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说,“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注定要发生冲突,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了解对方”
本刊特约撰稿/陈君
中美关系刚走过“三十而立”,就遭遇倒春寒。
去年年底,当中美就轮胎特保案争吵不休的时候,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就曾预言,2010年两国关系将遇到系列颠簸,“如果美方同时挑起‘三大危机’——贸易争端、对台军售、接见达赖——我们可能应接不暇。”
不幸言中,危机俱来。“我当时是说这种可能性有90%,没想到上半年叠加爆发了。下半年起码不会这样,两国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但维护核心利益,都离不开对方的合作,中美关系会一点点走出低谷。”孙哲3月29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作为“天生的乐观主义者”,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期望在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中美关系将重新达到去年所取得的高度。
“双方都着意控制危机”
3月18日,洪博培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演讲。面对几百名学生,他突然说起了流利的普通话,谈论儒家弟子和他的中国养女。
“虎年,很可能是中美关系30多年的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年。湛蓝的天空已经在地平线上。”洪博培说。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回应道,希望中美关系总是晴天,充满阳光,我们要为此共同努力,排除乌云和干扰,“希望美方能将洪博培大使对中美关系的美好憧憬付诸实际行动”。
在洪博培公开发声之前,3月2日至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已经低调访华,在中美关系低潮期进行试探性接触。
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透露,此次访华原本是安排在2月初,但由于美方在1月时宣布对台军售,访华被中方拒绝。对于重启访华,克劳利表示,美方十分珍惜此次能够同中方进行的“高级别对话”。
此行也被中美观察家寄予厚望,期待着2010年中美关系由此出现“U形反转”。“贝德是我的老朋友,我希望他能用尽一切办法,调动手中资源,来促成胡锦涛主席4月访美。”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理事会主席卡拉·希尔斯说。
斯坦伯格在去年提出了中美关系升级版新概念“战略再保证”,贝德曾担任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负责向奥巴马总统汇报亚洲事务。他们经常来中国,同中国政府官员都很熟悉。贝德还参与了同中国入世谈判。
遣派深谙中国事务的高官来华,被舆论视为示好举动,但中国并未完全“消气”。3月7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对媒体表示,“中美关系近期受到严重干扰,责任不在中方”。
不过,孙哲认为,危机出现后,美方表现出了聆听意愿,“中美双方都着意控制危机”。
基辛格又访中南海
3月16日,87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又一次成了中南海的座上宾。在关键时候修补中美关系,无人能出其右。
分别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和国务委员戴秉国见面后,基辛格参加了“中美关系演讲会”。他表示并不在意媒体对于中美关系种种波折的报道,更关心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基辛格回忆当年会见毛泽东时,曾谈到的一个看法——要用世界性的眼光看待中美关系。
基辛格说,会见达赖、对台军售等事情,上届美国政府也做过,美国的一些行为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的,“奥巴马政府的对华关系走势,不会比共和党的布什和克林顿执政初期的情况糟糕。”
在孙哲看来,像基辛格这样老一代外交开拓者的意见总是非常有效,会得到双方政府的重视。
1989年年底,中美关系最糟糕的时候,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访华,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在谈话中就留下不少名言,“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
更早时候,1979年,邓小平主政之后第一个正式访问的国家就是美国,当时有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美国,邓小平说:“你们看战后凡是跟着美国走的都富起来了,战后凡是跟美国作对的都还很穷。”
这些经验成为孙哲等政府智囊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参考。“这么多年来,两国之间问题挺多,但有利因素一直存在,就是中美关系发展符合双方核心的国家利益。两国政府最终都不愿看到关系僵化的局面。”
3月17日,当基辛格坐上返回美国的班机时,美国前任财长保尔森正在为中国之行做准备。他刚刚确认,自己将参加于4月9日开幕的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
孙哲透露,美国前总统小布什4月也要到中国访问。“他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这是早就定下的事情。但如今,面对这个局面,我想小布什自然会充当灭火志愿者。”
孙哲乐见,在任和前任美国高官在中美关系胶着状态时掀起的新一轮访华热潮。
与此同时,中国高级官员也开始了访问美国的行程。就在洪博培清华演讲的第二天,3月1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副部长钟山3月24至26日率团访美。美联社视之为中国启动的新一轮贸易外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