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出现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保守党成为英国议会下院的最大政党,力邀自民党参与联合组阁。
结果:保守党“翻身” 席位未超326
据新华社电 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举计票结果7日基本揭晓,最大反对党保守党跃升为下院第一大党,但未能赢得绝对多数,英国迎来自1974年以来首个无多数议会。
截至北京时间7日23时,保守党获306个席位,执政党工党获258席,自民党获57席位,其余政党获28席。
本届议会下院共650个席位,下院多数为至少326席。尽管所有选区的计票结果还没有出炉,但保守党已经不可能赢得绝对多数,无多数议会成为定局。
“没有明显赢家”
分析认为,这次选举“没有明显赢家”。虽然最终结果尚未出炉,但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的支持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说,已经给卡梅伦打电话表示祝贺。
多名老牌下院议员在这次选举中告负。工党成员、前内政大臣史密斯成为“最大牌落选议员”。
美联社评述,工党最终将输掉超过90个议席,但足以阻止保守党获得完胜,而仅仅几个月前,人们认为保守党能够成为下院多数党。
悬念:组阁存悬念 工党未放弃
据新华社电 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举结果7日基本揭晓。这两大老牌政党各自声称有权组阁。
不过,工党领袖、首相布朗当天下午发表讲话,同意让保守党和下院第三大党自民党先行展开组阁谈判,工党准备在这一谈判失败后尝试与自民党联合组阁。
保守党:愿和自民党合作
卡梅伦7日在所属选区凌晨告诉支持者:“我们国家希望变革。这一变革要求有新的领导层。”
他说,就全国范围而言,仍需等待最终计票结果,但“显然,选民已经不再授权工党继续执政”。
他说,新一届政府或许需经过谈判产生,“我们将以国家利益为指导”,组建一个“强有力、稳定、享有广泛支持并且按照国家利益行动”的政府。
选举结果基本明确之后,卡梅伦7日表示,他愿同自民党全面商讨共同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工党:放弃优先组阁
针对自民党不愿与工党合作的现实,布朗7日下午在首相府前发表讲话说,“我理解并尊重克莱格的立场”,克莱格与卡梅伦显然应首先开始讨论组阁事宜,而且“需要谈多久就可以谈多久”。他说,如果自民党和保守党谈判失败,工党将准备好与自民党“就我们两党之间或许能达成某些协议的领域”展开谈判,包括建立“公平的选举制度”。
尽管如此,工党高层7日上午向自民党“抛出绣球”。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米利班德说,鉴于选举结果,工党和自民党“道义上有责任”展开对话。
此前,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后,工党成员、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说:“宪政传统非常明确,如果产生无多数议会,看守政府而非获得议席最多的政党优先有权组阁。”
自民党:声言“抛弃”工党
自民党领袖克莱格先前说,获最多选票和最多议席的政党应优先有权组阁,即便这个政党没有取得绝对多数。克莱格7日上午告诉媒体记者,他依旧坚持此前的看法,“我认为现在应该由保守党证明它有能力按照国家利益执政”。克莱格没有提到工党。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定于当天下午2时30分宣布初步组阁方案。由于两党都有意拉拢自民党,英国媒体形容,自民党将是有能力左右政局的“拥立国王者”。
八名华人参选无一胜出
本报讯 (特约伦敦记者黄珊)英国大选破纪录出现了8位华裔国会候选人和多位地区议会选举候选人。8位候选人虽未能胜出,却都增加了所属政党在选区中上届大选赢得的票数。
为所在政党赢荣誉
对英国华人来说,参政之路依然漫漫,但本届大选华人较以往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已令人看到未来希望的曙光。
比如,自民党的杜淑真在伦敦Hammersmith参选,取得7500多票,以得票率15.9%在该选区排第三。保守党的李泽文在伦敦Holborn & St Pancras参选,成功把保守党上届大选取得的6482票增加近两倍,至11134票,得票率20.4%,排该选区第三。
自民党的凌家辉在伯明翰 Bromsgrove选区成功为自民党争得10100多张选票,以得票率19.6%排第三,比上届大选增加4.6%的支持率。
保守党的吴克刚博士是8人中唯一来自中国广州的候选人。他在利物浦河畔选区得票率是10.9%,排第三。当地为工党票仓,保守党上届选举只取得2000多票,这次大选吴克刚虽然未能胜出,但却成功为保守党取得4000多票,令人注目。他表示,将会继续为华人参政努力。
参选提升参政意识
8位华裔候选人均是第一次参选国会议员。按照英国各党派参竞惯例,首次代表本党参选的候选人,一般都会被安排到本党形势并不看好的选区,以锻炼其参选能力。而事实上,此次参选的8位华裔候选人,其所在选区均为其他党的传统“票仓”,要想胜出并不容易。
以代表保守党参选的李泽文为例,尽管其得到党首卡梅伦、前港督彭定康等党内高层力挺,但其所在选区一直是工党的安全议席。虽然李泽文取得的选票已超上届近1倍,但依然难转败局。
此外,因8人均是首次参选,在竞选经验、可调动资源、争取党内支持等方面,均明显不足。因此,8名华人初战落败,未超出分析人士的意料之外。
令人鼓舞的是,在伦敦的几个选区内都能见到投票的华人数目明显上升。致力于推动在英华人参政的“英国华人参政计划”的创办人李贞驹律师认为,8位华裔国会候选人首次参选,成绩十分不错。无论这次大选的结果如何,英国整个华人社区已是胜利者。
