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苏联解体
《环球》杂志前驻莫斯科记者/孙占林
1991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当时,我正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当记者,亲身感受了苏联解体的主要过程,见证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轰然倒塌和最终消亡。
我是在苏联正式解体前夕赴任的。当时,苏联刚刚经历了“8·19”事件,国家元气大伤,危机四伏。
该事件是指苏共几位保守派重量级人物发动政变,软禁了正在索契休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迫使他终结政治和经济改革,挽救摇摇欲倾的苏联大夏。但此举遭到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和军队的坚决反击,致使政变以流产告终。戈氏虽然恢复了总统职务,但已是有职无权。他旋即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解散了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
苏共的垮台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进程。继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后,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脱离苏联,成为主权国家。
当时,国家政局剧烈动荡,社会严重分裂。赞成和反对苏维埃体制的力量尖锐对立,两派群众三天两头举行游行集会,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红场旁的历史博物馆前,每天都聚集着不同观点的群众,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我时常置身其中,现场采访。
当时苏联的经济形势同样严峻。商品极度匮乏,市场供应紧张,食品店排长队的现象司空见惯。由于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市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叫俄罗斯还是叫苏联,外国使团的官员们说不清自己是驻苏联还是驻俄罗斯的外交官。刚到任的外国大使要求递交国书,却苦于投书无门。这些事听起来像是笑话,其实都是苏联解体前后的真实故事。
在苏联名存实亡的情况下,是三个斯拉夫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最后一击,才使苏联彻底瓦解。“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开始筹划用一种新的体制代替行将就木的苏联。1991年12月8日,他和乌克兰及白俄罗国家元首悄悄进入白与波兰交界处的别洛韦日密林,在这里经过秘密会晤,达成了解散苏联和成立三国独立国家联合体的 “别洛韦日协定”。
有两件事顺便提一下:其一是1992年我趁随中国人大代表团采访的机会,有幸走进密林深处的那座二层白色小楼,参观了独联体的策源地和诞生地;其二是当塔斯社第一次用俄文发布成立独联体的消息时,正好是我在分社值班发稿。经过仔细推敲,我将这个俄文词组译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发回总社编辑部,编辑部发通稿后,次日见诸国内媒体,其简称“独联体”一直沿用至今。
1991年12月21日,三个斯拉夫共和国、五个中亚共和国、两个外高加索共和国以及摩尔多瓦等11国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聚首,宣布在平等独立的基础上组建独联体,并宣布“苏联自即日起停止存在”。独联体即由三国扩大到十一国。但波罗的海三国拒绝加入,格鲁吉亚只派观察员与会。我后来在阿拉木图工作时,常去11国元首聚首的那座小楼采访双边和多边会晤。
两天后,叶利钦同戈尔巴乔夫详细讨论了戈氏的辞职、核按钮移交和辞职后的待遇等问题。叶利钦答应发给戈终生退休金,向其提供一座别墅和一处住宅、两部小轿车和警卫及服务人员。
12月25日傍晚7时,戈尔巴乔夫在电视台发表辞职讲话。戈氏讲话时表情严肃,神态凝重,略显激动的话语中带有几分凄凉。他极不情愿地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但又强调“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是正确的”,“改革使人们得到了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解放。”他同时承认,“许多改革尝试遭到了失败”。
听完戈氏的电视讲话,我打算去红场看克里姆林宫降苏联国旗。我立即带上相机,准备出发,但这时得到消息,苏联国旗已经降下。没有看到这一历史画面,实在是一大遗憾。
来源:2010年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