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卡梅伦上台给英美关系重新升温提供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07:26  新闻晨报
分析称卡梅伦上台给英美关系重新升温提供契机
5月1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抵达位于首都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11日出任联合政府首相,保守党时隔13年重新上台。历史上,保守党亲美姿态鲜明,但世界大势今非昔比,如何重新定位英美“特殊关系”,将是卡梅伦政府首要外交课题。

  议会竞选期间,保守党把英国对美关系定义为“牢固,但不盲从”,似乎表明,保守党将摒弃前工党政府对美“追随”姿态。

  奥巴马和布朗被指“气质不合”

  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贯穿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这种关系根植于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血统、文化、语言和共同利益。

  特定情况下,两国领导人的私谊给这种关系赋予“特殊意味”,如二战期间保守党人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冷战时期保守党人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罗纳德·里根、伊拉克战争时期工党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乔治·W·布什。

  但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战争实际“毒化”了英美关系。布莱尔被抨击为布什的“小跟班”,工党也因此承压。戈登·布朗接替布莱尔后,有意与华盛顿拉开距离。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去年1月上台后,也对布朗“公事公办”,甚至偶有怠慢之举。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英美关系“趋冷”,既与奥巴马调整对外政策、重新定义大西洋两岸关系有关,也与奥巴马和布朗“气质不合”有关。

  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外交关系专家奈尔·加德纳告诉美联社记者,布朗执政这几年,英美在一些问题上出现摩擦,比如英国政府决定释放利比亚籍的洛克比空难肇事者,招致美国不快;而在英国与阿根廷围绕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领土争执中,美国对英国未予声援。

  卡梅伦更有望与奥巴马“亲善”

  卡梅伦上台,给两国关系重新“升温”提供了契机。

  卡梅伦11日晚间接受女王任命后甫抵唐宁街10号,奥巴马的祝贺电话就打了进来。

  一些英美媒体报道中强调,奥巴马是第一个致电祝贺卡梅伦的外国政府首脑。

  “总统早早向卡梅伦示好,”加德纳说,“在唐宁街10号和奥巴马团队经历一年半冷淡关系后,这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今日美国报》说,现年48岁的奥巴马和43岁的卡梅伦同属一代人,做派相近,虽然政治理念有区别,但都可以归为“实用主义者”。

  曾在比尔·克林顿政府出任欧洲政策顾问的查尔斯·库普钱预计,仅就个人关系而言,相比布朗,卡梅伦更有望与奥巴马“亲善”。

  不过,他认为,正因为卡梅伦和奥巴马本质上是“实用主义者”,两人不大可能重现布莱尔-布什式的“哥们”关系,两国关系将减少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实用性”。

  新任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2日概要阐述了新政府对英美关系的认识。

  “戴维·卡梅伦和我一直在说,我们希望与美国建立牢固但不盲从的关系,”他说,英美不会在每一件事情上意见一致,但在情报交换、核问题、国际外交以及阿富汗事务上,美国仍是“必不可少的伙伴”。

  黑格定于14日动身前往美国,会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他说,新政府面临的诸多外交事项中,阿富汗问题是当务之急。

  美国可能在欧洲事务上施压卡梅伦

  奥巴马致电卡梅伦时,重申对美英“特殊关系”的承诺。但美国布朗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克·布莱思向法新社记者指出,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东移,自诩“太平洋总统”的奥巴马对美国利益有重新评估,“不会刻意与其他领导人建立特殊关系”。

  他说,对英国这一传统盟友,美国仍有“特殊要求”,比如,美国需要英国继续支持其军事行动,给类似阿富汗那样的海外战争贴上“一星半点合法性”。

  美国智库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雷迪纳德·戴尔认为,美国可能在欧洲事务上施压卡梅伦政府。保守党对欧盟扩权和欧元持怀疑立场,美国则希望英国积极介入欧洲事务,充当欧洲自由贸易阵营排头兵。

  卡梅伦今年3月在一次采访中承认,美英关系虽“特殊”,但“不对等”,英国是相对弱小的一方,“搞好关系,部分是要理解如何扮演好作为弱势方的角色”。

  一些英国人担心,美国“向东看”,将使欧洲和英国在美国视野中“边缘化”。伦敦经济学院英美关系专家迈克尔·考克斯告诉美联社记者,越来越多人认为英美关系应该“再平衡”,英国也在积极向东看,但两国特殊关系将长期存在。

  “过去50年来,(英美)特殊关系已死的说法不下5、6次,但它仍好好的。这种长期的纽带、本能和习惯使英国人做什么都会先问,‘美国怎么想?’”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卡梅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