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三夜报道拉宾遇刺
《环球》杂志前驻耶路撒冷记者/怀成波
从1993年9月至1997年9月,我担任新华社耶路撒冷分社首席记者。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工作的4年期间,亲历了巴以和平进程中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尤为惨烈的是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遇刺。
那是1995年11月4日晚9时50分,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市政广场贵宾停车场,突然爆发“砰、砰”两声枪响,接着又是“砰、砰”两声枪响,即将上车离开广场的拉宾总理中弹倒在血泊中。
这本来是一个平常的星期六,以色列的公休日。根据犹太教的习惯,每周星期五太阳落山到星期六太阳落山为犹太人的“安息日”。在“安息日”不得从事任何公共活动,公交运输也中断。特拉维夫是地中海东岸一座美丽的中等城市,属于典型地中海气候。初冬时节,海风习习,华灯初上,静谧而安宁。“安息”了一天的市民纷纷来到海滨,在林荫路上徜徉。同时,来自市内和附近城镇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向离海滨不远的市政广场聚合,参加由“支持和谈、结束以阿争端总委员会”组织的一次和平集会。
这次和平集会是以色列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拉宾总理、佩雷斯外长和工党联合政府几乎全部成员都参加了。晚8时30分,在佩雷斯发表简短致辞后,在群众震耳欲聋的“拉宾、拉宾”的欢呼声中,拉宾发表了和平演说。他对在场的近20万群众坚定地说:“我当了27年的军人,只要和平的机会还没有到来,我就会继续斗争下去。”讲完后,拉宾从西服兜里掏出一张歌篇,同佩雷斯并肩而立,在著名歌星米里·阿隆尼领唱下,同全场群众一起引吭高唱《和平之歌》。
集会结束后,拉宾在夫人莉赫陪同下走向主席台下面的半地下、半露天的停车场,早已守候在那里的凶手向拉宾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鲜血染红了拉宾的衣衫,染红了《和平之歌》歌篇。拉宾立刻被保镖送往最近的伊契洛夫医院抢救。
在医院,抬到手术台上的拉宾已经量不出血压和脉搏,医术享誉世界的伊契洛夫医院院长巴拉巴什教授从拉宾体内取出两颗子弹。子弹是致命的达姆达弹,俗称炸子儿,进肉见血就炸,是国际公约上禁用的子弹。巴拉巴什教授及其医术高超的助手们止不住拉宾内脏的大出血,医生们回天无术。
11时06分,官方的以色列电台希伯莱文节目向全国宣布,拉宾总理遇刺受伤,伤势严重。11时10分,巴拉巴什院长走出手术台,通知聚集在手术室门外的政府要员:拉宾因大出血和心力衰竭不治身亡。11时15分,总理办公室主任、拉宾最亲密的朋友哈伯尔在医院门口痛苦地向国内外新闻界宣读一份公告:“以色列政府以震惊和悲痛的心情宣布,总理兼国防部长伊扎克·拉宾,今晚在特拉维夫被一名凶手刺杀身亡。”
当晚,分社也在跟踪这次和平集会,准备在集会结束后向总社发稿。拉宾遇刺后,设在开罗的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据外电发了拉宾遇刺受伤的快讯,同时打电话通知分社跟踪报道。几乎同时,我收到中国民航总局驻特拉维夫办事处老王打来的同一内容的电话。获悉这一特大突发事件后,分社三名记者立即行动起来,懂希伯莱文的记者负责收听收看以色列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其他人跟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实况报道。分社从此开始连续三天三夜食宿俱废的拉宾遇刺报道。
以色列政府决定在11月6日下午在耶路撒冷为拉宾举行国葬,邀请世界各国领导人参加。美国总统克林顿立即宣布参加。中国政府鉴于时间紧迫,特派正在海外访问的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参加葬礼。为了加强图片报道,11月5日上午10时,中东总分社社长同我在电话中商定,请刚从约旦首都安曼参加完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采访返回开罗的摄影记者王岩,立即前来以色列采访拉宾葬礼。
新华社当时是在以色列有常驻记者的唯一一家中国新闻机构。
来源:2010年5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9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