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客盗邮件引发气候门 哥本哈根会议被搅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07:11  北京日报
黑客盗邮件引发气候门哥本哈根会议被搅局(图)
  12月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人们走过一尊正在融化的北极熊冰雕。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遭到“气候门”搅局。从大会开幕式、大会发言到几次新闻发布会,联合国相关机构、多国气候变化专家、各国代表几次三番地对其回应、澄清乃至声讨。

  “气候门”是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不久曝出的。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电子邮件系统遭黑客侵入,几名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工作的研究人员的电子邮件被窃。依据这些邮件的字句,一些人质疑相关气候变化报告存在虚假内容,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结论是“伪造”的。

  IPCC主席帕乔里回应说,该机构组织撰写的气候变化报告由全球各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通过了严格的同行评议,经得起科学论证。他还说,那些非法侵入邮件系统,并选择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断章取义公布邮件内容的人,其动机和用心值得追究。

  “黑客门”被炒成“气候门”

  11月17日,一名黑客入侵了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计算机服务器,盗载了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其中包括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等人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同行近10年来的通信,然后将这些文件上传到由气象科学家主办的“真实气候”网站上。

  这些邮件和文件在网上公布后,引起一片哗然。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对曝光的文件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气象学家利用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心,用一些不实数据制造气候变暖的假象,营造恐慌心理,然后从政府或其他机构手中“骗”得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而实际上,全球变暖并没有那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人为“夸大”和“扭曲” 了。

  在巨大舆论压力下,琼斯教授尽管在11月24日白天还极力为自己和同仁辩护,但当晚不得不宣布辞职。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作为研究气候变化的领先机构,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和制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东英吉利大学副校长戴维斯说,即使没有该校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科学界也会得出全球变暖加剧的同样结论。他认为公布琼斯等人的邮件是“无理取闹”,目的是转移对各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的关注。

  12月7日,《泰晤士报》发表专栏作家文章,为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打抱不平,称“被披露”的某些关键邮件断章取义。

  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邮件泄露后不久表示,这是一起非法侵入他人电脑的犯罪行为,当地警方已经展开调查。不过,由于哥本哈根大会影响大,各方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因此一个简单的“黑客门”被炒成“气候门”。

  其实,一直有科学家在争论“全球气候变暖是真是假”。2007年3月8日,英国BBC电视台4频道曾播放过一个名为《全球变暖的大骗局》的纪录片。该片甚至认为,“全球变暖说”其实是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背后是一个高达数百亿美元的产业。

  对“气候门”事件,更多的人猜测,某些组织或个人在借机炒作。

  “气候门”选择了哥本哈根作为舞台,借助全球的聚焦和数以千计媒体的传播,散播这种论调者将全球变暖怀疑派的声音放大,扩大了声势。

  而在近些年的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的工业界巨头一直反对温室气候减排。如果“气候门”事件不断发酵,联合国相关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将会受到质疑,由此影响全世界应对全球变暖进程。

  幕后者遭声讨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的关键时刻,“气候门”的爆出无疑给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依据打上了问号。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前后,“气候门”一直被大家所提及。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说,他怀疑所谓的“气候门”事件意在诋毁委员会。“考虑到可能要承担已被广泛证明存在的气候变化(责任),一些人自然觉得不可接受这一既成事实。”帕乔里说。他认为,“气候门”事件表明一些人或许将采用非法行径以试图降低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可信度。

  “唯一的争论为谁是幕后者,我想我们应该捉拿肇事者。”帕乔里说。帕乔里称委员会分析科学数据遵循公平、中立和客观的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组因在全球气候变暖领域做出一系列详尽报告,与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分享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专家组拥有全球2500多名科学家。

  气候变化大会美国代表团副团长乔纳森·珀欣认为,“气候门”事件进入大会议题实属偶然,不会产生长远影响。

  “这是在歪曲科学的强有力(证据),”珀欣说,“我自认为这是在投机取巧。”

  珀欣说,“我想这是不幸,事实上,以这种方式嘲弄科学家是可耻的行为”。

  美国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7日说,每个人都已对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一清二楚”,因一些邮件而对全球变暖的概念产生争议有些“荒唐”。

  石油输出大国沙特对“气候门”也颇有微词,认为事件已对大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人们对气候变化科学依据的信心。

  “信任级别必然遭到削弱,”沙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专员穆罕默德·萨班说,“我们认为,这一丑闻必将影响到哥本哈根大会。”

  萨班呼吁,应对“气候门”展开独立国际调查,称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没有资格展开调查。

  由于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一些研究员参与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做的气候变化报告,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就“气候门”事件展开调查。

  全球变暖经得起科学论证

  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哥本哈根举行新闻发布会说,IPCC的气候变化研究结论没问题。

