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子强:批判英国“新工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16:27  南方人物周刊

  批判“新工党”

  蔡子强

  柏拉图曾经说过:“修辞学是一种驾驭人心的艺术。”(Rhetoric is the art of ruling the minds of men。)

  上个礼拜本栏讨论选举口号政治学,提到它如何在一场选战中决胜千里,也提到有人对此深恶痛绝,认为不但肤浅庸俗,更是民主政治的堕落,这一期继续谈。

  适逢英国大选在即,这里就拿布莱尔及其“新工党”的故事作为例子。

  戈登·布朗昔日情同手足、今天却反目成仇的难兄难弟布莱尔,当年凭着“新工党”(New Labor)及“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这两个口号,不但赢得了大选,一度更把它们打造成英国乃至欧洲的时髦政治名词,但后来受到不少批评。

  为布莱尔打造“新工党”这块金字招牌,完成“品牌再造”(rebranding)工程的3大智囊之一菲利浦·古尔德(Philip Gould,另外两位是曾经呼风唤雨的政治化妆师阿拉斯代尔·坎贝尔以及现任英国商务大臣彼德·曼德尔森)便指出,将工党由“老工党”变为“新工党”,是因为布莱尔知道,只有通过把两者对立起来,才能说服选民,工党已经蜕变,因而可以信赖。

  所以,正如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在其所著的《新工党,新语言?》(New Labour, New Language?)一书中所说,由“老工党”变为“新工党”,重要的不是后者与前者真的在意识形态上有何重大分别,而是选民听得“顺耳”!那是一种借着语言的操控,改变公众印象的伎俩。

  所以,为了让市民听得顺耳,“新工党”即使将对手的政策借尸还魂,却死也不会再用保守党用惯的“私营化”(privatization)这类惹人厌的字眼,而改用“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不说“教育开支”(education spending)而说教育“投资”(investment),而且是“投资在人民身上”(investing in people)。

  也是为了让市民听得顺耳,“新工党”总爱用“不但……,而且……”这样的语法。例如:“第三条道路”不但讲社会公义,而且有经济活力;不但积极进取,而且富有同情心;不但讲求公平,而且具有企业精神。(The Third Way is not only social justice, but also economic dynamism; not only ambition, but also compassion; not only fairness, but also enterprise。)

  当有人问戈登·布朗,到底重视教育多一些还是重视公共医疗多一些,他回答说:“教育是我的‘激情’(passion),医疗则是我的‘当务之急’(priority)。”朋友,下次太太问你究竟是她重要还是你母亲重要时,你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吧!

  政治,就这样变得模棱两可。

  这样的政治发展,就是党内的一些“老臣子”,也不禁颇有微言。

  1999年,乘着布莱尔出国度假,英国副首相、“老工党”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香港译为“彭仕国”)趁机发难,带出了政治上所谓“实质”(substance)与“修辞”(rhetoric)之分别。他先在《独立报》的访问中主张:“我们需要舍弃修辞而回到政府的实质。”(We need to get away from rhetoric and back on to the substance of government。)这段访问更让《独立报》起了一个刺激醒目的标题:“普雷斯科特把政治化妆置于箱底而回到政策实质”(Prescott bins the spin for real policies)。

  接着,他在接受BBC第4台《Today》节目访问时,再次带出“实质”与“修辞”的问题,并说当时英国的问题是大家关心后者多于前者。当然他不忘把问题和责任归咎于传媒,说这是他们的低俗水平和品味所致,以避开工党内讧的指责,虽然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其实普雷斯科特是指桑骂槐。

  众所周知,普雷斯科特是个老粗,但他的以上反思却发人深省。

  无论如何,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通过打造“新工党”这类口号而尽享风骚10多年后,英国工党已经成了当地知识分子圈批评的对象,认为它只是营造了一阵又一阵的政治语言迷雾。嘲弄“新工党”的笑话层出不穷,下面举几个流传较广的:

  1. 问:“新工党”与小提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两者都是靠左,而操纵于右。

  2. 问:“新工党”与大麻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两者都为你制造幻觉;

  两者都令人语无伦次;

  两者都令人感受强烈,尽管实际上现实没有丝毫改变。  

  3. 问:导演奥利弗·斯通(代表作包括《刺杀肯尼迪》、 

  《亚历山大大帝》等)与布莱尔有何分别?

  答: 前者靠“拿过去撤谎”(lying about the past)而

  致富;后者靠“拿将来撤谎”(lying about the future)

  而当选。

  4. 布莱尔是一位真正的政客。

  他愿意为工人阶级做任何事——

  除了真的加入他们。

  以上笑话来自Iain Dale和John Simmons辑录的《托尼·布莱尔和新工党笑话》(The Tony Blair and New Labor Joke Book)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