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诈骗韩女性钱财后出逃 美对骗子外交欲擒故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13:17  青年参考

  诈骗韩国女性巨额钱财后“及时”出逃 美对“骗子外交官”欲擒故纵

  本报特约记者 石岩

  韩国媒体日前披露,一名涉嫌诈骗韩国公民巨款的美国人为逃脱制裁,于本月初自韩国逃往菲律宾。涉案疑犯为美国驻韩外交官并享有外交豁免权,这不仅让案件受害者大为光火,更牵动了韩美两国官方及媒体的神经。

  “免罪符”作废前潜逃

  据韩国《中央日报》16日报道,涉案外交官系美国大使馆釜山领事馆的职员,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现年50岁。2007年9月,该官员与本案受害者——一名50岁的韩国女性李某在飞机上相识。他对李某表示,计划在菲律宾修建一所学校,如果后者愿意投资,将得到高额分红。李某被这种许诺打动,到去年6月为止,先后向这名外交官提供了总计2.2亿韩元(约合19.4万美元)的资金。

  此后,该官员因涉嫌诈骗遭到韩国警方调查。结果显示,所谓“集资办学”纯属子虚乌有,警方遂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政府提出取消该官员外交豁免权的要求。

  据韩联社15日电,受害者李某是一名寡妇,早年因丈夫死于车祸获得巨额抚恤金。涉嫌诈骗的美外交官在骗取抚恤金后,竟将其用于赌博玩乐,直至输光。鉴于其行径的恶劣,美方终于在3月5日剥夺了此人的外交豁免权,但嫌犯已于3日悄然离开韩国,逃往菲律宾避难。

  美政府疑似暗中报信

  尽管美方做出了“挥泪斩马谡”的姿态,嫌犯业已出逃的事实,还是让韩方备感郁闷。据《中央日报》报道,一些韩国人抱怨,美国做出剥夺嫌犯外交豁免权的决定,未免太迟了点。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份接受询问时,这名外交官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美方仍旧花了漫长的4个月进行调查评估,给嫌犯出逃留下了充裕的时间。

  受害者李某及韩国警方甚至怀疑,考虑到嫌犯在被剥夺外交豁免权前两天“及时”出逃,不排除他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提前通报。因为一旦被剥夺外交豁免权,外国嫌犯就将和普通人一样接受司法处罚,如罪名成立,该外交官将面临最长10年的牢狱之灾。

  对于上述指责,美方解释称,曾扣下嫌犯的外交官护照,下令其在釜山等候,但未料到他会抗命出国;美方将找到其下落,劝其出庭,或直接将其押送回韩国。据美联社15日报道,美驻韩国大使馆发言人阿伦表示:“在此案上,我们将与韩方密切配合。”

  聚光灯下的外交豁免权

  无论结局如何,这起案件再次将“外交豁免权”这一概念置于聚光灯下。所谓外交豁免权,全称为“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它肇始于17世纪的欧洲,在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得以明确。根据该条约规定,外交豁免权适用于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不论常驻代表或临时使节),其内容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刑事豁免。这一特权的引入,在保护外交官从事驻外任务期间不受迫害的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外交争端。  

  需要指出的是,外交豁免权本质上属于外交人员代表的国家,而不属于个人,因此只有派遣国才有权决定是否放弃这一权利。这就可以解释,韩国警方早先将涉案外交官列入涉嫌诈骗对象后,仍需同美方沟通,待取得后者谅解方开始调查。同理,尽管嫌犯早在去年便已招供,在美国取消其外交豁免权之前,韩国警方仍无计可施,给此人的出逃提供了机会。

  滥用豁免权常惹纠纷

  和本案一样,尽管设立外交豁免权的初衷在于为外交活动创造便利,但实际应用中,许多争端及麻烦的根源,恰是这种特权本身。

  2007年,奥地利警方以间谍罪逮捕一名俄罗斯航天署工作人员,在得知其拥有外交豁免权后,要求俄将其剥夺,后被拒绝,致使两国陷入外交口水战。

  2006年12月,驻吉尔吉斯斯坦一美军士兵打死一名机场油罐车司机,引发这个中亚国家朝野震怒。总统巴基耶夫呼吁取消驻吉美军外交豁免权,遭拒后,两国差点翻脸。

  在个别场合,外交豁免权还成为一些外交人员从事非法活动的保护伞,美国亦是受害国之一。2005年,一个涉嫌猥亵多名幼童及少女的男子在弗吉尼亚州落网,但在得知嫌犯是阿联酋外交官后,警察们只得放人。2006年7月,美国联邦缉毒局公开了某联合国雇员以外交文件专递邮袋运毒的案件,这一事件暗示,由于有关部门在外交邮袋入境时无权对它进行检查,毒品以外的其他违禁品如武器、剧毒化学品和破坏性材料,都有被偷运入境的可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