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位纽约华裔参政员:华人应更多融入当地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17:17  外滩画报
三位纽约华裔参政员:华人应更多融入当地社会
2009 年11月选举前,竞选纽约市主计长的刘醇逸与黑人支持者合影

三位纽约华裔参政员:华人应更多融入当地社会
陈倩雯在曼哈顿唐人街的市议员竞选集会中

三位纽约华裔参政员:华人应更多融入当地社会
第一个拿下法拉盛选区的共和党市议员顾雅明得到了市长彭博的支持

   改写华裔参政史的三位纽约华人

  有句名言说: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这座神奇的城市天天都在上演奇迹。在2009 年11 月纽约举行的一系列选举中,除了市长彭博以创美国市政选举最高昂开支纪录获连任之外,也有三位华裔成功当选,成为美国华人参政史的里程碑:原市议员刘醇逸当选主计长,成为纽约市历史上首位华裔民选市政官员;陈倩雯成为华埠(唐人街)第一位市议员;顾雅明则获得法拉盛选区的议席。不久前,这三位创造历史的华人分别接受了《外滩画报》电话专访。

  文/刘旭阳,图片提供/相关华人政治家网站 

  刘敦逸:纽约市“第三把手”

  在纽约,刘醇逸是没有争议的明星级华人政治家。当选市主计长使他跃居这个国际大都会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市长和公益维护人(Ombudsman)。他负责打理591亿的市财政预算,以及1120亿的养老基金,同时负责发放所有公务员工资。

  主计长职位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握有审计市府各部门预算和经费运用的实权,起到协助市府运转,监督和平衡市长权力的作用。

  这不是《外滩画报》第一次接触刘醇逸。两年半前他被任命为希拉里·克林顿的华裔竞选总部共同主席时,这位当时纽约市唯一的亚太裔议员就接受过本报专访。

  今年元旦日,刘醇逸与市长彭博、公益维护人白思豪一起宣誓就职,就任纽约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民选的市级官员。

  谈起这次选举与4年前市议员选举的不同,刘醇逸告诉记者,上次主要靠自己在选区一对一地拉票,而主计长选举就像一场小型的总统选举:“想要获胜,媒体宣传才是你的武器。”

  另外,这次显然不能再只依靠华人的支持:“在整个纽约城范围内的选举中,华人选票只占很小比重。所以,对于我们华裔竞选人来说,除了获得华裔社区的背书,你还要积极争取与其他族裔合作。”

  刘醇逸1967年1月出生在台湾,5岁时随父母移民至美国。他大学时主修物理专业,后从事保险精算方面的工作,2001年当选代表纽约市第20选区的市议员。

  去年9月,刘醇逸在民主党初选中胜出,被该党指名为主计长候选人。在2009年11月3日的选举中,刘醇逸赢得54862张选票,得票率高达75.29%,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共和党的约瑟夫·门多拉。

  此次当选不仅使刘醇逸在政途上更上一层楼,也是华裔首次直接参与主导纽约市政,挑战美国经济衰退的历史机遇。从政前,刘醇逸曾在金融咨询业有过相当长的工作经历,这让他对主计长工作有足够的应对经验。

  “纽约是一个非凡的城市,需要一位同样非凡的人来担任主计长。而刘醇逸是一位坚定、诚实、有能力的人,是唯一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的人。”纽约州长戴维·帕特森曾如此评价。

  而在华人社区,很多支持者都期盼这位华裔政治明星能够在四年后竞选市长,让纽约市成为“LiuYork City”。

  对于新职位,刘醇逸告诉记者,他要做的是回馈这个城市,以及自己背后的华裔社区:“我父母亲来美国时一无所有,他们唯一拥有的是希望。”他承诺就职之后,将保证政府透明、对每个人之所需负责任。

  具体地说,上任后的半年内,他将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解决纽约市的经济下滑问题。他将把精力主要放在削减市政开支、节省政府资金方面;同时改善少数族裔和小生意、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并减少城市预算浪费。

  这位民主党人曾公开反对彭博市长竞选连任,但他告诉记者,为了整个纽约城的利益,自己将与市长积极合作,重振纽约经济。

  他感叹说,由于自己正在忙着新职务的交接,忙得几乎没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很抱歉,我只能在赶往办公室的途中接受你采访。”

