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布莱尔接受伊战问题质询时承认夸大萨达姆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08:16  红网-潇湘晨报

  综合新华社电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9日接受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的质询,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答复。在这次听证会上,布莱尔承认他在伊拉克战争前夸大了萨达姆的威胁,他同时否认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经过了秘密的协商,而是始终在公开的场合进行的。

  英国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于去年11月下旬起召开听证会,调查英国当初为何参战等问题,预计调查将持续一年时间。

  “萨达姆的威胁被夸大”

  英国《泰晤士报》29日报道,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布莱尔告诉调查人员,“9·11”事件发生后,英国和美国改变了外交政策,但是通过事后客观的分析,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9·11”之后并没有增加,当时有那样的判断,纯粹只是主观上的理解,认为会产生那样的威胁。“我们对风险的看法产生了改变。”布莱尔说。

  伊战爆发前,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引用情报机关提供的情报,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给英国带来威胁为由,劝说议会同意英国参与对伊战争。一份英国政府2004年的报告称,伊拉克确实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无疑正在制造化学和生物武器,并且伊拉克很有可能在几年内拥有核武器。但后来英国公布的伊拉克可在45分钟内部署生化武器的情报被证明没有任何证据予以支持,布莱尔的诚信遭到严重质疑。去年12月,布莱尔在接受BBC专访时说,即使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仍会决定出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

  此前据消息人士透露,比起此前举行的几轮听证会,布莱尔将在听证会上加大“认错”力度,承认自己犯有“执行错误”。他的一个亲密助手说,“布莱尔每天都在思考他在六七年前做出的决定,这个问题一直挥之不去。”这无疑给他的政治生涯留下一个污点。

  “与小布什不曾私人会晤”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布莱尔还否认曾于2002年在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农场中与其就入侵伊拉克一事有过私人会晤。

  去年11月26日,英国前驻美大使迈耶在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提供证词,回顾英美结盟酝酿伊战的历史。迈耶说,伊战爆发一年前,英国政府对伊政策突变,首次提出“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源于布莱尔和小布什2002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农场的会谈,迈耶回忆说,这次会谈非常私密,“我没有参加任何讨论,大部分时间双方顾问均不在场。”

  1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最新公布的证据显示,在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前一年,布莱尔曾向小布什做出多项秘密承诺,表示将支持美国以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曾任布莱尔发言人的坎贝尔12日接受有关伊拉克战争的听证会,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布莱尔担任首相时的一些决策内幕。坎贝尔披露说,布莱尔在伊战前曾给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写了多封密信,这些信件的内容极为敏感,即使是英国内阁中的高级成员事先也毫不知晓。坎贝尔说:“我觉得这些信件大多都是建议性的,内容非常坦率。”

  据BBC报道,布莱尔29日回应称,这件事完全是公开进行的,“我在出兵伊拉克这件事的立场上从来都没有遮遮掩掩,英美两国并未在隐蔽的场所协商这件事,对待伊拉克战争,完全是出于开放的立场。”

  [反应]

  逾2成民众称布莱尔是战犯

  去年11月下旬,受英国首相布朗委派,英国正式启动由5人组成的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从2001年夏至2009年7月底,内容囊括英军备战、参战、撤军的全过程,以及讨论这场由美国领导的战争是否合法。该委员会主席柴考特表示,调查委员会将本着“彻底、严格、公平、坦白”的原则展开调查,有望在2010年底递交调查报告。

  在未来两个月内,英国现任首相布朗也必须出席听证。2003年英国决定出兵伊拉克期间,布朗正担任英国政府的财政大臣,并被指在这场“战争戏剧”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不过,这一调查并未被纳入法律程序,不会有人被定罪。

  就在布莱尔接受质询之时,179名在伊拉克阵亡英国士兵的家属发起的针对布莱尔的抗议活动正愈演愈烈,部分家属29日举行示威游行。据报道,英国民众普遍认为布莱尔是英国加入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他们对布莱尔作证期盼已久。本月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英国52%的受访者认为布莱尔“故意误导”公众,使大家相信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2%的人则不这么认为。此外,23%的受访者认为,伊拉克战争非法,布莱尔应作为战犯接受审判。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布莱尔 伊战质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