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
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预计死亡人数将达到10万人,这也是200多年来海地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多灾多难之国
事实上,海地近年来屡屡遭受自然灾害的重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降低灾难风险”项目组主任理查德·奥尔森教授说:“如果你要列举西半球最多灾多难的国家,那一定是海地。”
2008年8月至9月,海地接连遭遇4场灾难性风暴。热带风暴“费伊”和“汉娜”以及飓风“古斯塔夫”和“艾克”接连袭击海地,引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海地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这一系列灾难造成海地大约800人死亡,另有300多人失踪。
2004年9月,海地遭遇飓风“珍妮”袭击,3000多人丧生。西北部城市戈纳伊夫是重灾区,全市25万居民中的大约20万人无家可归。
除了自然灾害,海地国内问题也十分严重。政局不稳、生存环境持续恶化,这些问题一直都困扰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海地人民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堪。
损失为何如此惨重
里氏7.3级的地震,其实算不上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为何导致海地如此多的人员伤亡?美国媒体13日发表文章说,森林面积锐减、卫生环境恶劣、房屋建筑不堪一击、首都人口过于密集,都是造成这一惨剧的原因。不过,追根究底的原因还是贫穷。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地质学家尤里·布林克也认为,鉴于此次地震的强度、规模以及在海地人口密集的首都发生这些原因,这次地震“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杀人魔”。
原因一:“豆腐渣”建筑多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米莱蒂介绍说,在人均每日收入只有两美元的海地,要想找出可以抵抗住7级地震的房屋,几乎不可能。就连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都在这场灾难中难逃一劫,成了废墟,更别说平民百姓的栖身之所了。
报道称,海地60%的房屋都属于危险建筑,连遮风挡雨的功能都未必能实现,当然不可能防震和防飓风。
另外,海地历经多年的政治动荡,政府未曾有效制订建筑标准,海地的房屋“看上去是用轻型建筑用砖或煤渣砖建造而成,而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通常需要用金属连接砖块”,以避免砖块因晃动而引起建筑坍塌。
米莱蒂把海地建筑抗震性能不足归因于经济因素限制。他说,海地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无法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防震、抗震的房屋。
与海地相比,同样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邻国多米尼加,也感受到了这次强烈地震的威力,但由于国力状况明显好于海地,所以并没有发生严重灾情。古巴东南部的房舍也随之晃动,也没有造成重大损坏。
原因二:过度砍伐森林
为获取木炭来生火取暖和做饭,海地人大规模砍伐城市周围的森林。由于过度砍伐树木,海地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不毛之地”,结果,当雨季来临时,山体滑坡现象频频发生,泥石流几乎可以掩埋当地城市。
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有75%的国民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成人文盲率高达80%。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每天向50多万海地学生提供一顿饭,而这顿饭往往是这些孩子每天唯一的一餐。
原因三:政府无自救能力
海地长期内乱不断、经济不振,此次地震来袭,政府更是几乎没有自救能力,只能苦等外国救援。美国媒体报道称,海地政府在地震发生后几乎无可作为。
为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国际红十字会以及联合国的救援人员还在连夜将英文的应急救援手册翻译成当地人能读懂的克里奥耳语。
另外,在很多外交官和富人居住的太子港佩蒂维勒地区,一座医院大楼整体倒塌,医院附近的很多居民楼也被完全摧毁。现在仅有一家医院能够正常运作,救援伤员。这家医院的医生路易斯·杰勒德·吉勒斯对记者说:“医院无法应对这么多伤员。海地需要祈祷,我们需要一起祈祷。”
余震将带来更大损失
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员卡罗尔·普伦蒂斯称,海地地震发生在“恩里基约-芭蕉园”断层,这一断层的类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相似,它每年要承受约7毫米的板块移动。达到里氏7级的地震,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陆续引发余震,其中一些余震的震级会比较高,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鉴于“恩里基约—芭蕉园”断层带的活动特点,同一地区今后数年内有“很大可能”再次发生强烈地震。一次地震可能把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压力释放到同一断层带上相邻地带,引发另一次地震,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
英国达勒姆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罗杰·瑟尔也持相似观点。他说,另一次地震“今后数年内肯定”会发生,“我们清楚地震发生的地点,但预测具体发生时间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