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当地时间12日,被誉为“新闻界奥斯卡奖”的普利策奖本年度获奖名单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今年最受关注的“新意思”莫过于首次有网络媒体获奖——普利策奖举办了94届,去年才首次允许网络媒体参与角逐,而今年才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获普利策奖的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独大
据评奖结果,传统主流新闻媒体仍具有很强实力,其中《华盛顿邮报》获得国际报道奖、特写新闻奖、评论奖、批评奖等四项大奖,成为今年最大赢家。
而曾在2002年以“9·11”恐怖袭击事件报道拿下七项大奖而勇创最高获奖纪录的《纽约时报》,虽然没有去年拿下五项大奖这么风光,也将国内报道奖、释义性新闻奖等重要奖项收入囊中。
不过,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却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获得。弗吉尼亚州《布里斯托尔捷报速递》记者丹尼尔·吉尔伯特因为报道该州西南部天然气供应部门管理不善的问题,最终促成政府立法补救,获得公共服务奖。揭露黑幕、发现弊端、维护民生向来是普利策奖的最爱。
网媒崭露头角
今年普利策奖最大的看点是网络媒体首次杀入了获奖名单。普利策漫画创作奖获奖作品刊登在网站SFGate.com上。新闻网站ProPublica 与《纽约时报》旗下《纽约时报杂志》合作撰写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灾民的调查报道,获得了调查报道奖。
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主任西格·吉斯勒表示:“未来几年中我们将越来越多地见到这种模式,不同新闻机构之间将进行更多的合作。”业内人士认为,该网站为处于困境中的新闻行业带来一种新模式。
普利策奖去年首次允许新闻网站参与角逐,但当年网媒并无斩获任何奖项。分析认为,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com 执行主编吉姆·范德海今年进入普利策奖评委会是网媒获得更多承认的原因之一。 (宗辛)
获奖名单
1 公共服务奖
获奖媒体:弗吉尼亚州《布里斯托尔捷报速递》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丹尼尔·吉尔伯特曝光了弗吉尼亚州西南天然气供应部门管理不善内幕,促使当地政府立法矫正。
2 突发新闻报道奖
获奖媒体:《西雅图时报》
获奖理由:出色报道了西雅图咖啡厅4名警察遭射杀事件。
3 调查报道奖
获奖媒体:《费城每日新闻》、新闻网站ProPublica和《纽约时报杂志》
获奖理由:《费城每日新闻》记者芭芭拉·雷克和温迪·鲁德曼曝光了“流氓警察”事件,促使美国联邦调查局发掘出数百例警察犯罪丑闻;新闻网站ProPublica与《纽约时报杂志》合作撰写了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灾区的出色调查报道。
4 释义性新闻奖
获奖媒体:《纽约时报》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迈克尔·莫斯等曝光了受污染汉堡包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并呼吁政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5 地方报道奖
获奖媒体: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哨兵报》获奖理由:该报记者拉奎尔·鲁特莱齐曝光了低工资双职工家庭儿童保健计划中的欺诈与虐待现象,迫使威斯康星州及联邦政府修改计划。
6 国内报道奖
获奖媒体:《纽约时报》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马特·里奇特尔等报道司机驾驶汽车或卡车过程中使用手机、电脑以及其他装置的情况,以努力阻止这种扰乱司机注意力的行为。
7 国际报道奖
获奖媒体:《华盛顿邮报》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安东尼·沙迪德出色撰写了一系列有关伊拉克的报道。
8 特写新闻奖
获奖媒体:《华盛顿邮报》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吉恩·温加藤撰写了系列关注父母将幼儿遗留在汽车中、导致其意外死亡事件的出色报道。
9 评论奖
获奖媒体:《华盛顿邮报》
获奖理由:该报评论员凯瑟琳·帕克撰写的专栏获奖,该专栏论及政治与道德问题。
10 批评奖
获奖媒体:《华盛顿邮报》
获奖理由:该报记者萨拉·霍夫曼对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评论和独到分析。
11 社论写作奖
获奖媒体:《达拉斯晨报》
获奖理由:该报的托德·罗宾逊、克莱恩·尼尔森以及威廉·麦克肯兹大胆地报道了南北方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12 漫画创作奖
获奖媒体:《旧金山纪事报》旗下SFGate.com 网站
获奖理由:作者马克·费雷将复杂问题化作为幽默漫画注解。
13 突发新闻摄影奖
获奖媒体:艾奥瓦州《得梅因纪事报》
获奖理由:女摄影记者玛丽·辛德拍下的救援瞬间令人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
14 摄影报道奖
获奖媒体:《丹佛邮报》
获奖理由:摄影记者克雷格·沃尔克以一系列跟拍照片讲述了一名17岁少年参军并被派往伊拉克的故事。
普利策奖影响力何在?
普利策新闻奖被美国媒体视为"新闻界奥斯卡奖"、"舆论界诺贝尔奖",是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最高追求。评选前夕,据普利策新闻奖官方网站通报:一共有超过2400件入围作品角逐21项大奖。
普利策奖为什么魅力这么大?获奖者每人能获得10000美元奖金,但这对新闻媒体乃至记者来说,钱并非最大吸引力。首先,它帮助记者扬名立万。记者一旦获普利策奖,便是响当当的"金牌记者",各家新闻机构都会争相抢着要。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佛里格曼就是三度获得普利策奖的著名记者。
其次,它促使政府查缺补漏。公共服务奖是所有奖项里分量最重的一个,获奖者的报道常能推动政府发现制度或管理漏洞以作补救。这是尽管普利策新闻奖为美国本土奖项,却享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因。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作品必须在美国媒体上发表。
然而,正是因为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被如此看重,它不可避免地成为急功近利者走捷径的选择。1981年,《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以一篇《未来的世界》报道获普利策奖,但事后被证实为虚假报道。
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由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出资设立。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864年移居美国。186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的一生对美国报纸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创办现代美国报纸的先驱者和示范者。1903年,普利策写下遗嘱,决定出资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建立普利策奖金,由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掌管他遗赠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根据他的遗嘱,1912年开办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不屈从于商业利益,不寻求自私的目的,不反对公众的福利。"这就是普利策毕生追求的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