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谈俄地铁爆炸:恐怖组织利用仇恨招募女人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0日17:43   新浪嘉宾访谈
专家谈俄地铁爆炸:恐怖组织利用仇恨招募女人弹
中国社科院反恐问题专家叶海林做客新浪

专家谈俄地铁爆炸:恐怖组织利用仇恨招募女人弹
中国社科院反恐问题专家 叶海林

  莫斯科当地时间3月29日上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连续发生两次地铁爆炸事件。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两次爆炸导致39人死亡,65人受伤,很多伤者伤势严重。据悉,此次爆炸由两名女人弹引发。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称,地铁爆炸案可能与车臣分裂恐怖分子有关。

  近几年俄罗斯的安全问题相对稳定,车臣分裂势力为何会选择这样的时间再次发动恐怖袭击?究竟是什么样的民族矛盾引发如此惨绝人寰的恐怖袭击?俄罗斯方面究竟应该如何来化解这些矛盾?由此对于恐怖袭击,我们在反恐方面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新浪网邀请中国社科院反恐问题专家叶海林做客新浪直播间,进行在线深度分析解答。

  地铁作为恐怖分子理想的攻击地点因其安检最脆弱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3月29号上午莫斯科地铁发生了连环爆炸案,对这一恐怖事件我们今天请到社科院的叶海林老师给我们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这次恐怖分子选择的爆炸地点是在莫斯科地铁,这一地点有什么样的说明?

  叶海林:我们可以看示意图,首先这两个地铁站都是在莫斯科的市中心,相当于它选在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两个地铁站发生袭击。地铁应该说是大城市中非常脆弱的一个公共交通环节。我们看到北京的地铁也有一定的安检措施,但是这种安检措施严密程度无论如何不能跟机场相比的。机场的安检可以尽可能严密,因为你到机场去的时间已经打出提前量,你可以为保证航空安全而支付一个时间成本,但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人们在乘坐地铁时所愿意支付的安检时间成本其实是有限度的。我们也可以把机场的安检设备引入到地铁前面来,但是这中间也有很多问题。

  这样首先会造成人流积压,飞机是千人的数量,地铁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数量,如果我们逐一进行个人和行包的安检,时间成本太高。

  另外,如果进行这样的安检势必造成地铁站门口大量人群积压,那么对这批人群发生袭击效果是一样的,甚至不需要到地铁车厢里引爆自己。地铁有它天然的薄弱性,它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是一个安检上不可能做到特别严密的地方,就给了袭击者非常大的活动空间。从马德里、伦敦地铁恐怖袭击之后,地铁站都成为安检的一个脆弱环节,也使得恐怖分子选择地铁下手的时候成功概率大得多,毕竟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翻一遍。

  主持人王莹:现在我们已经确定这是一个恶性的恐怖事件,同时它选择了地铁也是有时间上的准备,地点上的选择策划。

  叶海林:地铁我们知道一天要几百班经过,有充分的时间去策划这件事情。而且他总可以利用守卫的薄弱环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攻击地点。实际上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脆弱点是非常多的,而地铁是其中比较集中的一个环节。

  采用女人弹方式是此次袭击最大特点

  主持人王莹:这次的恐怖袭击事件,它的方式又有哪些特点?特别是和2002年莫斯科剧院的爆炸和别斯兰事件抢劫人质案有什么区别?

  叶海林:应该说这次选择自杀性袭击是最大的特点。自杀性袭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短平快的攻击方式,它完全没有事先宣誓。在别斯兰人质事件和莫斯科剧院爆炸事件中都有漫长的对峙活动,是一个心理战,恐怖分子用心理骄傲折磨你的意志。

  而这次地铁的自杀性性袭击要造成最直接的震慑后果,使人们害怕,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转移到执法部门和安全的提供者,也就是政府身上。这一次我们注意到自杀性袭击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第一,它使用的是女人弹。根据目前的情况,女人弹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战术优势。第一,它的公共心理恐吓程度更高,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一个男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一个妇女从事这么剧烈的暴力活动,会激起她所代表这个事业的同情,一个女人都会用自杀的方式支持一个事业,想必是有合理性的。另外一个因素,自杀性袭击前期非常难发现,因为招募起来很容易,不需要像别斯兰人质事件和莫斯科剧院事件,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抢手,这些人心理素质要很好,要长期与军警对峙,战斗中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顽抗到底,否则警察一包围就投降了,效果就完全与恐怖分子要达到的意图是完全相反的。