  IPPC主席帕乔里再次表示,科学家们撰写的气候变化报告是由全球各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通过了严格的评议,经得起科学论证。

  委员会在报告中说,全球变暖已证据“确凿”,以至少90%的概率确定人类行为导致全球变暖。

  帕乔里认为,人们依现有证据对全球变暖问题已有清醒认识,不会因为“气候门”而改变观点。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IPCC还透露了计划于2013年完成的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内容,新结论与原有研究类似,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人类造成、气候变化正在造成不良后果,并增加了许多最新的观察和预测内容。

  一些国际机构纷纷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对此予以回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说,他完全相信和支持IPCC的研究结论。世界气象组织更是在8日发布了一系列研究结果,以翔实的数据说明全球正在变暖的事实。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说,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上升会引发极端气候现象,包括飓风、洪水、干旱、暴雪、热浪、寒潮等,这些极端气候现象10年来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今年,极端气候现象在南非、澳大利亚和南亚出现的频率超过了以往。

  这份报告中也提到了中国,说中国也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比如说,中国部分地区今年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一些河流水量也降到50年来最低点。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的这份报告还显示,过去的10年当中,只有北美的气温比过去平均气温有所下降,其他地区的气温都在上升。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中非地区经历了历史上最热的10年。2009年虽然尚未结束,但很可能会在历史最热年份中排名第五。

  美国科学促进会负责人艾伦·莱什纳说:“众多机构不同研究人员数年所做的大量证据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确实存在,它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我们亟须采取行动。”

  英国气象局计划本周发布全球1000多个气象站所获数据,以求证明全球正在变暖。

  相关链接

  全球变暖大事记

  世界气象组织8日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说,2000年至2009年是1850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尽管2009年尚未结束,但很可能成为历史排名第五的最热年份。

  以下为19世纪5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变暖相关重要事件:

  1898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伦尼乌斯推测,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

  1955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基林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15ppm。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1986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350ppm。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

  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首次评估报告,称地球正在变暖。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鼓励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1995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二次评估报告,称“总的来说,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察觉”。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

  1998年自19世纪中期开始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年份。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200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三次评估报告,称“新的更强有力证据”显示,人类正在改变气候。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称全球变暖大部分原因“非常可能”为人类活动。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在1906年至2005年间上升0.74摄氏度。

  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厘路线图”,确定缔约方于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一轮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

  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至390ppm。

  2009年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旨在寻求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新的减排协议。

  (新华社发)

  随笔:未来需要“保险”

  68亿地球人口,近80%生活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眼下正处于清冽冬日。在北纬56度的哥本哈根,为全球变暖争得面红耳赤,乍一听有点不合时宜。

  这种“温差”,为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影响公众提供了“天时地利”。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当天,黑客窃取并公布权威气候专家邮件的“气候门”再成热点。

  气候变化谈判的大厦历经十数年搭就,理论基石有二:其一,1906年至2005年的百年间,地表平均升温0.74摄氏度;其二,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主因。

  100年间,升温不足1摄氏度。对于普通人,全球变暖更像高高在上的科学术语,远不及“春捂秋冻”般切身感受“贴心”,但科学界对这一事实基本没有异议。

  非主流的怀疑论者集中攻击第二点。他们质疑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主要推手,提出自然周期论等说法。非主流派相信,只要推翻这点,减排就成伪命题,主流派构建的气候变化谈判大厦将轰然坍塌。

  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群体出于利益乃至意识形态考量,分别集结起来摇旗呐喊,使这场争论远远超出科学范畴。

  两军对垒的“赌注”相当高。如果主流派预测准确,无所作为将导致环境、经济等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如果主流派判断有误,全球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投入的数以百亿计美元可能打水漂,这些钱本可用于经济复苏等领域。

  怀疑论者借“气候门”,指责主流派向公众隐瞒不支持气温升高的数据。这种指控潜在破坏力之大,以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在开幕式上呼吁缉拿“肇事者”。

  一些国家的民意也出现微妙变化。美国媒体8日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仅45%受访者认同气候变化问题主流科学家的看法,这一数字在两年前为56%。民意的反复,或将掣肘政治家做出长远决策。

  麻省理工学院顶级物理海洋学教授卡尔·温施游离于气候变化主流派和怀疑论者之外,曾拒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邀请。他提供了第三种视角:气候变化的科学预测有不确定性,但不妨以“保险”角度看待气候变化问题。

  换句话说,未来世界不一定洪水滔天,而事先打造诺亚方舟仍属必要。

  不确定的世界,不确定的人心,不确定的气候变化远景中,温施教授的“保险论”似乎更有助于凝聚各界共识。 作者 冯武勇

  本报综合报道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黑客 气候门 哥本哈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