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书店伦敦开业首次亮相欧洲(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11:27  国际先驱导报
新华书店伦敦开业首次亮相欧洲(图)
新华书店在伦敦出现,吸引了当地英国人前来。本报记者 王亚宏/摄

  形象展示、文化推广、乡情寄托……这是新华书店西行漫途中重新发现的自我  

  记者杨梅菊、王亚宏发自北京、伦敦

  10月的伦敦,天气开始微冷,中国人吴江江神色匆匆穿过伦敦的大街小巷,有件重要的事情正等着他做——20日新华书店在伦敦开张,这是新华书店第一次亮相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身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集团)总经理,吴江江知道,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场尤为重要。

  从现代书店到新华书店

  20日的欧洲开场果然很漂亮,上网一搜,8万多条消息传向世界。“新华书店在海外也不是第一次开了,当时在现场也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几家媒体,可是转载量竟然那么高,太出乎意料了。”吴江江说。

  事实上,正如吴江江所说,这次火爆的开锣并非新华书店首次出现在国外,相反,如果当真追溯起来,新华书店最终能够落子海外,颇有历史机缘。

  1996年,曾经有美籍华人走进国内某家新华书店,要求通过合资形式获得新华书店的海外经营权,但他遭到了拒绝。

  几乎与此同时,吴江江在纽约法拉盛的第一家中国现代书店开始运营。

  12年后,两家书店终于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相逢——2008年,经过重组,“新华”将“现代”合并,从此,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街头,毛泽东撰写的“新华书店”四个字成为一景。

  “现代书店先走出国门,探了下路。”说起第一家国营海外书店十多年的“不盈利生涯”,吴江江这样总结:“当初是派人过去管理书店,两年一换,我们的人对当地缺乏亲近感,也不熟悉,这种方式,很难将书店融入当地社会;体制上也有问题,国有企业的弊端就是大锅饭。到了国外这些弊端更加明显。”

  直到去年,转机出现。“在国内,只有新华书店才能办新华书店。在国外,版图公司打破了这一魔咒。我们把将新华书店带到国外看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向新华书店协会递交了申请后,吴江江实现了这一理想。

  从法拉盛到伦敦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次新华书店在欧洲,既没有选择唐人街,也没有选择更为繁荣的街区,而是直接安家伦敦腹地。

  “近一段时间有一种说法,中国人走出去了,中国文化走出去了,但是没有走出唐人街。说白了,中国文化还是在华人中间流行,为华人服务,像以前几家书店也是这样,主要服务对象是华人。这次最新开业的书店我们选择了伦敦北,就是要走出唐人街。”

  虽然也还是主要销售中国主题的图书,但吴江江坦承:将新华书店直接开到伦敦的大街上,意味着能够把中国的文化面对面介绍给国外人;而新华书店的目标是: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用英、德、法、日、韩各种语言来出中国内容的图书。“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还远远不够,世界了解中国也还远远不够,解决这个问题要用世界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

  从中国故事到世界语言

  吴江江在出版界颇有名头,毕竟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人,着实不多见,而将新华书店带到海外,无疑是吴江江职业生涯中颇为精彩的一笔。

  至于站在伦敦街头为新店剪彩的一幕,更是当年跟随父亲在北京新华书店蹭书看的吴江江所不能想到的。“我是北京出生的孩子,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老去书店,一站就是半天。看书、买书几乎是生活里最大的乐趣。那时,父亲在新华书店可谓享受VIP级别的待遇,书店每次都会把新书目录寄到吴江江家去,告诉父亲,又来新书了,快来买吧……”这幸福的场景从文化大革命以前开始,最后终结于那场浩劫,家里的书都搬走、卖掉、运往五七干校……《鲁迅全集》,这部儿时读到的第一本书,便成为一个中年人对于新华书店的最直接记忆。

  如今,新华书店对于更多海外华人而言,已经并非遥远的过去——目前,北美已有三家实体店和一家网上店,而欧洲首家街头店业已开始运转。有人说新华书店似乎有孔子学院一样的野心。但事实上,吴江江认为,这5家店和孔子学院不一样——孔子学院是政府投资,具公益性,在另一个层面发挥文化推手的作用;但新华书店则更多是企业行为,没有补贴,自己运作。“当然我也不希望得到什么补贴,必须要按照市场化运作,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很显然,新华书店的野心绝不是孔子学院,而是在文化推广之外,能够良性赢利——他们想要的是,是双赢。

  吴江江坦言,新华书店仅仅是中国文化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他真正的想法是用世界的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让国外的书店来销售中国文化的图书,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我希望有一天,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当人们想了解中国文化就能够随时随地在本国的书店买到中国图书,就像中国的书店里会有英文书那样,这才是所谓文化的融合。”

  在伦敦邂逅新华书店

  记者王亚宏发自伦敦

  记得小时候,每次想看小人儿书了,就会缠着父母向新华书店跑。从《三国演义》到《杨家将》,感觉那一排排的货架上隐藏着无数个精彩的世界,也从那时就对新华书店那红底白字的招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月中旬,这块招牌也在伦敦挂了出来。欧洲首家新华书店20日于伦敦正式开业,就近打开一扇让英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窗口。

  这扇窗口的布置充满了中国意味。在新华书店明亮的店面里,一进门就能若有若无地听到《高山流水》等古琴曲构成的背景音乐。门口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纸墨笔砚,旁边一幅纵横十九道的围棋纹坪,黑白云子星罗其上。店里的装饰不多,但就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只是这寥寥几件,就立即将进门的读者带到一个清新静雅的环境里。

  书店里的重头戏当然是书籍,在伦敦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近千种图书。其中有整整一架,摆放的都是中国的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书籍,内容涉及中医药、养生、中国文化等方方面面。

  除了英文书外,中英双语的图书也占据重要地位,比如《论语》、《孙子兵法》等双语版本都能在架上看到。

  伦敦新华书店也卖一些中文书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这些在国内热销的图书在这里都有。据为新华书店物流承运的人介绍,从天津港装船,到英国卸货,一般国内最新的图书只需38天就能在伦敦新华书店大批销售。

  既然新华书店承担着展示中国文化窗口的职责,伦敦新华书店另一个特点就是并非坐落在华人密集的唐人街,而是直接开到伦敦北部的当地社区里。

  在伦敦新华书店的路对面,是一家大型超市,超市的存在也保证了这一带有巨大的客流量。于是“借光”的新华书店也将作息时间调整得尽量与超市同步: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周一到周六工作。

  新华书店作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从外面往里张望的英国人显然对它充满了兴趣。伦敦投资局亚太部主管司马沃德就是一个,他指着书架上中国旅游方面的书,说:“这我可想买一本,我去过桂林,那里太美了。而且中国我还有更多的地方没去过呢。”

  对了,在伦敦新华书店也有小儿书卖,想必英国的读者翻开这些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后,也会被长坂坡的豪情和金沙滩的悲壮所吸引。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xqdb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新华书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