  使用枪手的手段是目前一种比较主要的攻击方式,一群枪手潜入城市占领一个据点,跟警方进行长期的对峙,使得公众的恐慌有一个发酵过程。而自杀性袭击者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打完了之后产生后怕那是你的事情,主要完成攻击,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这次莫斯科地铁爆炸案还使用了一些非常先进的自杀式的攻击手段,据俄罗斯的安全部门透露,爆炸材料材料采用黑索金比TNT和一般的爆炸材料爆炸威力要高,通常用于做雷管。04年在有从俄罗斯起飞的两架飞机,其中一架到罗斯托夫,俄罗斯的两架飞机同时坠毁,也是两个女人弹采用的黑索金材料实施的爆炸。04年以后显然俄罗斯的机场安检强化了对黑索金爆炸材料的安检检测手段。但是这种材料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全部挪到地铁上,因为这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王莹:不能转移到各个交通的枢纽当中。

  叶海林: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我们知道美国人在出了孟轲拉布事件之后也在全美机场进行安检进行X光的人体检验,但也不是全美所有的机场都进行这种安检,因为成本很贵,毕竟政府要考虑成本问题,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经济代价,总是有薄弱环节。黑索金的是用在机场成功过,显然现在不能再成功,所以恐怖分子转移到地铁上,利用地铁的安检困境。其实这种炸弹材料比较难以获得,和一般的黑炸药不一样。

  主持人王莹:很多人质疑,俄罗斯反恐的重点在哪里?可以遏制爆炸源的来源。

  叶海林:其实反恐,要防止恐怖袭击出现有三个途径:第一,想办法让恐怖子不产生,也就是没有人弹,这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化的体系工程,要教育人不成为恐怖分子,要消灭一个特定群体对政府仇恨产生的根源,这件事在俄罗斯非常困难,因为车臣战争已经打了这么多年。

  第二,你要使他不具备制造炸弹和获取相应的制造炸弹知识的途径,这操作起来也不可能,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下载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资料,包括如何系统的制造一枚炸弹,恐怖分子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途径。

  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双重性的,可以出于和平的目的利用它,也可以出于暴力的目的利用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堵塞它的信息源基本也不可能。

  还有一个办法,使他不获得这些材料,使他不接触这些爆炸物质,就目前来说在强化治安方面,惟一有可能做的事情,政府可以想办法把国内的化工厂排查一遍有没有涉恐的。但是这一点对俄罗斯也很难。堵住车臣武装分子获得炸药的途径,还需要搞清楚除了他在俄罗斯境内购买或者自己制造之外是否还涉嫌国外走私,车臣的问题在于走私通道也很方便,这就涉及到俄罗斯跟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尤其是格鲁吉亚,俄罗斯政府需要与他关系不好的国家搞好关系,共同反恐。以后让俄罗斯说服格鲁吉亚跟它进行反恐活动,恐怕难度很大。从这几点看俄罗斯想要彻底消灭这些恐怖分子产生的因素都是很难。

  主持人王莹:特别是车臣和格鲁吉亚还有一个地缘优势,离得特别近。

  叶海林:实际上有来往的通道,又不在俄罗斯控制范围之内。

  主持人王莹:不卖给它爆炸源已经不错了,别说彻底斩断这个爆炸源。

  叶海林:别说让格鲁吉亚配合他,格鲁吉亚不支持这些人已经算对得起俄罗斯,但是这件事情,是对俄罗斯外交艺术的考验,能不能做得到。不是俄罗斯强力部门的事,是俄罗斯外交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王莹:很多网友说为什么选择女人做人体炸弹?您只是解释了一方面,可能增加大家的同情心,或者效果更加明显。一部分网友质疑,是不是女人家里的人被绑架了及或者说已经给了他们高额的抚恤金?

  叶海林:这就谈到对女人弹的补偿,其实女人弹和男人弹都一样。如果你要招募一个人弹,一定要让这个人弹对他所从事的行为具有充分的合法性的认知,他愿意把自己炸掉,是因为他相信把自己炸掉的这个事业是神圣的,需要宗教灌输,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另外,也需要提供一定的价值补偿,你去干吧,干完之后你的家里人会有人照顾。其实还有一点,利用女人弹,我们知道从塔鲁开始的,斯里兰卡第一个女人弹开始,利用的是女人特有的仇恨,招募的时候不是光跟你说这个事业多么神圣,而是跟你说你看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父亲、丈夫、兄弟、儿子,用亲缘关系使得她们更坚定,这些男人弹是不具备的。在巴以冲突之后,很多都是烈士的家属,这也是车臣战争的一个隐忧,车臣打了这么多年,很多在车臣阵亡的恐怖分子都是有家人的,这些人就是非常理想的恐怖分子培养对象。

  为什么在招募女人弹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它的因素是多源的。一个是在普遍教育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你向一个女人灌输宗教的观念,可能更容易成功。因为她相对来说教育程度,在车臣那种地方教育程度更低,更容易被洗脑。另一方面,在武装分子看来招募女人弹便宜,因为如果她有一个合格的男武装分子会让他干别的,训练他做枪手。

  主持人王莹:整个成本更高。

  叶海林:成本更高,因为更难做到,而训练女人很低,训练她成为一个女人弹就行了。恐怖组织也是非常理性的,知道怎么精确计算自己的成本,能不能尽可能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伤亡效果。

  主持人王莹:为什么这些女人弹都是受到高等教育,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普通妇女?

