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洲朋友为何取笑英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13:50  新民周刊

  非洲朋友为何取笑英国?

  一度令英国人为之骄傲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选举制度,今天已经开始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民主”落后了一大截。

  撰稿/石 渝

  5月6日的选举,让英国成为了国际上谈论的主角。昔日总听惯了被人指指点点的非洲国家,这回也得到批评的机会。

  据BBC报道,英国邀请了来自非洲和亚洲的11个议会制的英联邦国家,来观摩大选。英国虽“谦虚”地说让来自非洲国家的观察员提“意见”,但非洲观察员都清楚,这个西方“老师”是让他们来学习的。

  但非洲观察员们看到的景象,却大大出乎意料。

  在雨中排长队,人们进不到投票站,排了2小时后,等法定的晚上10点钟时间一到就不准选民投票,选票无故失效,愤怒的选民静坐示威,警察疲于应付。选举一结束,选举委员会马上就宣布启动对数千甚至数万人投不上票事故的调查。这些一般只有在“不发达的民主国家”才有的事,居然在“老牌民主国家”英国也存在。

  一个英国选民气愤地喊道:“选举结果将令人可笑。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投不到票,谁会认真对待选举结果呢?”

  对此,非洲观摩团中的坦桑尼亚一名议员吃惊地说:“这些事绝对不可能在我们国家里发生。”

  他说:“只要投票人准时到投票站,即使投票站关门了,他也可以花3个小时或更多时间慢慢投票。”

  当这名观察员被告知,英国大选结果可能会使这个国家很快将再次面临大选、原因是政党间缺乏政治信任时,他困惑了:非洲国家通过“权力分享机制”实现了政党合作,难道在英国就行不通吗?

  是的,在英国不行。一度令英国人为之骄傲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选举制度,今天已经开始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民主”落后了一大截。

  制度滥觞

  英国现行选举制度,脱胎于“威斯敏斯特体系”,已存在逾200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与王权统治的妥协之结果,因而这一套制度,也被称为“维多利亚体制”。英国“维多利亚体制”的设计在于“选党不选人”,先选举产生议会,然后由占议会绝对议席的多数党受命组阁,并由该党的党领出任首相。

  严格来说,“维多利亚体制”是为当时代表王权的辉格党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托利党服务的,国家虽然不仅只有两个政党,但民主的“蛋糕”,则交给了辉格党和托利党来瓜分,这使英国实际上成为“两党制”国家。“两党制”保障了无论哪个政党当选,都可以在议会成为绝对多数。

  然而,当年两党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渐因众多小党崛起而受冲击,老党也在分裂和重组。到了20世纪末,英国呈现了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而其他主流政党充当“机会主义党”的政治格局,冲击着“两党制”。

  只要英国出现无一政党获得半过数议席,这样的选举就可以认为“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假如出现这样的结局,往往造成议会悬空,俗称“悬浮议会”。获得简单多数的政党,要么与其他党结成战略同盟,获得他们的支持,以组成少数多政府;要么就直接与其他党联盟,组建“联合政府”。假如简单多数的政党无力组阁,其他政党也可以进行联合组阁谈判。等谈判完成,可以请求英王授命。

  制度反思

  英国选举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赢者通吃制”。每一个选区选一名代表,每个候选人只要获得简单多数票,就可以当选。

  表面上看,“单一选举多数决制”只要保证选区分划分到一定数量,就可以让其他主流党有足够的代表权。然而,议会的议席不可能扩张到不受控制的数量,本次改革后,增加一些选区,使议席扩张到650席,这个数量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理论上的极限。

  选区越大,越有利于大党;选区越小,则越有利于小党。

  从其中622个选区的投票结果来看,共有2839.4325万人投票。在这近3000万人的选票中,自民党获得了650万张,保守党获得1000万张,相差不到1倍,但自民党只斩获了52个议席,而保守党却卷走了292个议席,相差近6倍。更令人费解的是,只获得4000多张选票的“联合党”,仅夺下1席,而获得87万张选票的英国独立党,却与议席无缘。显然,这个学术术语上称为“单名相对多数制”的选举安排,往往会造成了某个政党或群体利益超额代表,而某些政党或群体利益缺额代表,甚至没有代表的后果。

  这样的制度,虽有利于排挤小党和极端党,但也打击了相对弱势的主流党,如自民党一直被排斥在执政党之外。但是,一旦强势主流党失去议会控制权,由于其他弱势党的议席数太少和太散,未能形成有效的联盟力量,给联合政府的有效运行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英国政坛多半呈现两党轮流执政的现象。上一次出现悬浮议会,是在1974年之前,寿命只有9个月。

  正如非洲观察员所称,少数党政府或联合政府的存在基础是政治互信,英国的传统恰恰是政党互斗,这决定了随之成立的政府是低效率的。

  美加同病

  目前,单一选区“赢者通吃”选举制主要采取在英国、加拿大议会选举及美国的国会选举中,美国总统选举也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选区“赢者通吃制”。

  加拿大饱受少数政府之苦。在哈珀政府之前,每届政府的平均寿命不到两年。譬如2004年那场选举,在魁北克省,有30万人支持保守党,却选不出1名代表,而在萨斯喀彻温省,只有17万选民投票支持保守党,保守党却选出了13名议员。共计58万选民投票支持绿党,但绿党连1名候选人都没有当选;而在北部选区,有50万选民支持的自由党把22名候选人送入了议会。而美国也一样遭受着这个“赢者通吃”制度带来的困扰,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2001年布什以低于对手所获得的票数,靠“选举团人”制,获得总统之位。在那一次“著名”的选战中,戈尔在支持他的人数占优的情况下败选。

  在选举理论中,有个著名的“迪韦尔热法则”。这一法则揭示,相对多数代表制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多党制的形成,而两轮投票制则易形成多党联盟。

  英国时隔多年后“悬浮议会”重出江湖,表明了英国选举制度客观存在缺陷,尤其是它往往出现在本不该出现的时刻。自民党党领克莱格表示,不论他加入哪一方,他都要以改革这一制度为加盟条件。事实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按比例代表制”,不仅解除了国家分裂的危机,也往往获得比较稳定的政府,有利于布朗所说的一样能“可持续地推行既有政策”。放眼世界,近几年来各国纷纷改革,采取了按比例代表制与多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英国“百年老店”选举制度,也到了作实质性改革的时候。

  现状难改

  由于其中一个选区候选人不幸在选前一刻去世,这一选区的投票只好推迟进行,这样,5月6日的大选共650个选区的649个选举结果,已经全部统计出来了。没有一个政党获得超过半数的票数,获得最多议席的保守党,只斩获了306张,离326张过过数票还差20张,所以推迟选举的这一选区今后无论结果如何,已经不会影响本月6日形成的政治格局。英国人最终没有给保守党一个从容执政的机会,也没有把保守党在选前领先工党近20个百分点的支持率转变了选票,保守党夺得议会第一大党这样的胜利,不如说是保守党的挫败。

  更大的挫败接踵而来。6月7日,保守党启动了与议会第三大党自民党的合作协商,但在改革选举体制方面两党尚未达成共识,到6月10日,自民党宣布转而与工党进行联合组阁的谈判。作为合作条件之一,工党党领戈登·布朗宣布将在几个月后的工党大会上辞去首相一职,让位给大会新选出的新领导人。不过,布朗希望的“中左联盟”联合政府即便成真,又能走多远?这个待产的“中左联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英国选举制度的现代化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