部的陪同人员,偶然一次在他弯腰拿东西时,团员们看到了他腰间别着的枪,感到十分愕然。使馆人员告诉大家,几内亚政府对于代表团来访高度重视,也考虑到了当地的局势和复杂情况,因此为艺术团提供了特别保护措施。这个帅小伙就是几内亚文化部专门请来的保镖,每辆车都有一位。车队行进中还有警车开道,以确保艺术团的出行安全。

  在艺术团下榻的宾馆,大家发现楼下总有挎着枪的士兵走来走去,心一度提了起来。经解释,代表团成员顿时释然,原来楼下值班的士兵不是别人,他们都来自几内亚的总统卫队!而几内亚政府这种安排,是为了让中国艺术团的团员们能踏踏实实地休息!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代表团成员再次见到这些戴着红色军帽的总统卫队士兵,心里都是暖融融的,就连荷枪实弹的战士们那冷漠严峻的脸庞看起来也亲切了许多。

  只有两个人的演出

  代表团在几内亚期间,正赶上因科纳克里严重暴乱和流血事件而设立的全国哀悼日,艺术团原定在几内亚人民宫的正式演出没能如期举行。几内亚政府对此深表歉意,并专程派文化信息部及外交部各司局的官员同中国驻几内亚大使一道,到艺术团驻地慰问艺术团成员。

  几内亚官员对大家说,他们本来满怀激情地等着中国艺术团的到来,但目前的状况令他们感到“很失落,很可惜”。不过,尽管在中几建交50周年的时候,几内亚人民无法欣赏到中国艺术团的精彩演出,中几两国的友谊亘古不变,而且还会继续加强和巩固。这一席话让大家都挺感动。

  令人欣慰的是,两名几内亚艺术家在得知中国艺术团到来后也赶到酒店,看望艺术团成员。两名艺术家是一对夫妻,曾经作为几内亚艺术代表团成员到中国的北京、上海以及成都等地进行过演出。看到中国的艺术家,夫妇俩很是激动,丈夫立刻弹起非洲古老的葫芦竖琴(KORA),妻子则即兴而歌。一首接一首,一个多钟头没有间断,从欢迎艺术团的到来,唱到对大家的祝福;从对中国的感受,唱到中几两国人民的友谊。

  在丈夫叮咚作响的琴声衬托下,妻子的歌喉似乎也格外嘹亮,即兴唱出的词句则闪烁着真诚和感动,艺术团成员们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随音乐摇摆起来。也许,这正是几内亚人民沟通情感的独特方式吧,“音乐无国界”在一个西非国家再次得到了验证。

  交流结束后,两位几内亚艺术家告诉记者,要不是之前的流血事件,他们本来要到机场弹着竖琴迎接艺术团的到来,他们还计划和艺术团同台演出,把最美好的记忆留给几内亚人民和中国人民。嚼着艺术团专门送给他们最爱吃的中国馒头,夫妻俩满意地说:“不过,今晚的合作已经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了。”

  链接 / LINK

  他为15任中国大使工作

  在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世界新闻报》记者有幸见到了“馆龄”最长的工作人员——几内亚人迪亚洛先生。

  1961年,他在中国驻几内亚首任大使任内就来到中国使馆,已经在15任中国大使手下工作过。回想起三四十年前在中国使馆工作时的情景,迪亚洛记忆犹新:“那时,中国的外交官员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一起吃饭,一起出门,干什么都是集体行动。现在的中国官员年轻漂亮,充满活力,行动非常自由,我能感到他们的生活也很幸福,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巨变。”

  迪亚洛今年已经66岁。用他的话来说,中国大使馆就像他的家一样。迪亚洛如数家珍地回忆起多年的工作经历: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几内亚时,他亲眼见到了周总理;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世,几内亚时任总统塞古·杜尔来中国使馆吊唁时,他也在使馆工作。

  最令他高兴的是,1991年,曾在几内亚当过大使的钱其琛外长访问几内亚时专门看望了他。1997年,他还收到邀请,作为钱其琛(当时是副总理)个人的朋友来到中国。他得意地告诉代表团成员:“我在北京游览了天安门、故宫、长城,还正巧赶上以前的同事结婚,我也出席了婚礼,特别荣幸。中国很美丽,也很富饶,我那次去北京特别愉快。”

  看着迪亚洛孩童般得意的笑容,本报记者不禁感慨,他不正是中国和几内亚半个世纪的友谊的见证吗?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