  “对于像我这样经历过新移民之痛的人来说,参政就是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刘醇逸说,“纽约市的华裔人口不断增长,奥巴马总统的当选给我们少数族裔带来了新希望。另一方面,随着华人社区热情的高涨,以及他们对政治认识的更加成熟,越来越多华人勇敢地走上街头,投下自己的一票。在将来,美国政界将出现越来越多华裔面孔。”

  陈倩雯:百年唐人街的首位市议员

  等了160年,纽约华埠终于有了首位华裔代言人——56岁的香港移民陈倩雯。

  2009年12月22日,在300多位来宾的注视下,陈倩雯庄严地举起右手,成为首位同时用广东话和英语在纽约市议会宣誓的曼哈顿第一选区市议员。

  在曼哈顿唐人街所在的第一选区的市议会选战中,这位民主党人以17412票、得票率86%的压倒优势,击败了共和党挑战者艾琳·霍瓦思(Irene Horvath),创造了这一“改变历史的时刻”。

  纽约华埠是亚洲之外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但此前却从没有华裔在纽约市议会中为其服务,华人利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

  陈倩雯今年是第四次竞选第一选区市议员。身材娇小的她,却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多年来,她在曼哈顿下城累积了高知名度,凡是与华埠事务相关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她积极的身影。

  1963年,9岁的陈倩雯随家人抵美。她对记者说,“为了把我们全家都带到美国来,我爸爸付出了很大代价。对于外来移民,美国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我们同样遇到很多困苦。语言障碍尤其让移民很难融入社会。所以,我当时就立志,将来要帮助大家顺利渡过语言关。”

  1980年代的纽约华埠,政府未经民意征询,就在华埠兴建监狱;警察对华人滥用暴力不时可见;血汗衣厂林立;住房不足。眼前的事实深深震撼了陈倩雯。她回忆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因此她不像与其他兄弟姐妹,不想当律师医生,只想成为社工或教师。

  在大学期间,她和朋友创建了“亚洲人平等会”。陈倩雯负责社区组织工作,积极为社区代言,建立社区联盟,为社区力争取廉租住房的新建和维护,帮助民众积极、有效地使用政府服务,为移民和低收入劳工家庭争取公平机会和平等待遇。

  1986年,在下城民主党的支持下,她当选纽约州妇女委员会委员,开始进入政界。1991年选区重划,陈倩雯第一次投入华埠市议员选举。由于当时华人选举观念不足,加之语言不通,大部分华裔选民对投票箱望而却步,导致她在初选中落败。

  “因为念起来完全不一样,很多人都不知道,Margaret Chin就是我陈倩雯。”现实让她很无奈。于是,陈倩雯积极推动选票双语化。她和团队们搜集了大量人口统计资料,上法庭争取为选票双语化立案。最后法院的裁决是:当某一选区有超过5%的少数族裔,选票就可以加注该族裔通用文字。

  此举让曼哈顿、皇后和布鲁克林等区的华裔选民受惠。但其后在1993年和2001年,她两度竞选市议员又都以失败告终。

  陈倩雯不讳言自己失败的经历,且很自豪地表示,自己是唯一败选后还在社区服务的人。“过去的一切,都是一种政治经验的积累,”她说。“在一个民主社会,华人有权为自己说话,争取更多权益。为了更好的生活,大家必须站出来投票参选。所以虽然有过失败,但我从来没有气馁或沮丧过。”

  在陈倩雯眼里,当纽约市议员,并非到处握手、交际应酬那么简单。再次竞选使她觉得,纽约市不应只是富人的城市,政府应该对所有市民负责,服务于全体市民。

  在这次大选中,陈倩雯聘用了曾帮助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州竞选的杰克·伊兹科维茨(Jake Itzkowitz)担任竞选经理,租用交通便利的办公室以方便拜访选民,并印发中、英和西班牙文宣传资料,发动数百义工助选,最终打赢了第四场选战。

  对于自己获胜的原因,她自豪地说:“我的成功源于华裔社区的支持。他们为我投下了关键一票。”

  在采访中,擅长多种中国方言的陈倩雯表示,上任后她会仔细思考,如何公正地代表整个选区,为所有市民服务,而不仅仅是维护华埠的利益。此外,华埠必须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虽然我们有自己完善的生活设施,但我们华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融入所身处的这个世界。”

  纽约市政府、华尔街等美国著名地标都位于陈倩雯所在的选区。“曼哈顿第一选区无疑是全纽约51选区中最好的一个。这里资源丰富,尽管压力很大,但这更让我兴奋。我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团结所有族群,整合内部资源,帮助选区内所有民众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去关注,但最重要的还是住房问题。我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普通人租得起、甚至买得起房子。房子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没有地方住,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她强调。

