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基地组织完成战略调整欲拖垮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07:13  新华网
分析称基地组织完成战略调整欲拖垮美国
  1月9日,在也门首都萨那附近的山区,也门反恐部队的士兵在进行应对绑架的演练。新华社/法新

  从圣诞炸机案到驻阿富汗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遭爆炸袭击,短短一周内,两起恐怖袭击震撼华府。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日作评,认为这一波袭击的实际影响力不亚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只不过后者侧重一次性大规模致死效应,而前者则好比是让对手在“千刀万剐式折磨中死亡”。

  文章认为,策划这些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非但没有像美国情报人员先前所说的那样“战术失败”,而且已完成对内“结构调整”和对外“战略调整”,华府亟需一套全新战略适应这种变化。

  持续痛感

  发生在去年年底的两起恐怖袭击,一次失败,一次成功,现可证实均与“基地”组织有关。但华盛顿至今没有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华盛顿邮报》认为,追溯至一年甚至更久时间以前,两起袭击的两名实施者可能同时获得“基地”组织新战术的授意。

  “美国人原本认为已经垂死的恐怖组织,在一周内策划两起袭击……说明自2001年以来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亟需重审,”署名为布鲁斯·霍夫曼的《华盛顿邮报》评论文章说,“与‘9·11’事件不同,‘基地’领导层正在采纳一种新战略。”

  身为西点军校反恐中心资深安全研究学者的霍夫曼指出,“基地”组织的这一新套路可以理解为“割千刀致死战术”,不讲究一时的规模效应,侧重持续痛感。

  当美军先进的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实施轰炸、拍摄多到情报人员来不及归类处理的间谍图片时,不知名的“基地”成员正以“遍地开花”方式制造他们的袭击。

  耗死对手

  文章分析出“基地”新战术的一些特征。

  首先,“基地”在采取一种分心战术,试图“耗死”对手。

  就此,“基地”释放出无数信息和威胁,让美国的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不堪重负,难以在万千情报数据中找到头绪和主线,摸不着“基地”主要脉络,更加难以防范“基地”正在策划中的袭击。

  以圣诞炸机案为例,美国情报人员承认在一年前就发现“基地”有计划炸机,但却无法提前将炸机阴谋与一名23岁的尼日利亚青年挂钩。

  其次,“基地”还在利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制造危机,从精神上打击西方金融机构。文章说,50多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以一句“我们会把你们埋葬”威胁美国,而如今“基地”则对美国放话说:“我们会让你们破产。”

  在过去一年中,“基地”以声明、录像、录音、网络留言等形式不断打击西方金融机构信心,这种“软打击”成本不高,风险不大,却效果不错。文章说,同样是炸机案,选择圣诞期间操作,对西方国家构成心理袭击和经济袭击双重成效。

  拓展地盘

  除心理战术和经济战术外,“基地”组织还试图一边动摇美国的盟友,一边扩大自己的队伍。

  文章说,近两年来,“基地”组织以及统一战线的塔利班组织加大了对美国反恐盟友的打击,西班牙、英国、荷兰、德国、加拿大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驻军不断遭受人员伤亡,这些国家面临国内舆论压力,使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内部已不像“9·11”恐怖袭击后那般坚实。

  霍夫曼说,可以明显看见的是,这些年“基地”组织一直在暗自扩张,从原始的以阿富汗和伊拉克为大本营,逐步“走出这一地区”,眼下“基地”分支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西非、索马里等地都“若隐若现”,在也门则是“明目张胆”。

  而且,美国一些情报人员认为,“基地”组织在扩张范围时,往往会与当地反政府武装“结合”,一方面赢取信任和地位,另一方面可站稳脚跟。

  在拓展地盘时,“基地”组织需要扩大队伍。《华盛顿邮报》发现,“基地”组织如今在招募新人时已不像以往那样要求“宗教合拍”,因为有一本美国或欧洲护照的当地人可更加自由地实施行动,而且可以更加隐蔽地融入当地社会。

  正因为“基地”在转变,文章认为,美国国家安全系统也应当作出深层次的变革,而不仅仅是单纯依赖情报工作。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本月7日说:“在保护国家这个永无尽头的要务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比狡猾对手更先一步。”但霍夫曼在《华盛顿邮报》上说,打击“基地”乃至消除恐怖主义,靠获取情报、继而炸死几个头目的形式不免肤浅。(凌朔)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基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