李贞驹认为,8位华人国会议员候选人和多位地区议会候选人参政的榜样已经令不同阶层、背景和年龄的华人都认识到参政议政的重要性。英国人首次在大选电视直播中上见到华人的面孔,将会有助逐渐提升华人的政治地位。
意外
英国投票活跃
选民热情高涨
据新华社电 英国议会下院选举6日举行,选民踊跃投票,投票率有望达10多年之最。
不少选民坦言,希望这次选举改变英国选举制度以及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传统。
投票要排队
这次选举中,合法注册选民约4500万人,全国设立总计约4.2万个投票站,甚至有地方选举人员把投票点设置在酒馆、大篷车、桥梁收费站等场所。
英国议会下院选举当地时间6日22时(北京时间7日5时)结束时,多个城市部分投票站外仍可见等待领取选票的长队,部分选民甚至在雨中排队逾两个小时。独立竞选观察组织“民主审核”主席希格称,2010年选举投票率有望成为10多年之最。
希格说,投票率有望达到64%。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投出自己一票时对媒体记者说,这次投票率将“极高”。
投票有乱象
部分选举监察员说,参与投票的选民数较往年大增,投票站暴露出种种缺陷。
现年66岁的选民约瑟夫·肖恩告诉英国《每日邮报》记者,自己17时前往投票站排队,恼于队伍过长,最终撕掉投票通知卡,回家时已是20时30分。
在有些投票站关门时,部分排队者不愿散去,或静坐,或示威,或试图拦住官员收走投票箱,抗议选举权被迫取消。
英国媒体分析,选民之所以抗议,主要原因在于投票站对选民热情估计不足,准备不够,组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思变念头强
《泰晤士报》评论,这次选民投票热情之所以高涨,是因为选举结果很难预测,英国政党领导人又首次在选战中采用电视辩论形式。
不少选民希望通过这次选举改变英国政治格局。伦敦选民克利福德说:“选举对英国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人想要改变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传统局面。”
25岁的选民玛丽亚姆·肯普尔说:“这是一次历史性选举,我们需要选举制度的改革。”
英国现有选举制度为单一选区制,全国分650个选区,每个选区采取简单多数计票方式选出一名下院议员。
遗憾:
自民党“黑马失蹄”
据新华社电 与选举前民意调查结果一样,英国诞生将近40年来首个无多数议会。然而,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表现令人失望,所得议席数量少于上次选举,让不少看好它的媒体和政治分析师大跌眼镜。
最终结果显示,自由民主党获得议席数量不足全部650个议席的10%,少于2005年议会选举所获议席。
通宵等候选举结果的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承认,选举结果让人失望。“对自由民主党来说,这个夜晚令人失望。我们没能实现我们希望的(目标)。”
克莱格认为,自由民主党竞选活动“充满希望,充满乐观”,“让很多人参与选举,即使他们最终没有把票投给自由民主党”。
克莱格告诉支持者,将仔细考虑是否与保守党或工党结成执政联盟。“我不认为任何人应匆忙提出主张或者做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决定。”
影响:
金融市场关注组阁
据新华社电 受选举结果影响,当天,英镑对美元汇率下跌,债市动荡,显示投资者忧心新一届英国政府能否尽快成立并有能力应对财政赤字高涨。
伦敦证券交易市场7日凌晨开始交易,开盘时间较平时早6个小时。美联社报道,英国国债交易情况显示投资者更青睐由保守党组建新政府。英镑对美元汇率当天凌晨一度跌至1英镑兑1.4599美元,为一年来最低点,跌幅一度超过2%。英镑对欧元汇率也一度大幅下跌。
法国兴业银行英国经济分析师布赖恩·希利亚德说:“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给所有政党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尽快达成(执政)协议”,如果市场觉察到组阁谈判陷入死胡同,英镑和英国国债就容易受到冲击。
分析人士指出,“无多数议会”的产生无疑将加大新政府的决策难度,为经济决策和财政管理增加困难,进而对经济复苏构成潜在危险。
“无多数议会”也将为英新政府的内政外交决策增添变数,对其政坛的稳定产生消极因素。
历史:1974年“无多数议会”
本报讯 英国历史上最近的一次“无多数议会”,还要追溯到36年前的1974年。
选举前夕,英国的通胀和失业情况日益严峻,由于全球能源危机,政府对工厂实行3天工作周,以减低能源消耗。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4年2月,英国举行大选。当时民意调查都显示,时任首相爱德华·希思领导的保守党取得了领先地位。但投票当天,形势却发生戏剧性变化:虽然保守党在选票数量上取得相对多数,但由于失去北爱统一党议员支持,选举的最终结果形成“无多数议会”,工党获301票,保守党297票,自由党14票。
由于英国史上多年未出现过“无多数议会”的局面,联合执政政府也只出现在战争时期,英国没有应对这种局面的明确法律规定,只留下了“英国国王将邀请能获得大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组阁”的惯例。
希思曾企图寻求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但最终未能如愿。结果在1974年3月4日,希思宣布辞去首相一职,工党从中渔利,党首威尔逊组成少数党政府,出任首相。同年10月,联合政府再次举行大选中,工党取得了微弱的多数。(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