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让联合国乱了一整天
刚刚搬进临时总部就忙上加忙,更大挑战还在后面
《世界新闻报》驻联合国记者/沈汀
1月12日的地震让饱经磨难的海地再遭重创,也沉重冲击了担负该国维和重任的联合国。目前,包括联合国驻海地最高官员赫迪·安纳比在内,已有近40名联合国工作人员确定遇难,另有330人下落不明;海地政府濒于瘫痪的局面,也为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困难。这一切让刚刚搬入临时办公楼的联合国陷入混乱。
震后工作成第一要务
由于原有大楼翻修,联合国总部1月11日搬入临时替代建筑办公,一切都需要磨合与适应,这也让联合国的工作有些手忙脚乱。而12日下午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令整个联合国总部更加手足无措。
作为联合国长期关注的地区,海地局势从来都在联合国议事日程上占有重要位置,加上近年来联合国维和部队持续在当地执行维和使命,而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又使其成为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的主要对象。可以说,海地发生的任何异动,都足以牵动整个联合国系统的神经。
12日下午地震消息传出不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发表简短声明,对遭遇地震灾害的海地人民和联合国驻海地工作人员的安危深表担忧。当晚,《世界新闻报》记者陆续接到联合国有关部门发来的数封邮件,都是有关第二天联合国官员将就海地地震介绍情况的通知。毫无疑问,海地地震已经成为联合国总部当前需要处理的第一要务。
忙乱无序持续一整天
在总部大楼开始翻修工程后,原先的新闻发布室迁至联合国图书馆的底层礼堂,而一些联合国官员通常会在总部大楼或临时总部参加会议前发表简短谈话,因此记者们只好不断奔波辗转于几座建筑物之间,力求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然而,一如海地救援行动因当地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而受阻那样,联合国在震后初期获取有关资料方面也显得捉襟见肘。秘书长、维和行动部主任、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等联合国高级官员,在被问及具体灾情,尤其是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的现状时,给出的答案往往都是令人失望的。就连联合国人员的伤亡和失踪情况,各方的说法也有相互矛盾之处,甚至出现重复计算。
好在此种忙乱无序的状态仅仅持续了一天。此后,联合国总部终于与海地前方人员取得联系,并进行视频连线,向外界通报了联海团和地震灾情的最新情况。根据多方汇总协调后的数据,联合国给出了较为一致准确的失踪和伤亡人数。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也对此前向外界透露的某些数据不够准确表示抱歉。
海地行动盼重整旗鼓
远在海地的地震让地处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度陷入混乱,这足以让人设想,在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海地,又会是怎样一幅极度混乱无助的画面。而就在人们还沉浸于失去同事与战友的巨大悲痛中时,联合国已经悄然着手重整联海团,并为海地灾后庞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展开协调。
震后第二天,潘基文便宣布将指派另一位联合国资深官员、前任联海团团长穆莱特赶赴灾区。震后第三天,穆莱特便抵达海地,全权接管联海团工作,联合国行动协调中心也在太子港机场成立。震后第四天,潘基文决定加派一名联合国高级官员,协助穆莱特展开工作,他本人也于周日亲赴海地考察灾情,同时向海地人民和联合国驻海地工作人员表达支持。
海地地震的噩耗让联合国在惊恐和错愕中艰难度过了头三天,仿佛经历一次昏厥的病人重新站稳脚跟后发现,更大的挑战和困难还在前方。正如潘基文秘书长所说:“一场规模巨大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正在展开。”尽管援助行动困难重重,但对联合国而言,这是没有任何退路可言的。但愿经此磨难的联合国驻海地行动能如“凤凰涅槃”般重整旗鼓。
新闻链接 / LINK
遭遇史上单日最大损失
对于联合国来说,灾难性事件也算得上“家常便饭”。不论是被战乱炮火洗劫后的冲突地区,还是遭自然灾害蹂躏过的脆弱土地,联合国人员总是国际社会中最先赶到一线展开救援行动的。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工作,损失和牺牲在所难免,联合国人员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在联合国65年的历史中,恐怕没有哪一次打击能和此次地震相比。
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所在的克里斯托弗宾馆,在地震中不幸坍塌,致使包括联海团团长安纳比在内的约100名联合国人员被困废墟。而根据秘书长发言人早先的通报,已确认至少有37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殉职,另有约330人下落不明。
历史上,联合国人员单日死亡最多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44名加纳维和士兵在刚果共和国执行任务时遭武装分子伏击身亡。如果此次地震中的失踪人员最终未能生还,2010年1月12日无疑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最悲痛、最黑暗的一天。
《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