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地震后救援面临交通运输等六大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23:06  新华网

  新华网墨西哥城1月18日电 海地震后救援面临六大难题

  记者 栾翔

  海地12日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众多人口受灾。眼下,国际社会对这个被认为是“西半球最贫困”国家之一的加勒比岛国展开救援时,遇到诸多难题。然而,越是困难,越需努力,因为人们相信,海地的希望之火不会熄灭。

  组织指挥难

  联合国评估工作组认为,地震对海地造成的打击不仅是物质损毁,而且导致了整个国家行政、治安体系的崩溃。地震中,包括总统府在内的诸多政府办公设施遭到重创,政府官员或死或伤或不知下落。警察力量已完全“消失”。此外,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总部大楼坍塌,联海团团长等官员均罹难……结果是,在震后第一时间的紧急抢救无人指挥、无人组织、无人协调。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比尔斯说,“这里是一片混沌”,海地地震是联合国建立以来经历过的救援行动中最艰难的一次。

  交通运输难

  海地地震后,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向海地伸出援手,搭载专业救援队或赈灾物资的飞机在短时间内奔赴海地。然而,这些“雪中之炭”却无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原因很简单也很悲哀——首都太子港仅有的一个机场接纳能力不足,拥堵严重,运送物资的飞机被迫迂回至邻近国家,大量人员和物资滞留海地边境。

  机场饱和的“瓶颈”难以突破,而物资的储运、分发也成了难题。地震造成基础设施严重损毁,车辆仅能在没有遭到破坏、或者受损不是很严重的极少道路上行驶,直升机只能空投部分物资到重灾区,更多救援物资无法及时送到灾民手上。

  通讯联系难

  震后,海地国内的通讯联系完全中断,没有电话线路,没有手机信号,甚至没有电力供应。各个组织机构间仅能靠少数海事卫星通信设备进行联络。震后的最初几天,上至海地总统与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完全同外界失去联系。连海地的驻外外交机构都无法同本国政府取得联络。

  获得器械难

  地震过后,难以计数的人被埋在瓦砾之中,有人虽然没有当即死亡,却因时间流逝得不到救援而逐渐丧命。专家说,地震发生后最关键的救援期是最初的72小时。如果救援得力,幸存者就可能生还,如果拖得太久,生还希望极其渺茫。

  包括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内,各国救援队一抵达海地就迅速展开行动,同时间赛跑,争取抢救更多生命。然而,由于没有设备和器械,更多海地人只能在被夷为平地的家园废墟中,抱着一丝希望,不断呼唤亲人的姓名,靠两手扒开一砖一瓦,试图救出哪怕一个人。

   医疗救治难

  地震中,海地的许多医院倒塌,没有倒塌的医院也因为没有医护人员和药品而陷入瘫痪状态。受伤的人中,很多人因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生命受到威胁。

  中国救援队首席医务官侯世科告诉新华社记者,救援队接诊的伤者中大多数人受的是外伤,伤口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发炎、化脓。而药品很有限,恐难保证所有伤者都能得到妥善医治。

  专家们担心,海地天气炎热,如果伤者换药不及时,病情很可能恶化。而尸横遍地,更可能进一步引发大规模的瘟疫肆虐。

  灾民安置难

  震后,幸免于难者也面临无处安身的困境。临时避难所数量有限,条件简陋,更多的人只能露宿街头,他们的身边就是死难者的遗体。

  身处海地的新华社记者看到,联合国工作人员每天将食品等赈灾物资装车,从太子港机场这一临时总部出发,艰难分发救灾物资。联合国车辆上的救援人员看到有灾民,就停下分发食物。如果车上物资分发完毕就撤回总部,再装车出发。车辆经过之处,人们暂有一餐果腹,车未经过之处,灾民只能等待。

  等待久了,人们变得绝望,他们拿起可用的家什,去倒塌的商场、市场搜索被埋的可利用之物,你争我夺中甚至动用武力,暴力事件频发。在援助机构尚未进入的地区,人们焚烧尸体,阻挡道路,希望唤起注意。而可能针对任何目标的抢劫、暴力袭击令各国救援队工作一度中断。

  好在随着救灾物资的更多发放,灾民秩序已有所好转。目前,海地国内通信已部分恢复。随着救援工作的铺开,强震之后海地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已开始出现转机。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海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