  叶海林:这要分开说,巴以冲突很多女人弹是受过教育的,她是受过良好教育,她要对一个事情有非常坚定的认识,这种认识几乎是不可改变。在车臣,其实是不是还不一定。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说车臣黑寡妇,这些在战争中失去亲属的女自杀袭击者,他们有有亲情产生的仇恨在里边,也可以为她们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撑。你要想招募一个恐怖分子,一定要让他产生切身的仇恨,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还有一个技术原因,女人弹更难以被检测。因为在车臣这样一个社会里,你去搜女人的身根本不可能。在地铁上包括在莫斯科整个城市防范中都有这个问题,人们对女性相对来说心里警觉程度更低。

  主持人王莹:低防范,也是造成恶性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事件的一些方式也让很多人联想到塔利班组织的形式,您觉得这之间有没有一些必然的关系。

  叶海林:我们注意到塔利班很少使用女人弹,在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中女人跟战争没有关系。塔利班跟车臣武装分子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塔利班为之奋斗的是一个宗教的目标,它要在阿里汉建立一个沙里亚国家,他的行为不能违背他公开宣扬的意识形态,当他拒绝妇女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时候,就不能让妇女从事人体炸弹的攻击行为,女人不能上战场。

  但是车臣追求的是一个世俗的目标,要求实现的是分离,他没有这种心理顾忌,不用像塔利班考虑教义上对妇女的限定,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异,这件事情上我们很难说车臣武装分子是在跟塔利班学,其实大家都是在跟别人学,第一个女人弹甚至不是穆斯林,他是一个印度教徒,就是塔鲁,她是最成功的一位。女人弹与特定的宗教没有关系,关键看你的诉求是什么,反而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不太好招募女人作为自杀性袭击者。

  另外还有一点,在塔利班的统治范围招收枪手很容易,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使用武器的经验,更容易用枪手伏击的方式,造成的震动更大,因为对公众考验的时间更长。一轮炸弹爆炸之后,很快公众的注意力会转向如何防止下一轮袭击,政府如何缉拿凶手这些方面。而如果是一个枪手伏击,攻占一个大楼,跟警方对峙,至少在他被消灭之前几十个小时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心理煎熬。

  车臣武装分子此轮袭击是打击公众反恐信心来迫使政府撤军

  主持人王莹:现在俄罗斯民众是不是在心理煎熬过程中。

  叶海林:当年普京领导抗击车臣恐怖分子的时候,也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但是俄罗斯的心态非常坚定,如果出现流血事件就是恐怖分子的错,他们支持政府对恐怖分子进行大规模的报复。

  主持人王莹:为什么有这么坚决的态度?

  叶海林:第一次反恐战争把俄罗斯打疼了,这么大一个国家对付不了这么小的恐怖分子,俄罗斯人有同仇敌忾的心态,使普京基本完成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所起到的心理支撑非常重要。现在是俄罗斯反恐的一个关口,俄罗斯的公众对于这样的一个事件还能不能有那么明显的一个指向?在这个事件出来以后,俄罗斯公众到底把责任归咎于恐怖分子还是把责任归咎于政府?

  我们知道所有人在理性上都明白,之所以会出现伤亡是因为恐怖分子在做坏事,但是不等于不会责怪联邦执法部门。我们跳开俄罗斯说早前的西班牙马德里爆炸,爆炸之后,虽然也在指责恐怖分子策划袭击,但更多的西班牙公众的质疑是指向政府,要求政府从伊拉克撤军,各打50%的大板。

  所以这次俄罗斯出现这个事情,到底俄罗斯公众下一步提出的要求是要求政府严厉惩罚恐怖分子还是要反思反恐政策,我们现在是不知道的。这种心理反应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的反恐是向哪个方向去,是继续不妥协,不管付出多大代价要把恐怖分子斩尽杀绝?还是要另想办法,像第一次车臣战争打不下去,再想其它的出路?现在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正在为大选做准备,他们能不能对将来的选举策略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是可以观察的。

  主持人王莹:他们现在的重点是什么?支持民众心理的支持还是进一步加强反恐?