  顾雅明:获彭博市长背书的上海人

  在这次选战中,纽约“第二唐人街”法拉盛选区的议席对决,最终在两位华人之间举行。获胜者将继承刘醇逸的职位。

  经过过山车般的紧张角逐,顾雅明以8081票对7278票险胜民主党人周燕霞。他的获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法拉盛一直都是民主党的地盘。他也成为纽约市历史上首位亚裔共和党籍市议员。

  57岁的顾雅明是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之一。他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通过努力奋斗成为拥有多家连锁药店的大老板,而今又实现了参政梦想。

  顾雅明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他告诉《外滩画报》:“17岁那年,我揣着2000美元来到美国,那是我们全家仅有的积蓄,一部分还是向亲友借来的。当时我只想快点完成学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参选民意代表,是事业稳定、参与社区服务后才开始有的念头。”

  抵美后,他先在夏威夷大学念化学,随后到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药剂学。拿到这两个学位,全靠自己打工赚钱。为了谋生,他曾有一周三天不上课,每天打工至少16小时的纪录。其间还练就了一手做甜甜圈的好手艺。

  大学期间,顾雅明便加入了共和党。他认为,共和党跟中国的传统理念比较接近,注重家庭和教育,提倡低税政策,鼓励小生意。但他也提出:“选人不选党,党只是一个工具。去目的地要坐车,共和党的车在纽约乘客少,我便坐上来了。”

  毕业后,顾雅明先后在新墨西哥州和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担任药剂师,后来盘下了原本兼职的药房,开始在法拉盛创业。

  经商成功的顾雅明不忘回馈社区。除帮助买不起药的病人,他还积极投身社区公益,担任法拉盛狮子会长、法拉盛第7社区委员会委员、美华防癌协会董事等,今年还3度连任法拉盛华人工商促进会理事长。

  参加社区服务多年,顾雅明渐渐感到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希望通过参选市议员,为社区争取公平的经费及资源分配。“纽约市政府每年的预算比世界许多中小国家还多。市议员如果做得好,可以带给社区很大帮助。”

  因为乐善好施,顾雅明在法拉盛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民众都很喜欢他。去年他竞选纽约州第22选区共和党代表时,对手阵营的助选员竟然“警告”他的对手:不准说顾雅明的坏话。

  去年10月,纽约市长彭博宣布为顾雅明竞选第20选区的市议员背书。

  谈起选民对自己的热情支持,顾雅明说:“大家对顾雅明其人并不陌生。他们知道,这个人这些年来帮社区做过很多事情。我多年来在民众心中累积的形象,是我这次参选的最大资产。比起空洞的竞选承诺和华丽的政策蓝图,这更有说服力。”实际上,顾雅明不仅获得了共和党支持,也获得独立党和保守党的跨党支持,这是他胜选的关键。

  虽然党派不同,但同为华裔的前任市议员刘醇逸对这位“政坛新鲜人”给予了极大帮助,两人经常私下讨论如何延续在市议会的工作。“刘醇逸很热心地向我提供许多在这个岗位上应该注意的事情。我相信日后我们还会一起帮社区做很多事。”

  对于自己就任议员后的打算,顾雅明说,“我常常告诉大家,要修补道路,没有民主党方式或共和党方式之分。在市议会中,社区利益的考量远超过政党敌对,我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在竞选期间,我跟彭博市长建立了并肩作战的伙伴关系与通畅的联系管道,这也会帮助我将来为社区争取到合理的经费分配。”

  谈起此次三个华人在纽约参政的成功,顾雅明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前辈铺下的坚实道路,“在刘醇逸之前,纽约已有朱宝玲女士、陈道英女士参加选举。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让更多华裔选民认识到参政的必要性。美国社会当然会渐渐注意到这股华裔参政的热潮。

  “在政策制定上与预算分配上,华裔社区将不会被轻易忽略。争取社区合理的资源分配,靠几位民选官员是不够的,还要社区选民踊跃用选票展现力量,这一点我在这些年感受到有很大提升。”

  在采访的最后,顾雅明表示,“就任市议员之后,短期内我可能没办法离开纽约,但身为上海子弟,对于此次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也感受到和其他人一样的喜悦与光荣。在此我预祝上海世界博览会顺利、成功。”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