  叶海林:俄罗斯政府不管是总统还是总理肯定希望公众能更多的站在政府的一边加强反恐。但公众心理都有极限,如果再出现几次公众的观念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就难说了,相对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政府也要防止继续发生这样的事情。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相对来说弱点也非常多,这次提供一个很大的教训,人家把人运进来,炸药运进来,成功实施攻击,不能说俄罗斯的反恐体系没有漏洞,虽然它有很多可以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这是一个百密一疏的事情,但是毕竟出事了以后很难再讲俄罗斯的反恐完全是无辜的,或者强力部门没有责任。

  主持人王莹:没错,现在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认为反恐力度不够,为什么没有预计到这样恶劣事件发生。

  叶海林:要求俄罗斯反恐部门对所有的恐怖袭击都做准备是难以做到的。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假情报,相信俄罗斯的反恐部门每天接到这样的预警信息不在少数,因为毕竟俄罗斯多次遭到恐怖袭击。

  我们可以想像北京的机场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如果看到一个无人看守的行李你会报警,让警察处理,这其实就已经造成涉恐的预警信息,这样的信息俄罗斯只会比我们更多。俄罗斯不可能每出现这样的信息都全城封城,地铁封运,一一排查。只要恐怖分子打几个电话城市就瘫痪了。

  所以单纯责怪俄罗斯为什么没发现这件事情意义并不大。我们也知道它有它很大的难处,在技术上不可能完全做得到。关键的问题在于出现这样的事情,至少这种方式能不能堵住以后不再发生?这是对俄罗斯强力部门的考验。反恐的意义不是一次恐怖袭击都不发生,只要你存在着恐怖分子,存在社会心理基础,存在恐怖分子获得爆炸物的支持途径和技术途径,以及获得材料的可能性,想百分之百杜绝恐怖分子成功发动袭击就是不可能。

  主持人王莹:但是特别让人觉得讽刺的是也就是在前不久俄罗斯的安全部门的一个官方发言人特别说现在已经控制了北高加索地区车臣分子的一些行动。

  叶海林:其实恰恰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你在战场上取得了相对胜利的时候,你就会迫使对方转移他的活动范围,这种情况就更危险。

  我们可以看一看巴基斯坦也是一样的道理,巴基斯坦在斯瓦特打赢了,恐怖分子就渗透到像伊斯兰堡这样的地方。在这个战场打不赢着这些恐怖分子就会转移战场,因为他不会介意跟你打攻城略地一城一地的得失,恐怖分子不管多嚣张,面临政府军进攻方面没有多少抵抗能力,自然就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通过破坏你的社会基础,打击公众对于反恐的信心来迫使政府调过头来减少在常规战场的军事压力,这也是他的一个策略。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轮显然袭击他也是一个谋篇布局的阶段,我在大选之前削弱你的政府对于反恐的社会心理支持度,迫使政府最后调过头来减轻战场上的压力,减少北高加索的兵力部署之后来进行谈判。从车臣武装分子来说很清楚,靠武力想把俄罗斯打出车臣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公众从仇恨恐怖分子到仇恨政府,最后要求政府从车臣撤军,换取大家心理上的安宁,换取恐怖分子不再对俄罗斯发动袭击、我想这是这一轮恐怖袭击的主要目的,我相信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车臣武装分子显然不可能在战场上把俄罗斯打走,干脆就是让俄罗斯公众最后投票要求政府从车臣撤军。

  主持人王莹:未来俄罗斯民众对政府预期是什么样?

  叶海林:现在还很难说,一轮恐怖袭击永远有两个不确定的后果,可能使得公众更团结在强力部门的周围支持反恐,也可能会使得公众对反恐战争整个产生怀疑,要求政府调整思维。其实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也是不确定的,他并不知道一个社会的公众会选择怎样的方式,但是他可以不断的试。

  主持人王莹:他要铤而走险。

  叶海林:而且只要他不断的成功发动恐怖袭击,从常识来说最后公众会选择希望不再受到这种事情的烦扰。毕竟车臣是一个离莫斯科很远的地方,莫斯科的公众对于车臣分裂武装分子感受到的恐怖更多,他更少的感受到是国家领土分裂的认同。如果你去问一个临近车臣的俄罗斯族对反恐的看法,肯定是希望政府打到底,因为他们受到威胁。但是问一个莫斯科的市民,说法就会完全不一样。

  主持人王莹:谢谢叶老师给我们进行的详细的分析,在这里我们也特别感谢各位网友参与。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莫斯科 地铁爆炸 恐怖袭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