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读懂日本
张欢
在中国人的话语里,日本是最说不清的国家。
日本军人在中国的文艺作品里被描述成残暴无情的魔鬼。导演陆川试图在《南京!南京!》里做一点别样的尝试,结果毫无悬念地被愤青们炮轰得体无完肤。
日本军队到底什么样?昨天还是北海道憨厚的渔民与大阪斤斤计较的小商贩,为什么转眼就能成为最冷酷最有执行力的军人?为什么自1855年佩里强行打开日本国门后,这个岛国能迅速崛起,接连打败大清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一跃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之一,却又在二战中输得干干净净?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有哪些偶然因素,又有哪些必然因素?和日本国民性又有什么关系?
长久以来我们很难从国内学界得到答案。
旅居日本的华人俞天任以“冰冷雨天”的网名行走网络江湖,从浩繁的日本史料中抽丝剥茧,先后以两个系列超长连载帖子《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和《浩瀚的大洋是赌场》解说日本军的历史。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介绍了日本帝国海军的兴衰史:从明治政府建立海军兵学校开始,日本帝国海军先后战胜了大清的北洋舰队、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最后偷袭珍珠港成功,达到辉煌顶点,然后一路下坠,最终被美国人收拾到只剩下几条军舰躲藏在海港大岩石背后。
俞天任试图从日本的国民性着手,剖析日本海军由盛而衰的奥秘。
以海军兵学校为例,日本人为了精益求精,全面学习当时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建筑风格完全照搬英国不说,连学校里铺设的所有红砖都是一块一块包好了用军舰从英国运来,每块红砖原价0.2日元(那年头木匠一天的工资也就0.1日元),运到日本后折算下来一块红砖要花1.5日元以上,当时3日元能兑换2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价格,那些红砖每块150美元!
日本人好走极致,但任何事情走到极致就很危险。帝国海军率先发现飞机对舰船具有毁灭性杀伤作用,更在偷袭珍珠港一役中证明了航母单独编队是海战必杀技,但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巨舰大炮”思维限制了新思路的应用。在他们看来,战列舰更能体现帝国军人的精神气概。真正树立了海洋思维的美国军人,迅速在航母上更新换代,从而称霸世界。
日本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注重论资排辈的民族。在海军兵学校里,为了打破门户地域偏见,专门设立了“吊床号”制度,就是以考试成绩排名次,同学们今后升官发财就全指望这个。
偷袭珍珠港时,日本人只是炸沉了若干军舰,而没有轰炸油库基地,否则美国人只能跑回西海岸。为什么出现这么乌龙的结果?一航舰司令南云忠一不擅长航母作战,他能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可待选择的将领中他的辈分和吊床号最高。
日本剑道最讲究突然袭击,反映在帝国海军上,几次大的胜利全部都是偷袭得手。
对“决战”的热爱也是日本国民性的一大特征。他们先后通过几次大的战役干掉了清朝和俄罗斯海军,这让他们相信通过一两次决战就能解决所有战争问题。偷袭珍珠港正是这种思维的体现。他们不是没看到日美国力的巨大差距,但好赌的天性加上僵化的爱国思维蒙住了海军的眼睛。
哈佛大学毕业生山本五十六的思路是:我反对和美国人开战,但情势已经如此,那就赌一把吧,前辈们就是这么赌赢的。
至于赌完这把之后怎么办,学校没教。最后这一赌,他们和陆军赌上了百年国运,大日本帝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俞天任是日本神户某机械公司的技术部部长,阅读和写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但他却交上了一份让国内的专家们汗颜的答卷。
俞天任 著
语文出版社 2010.5
《天神下凡: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达》的全球票房已超过27亿美元,它的成功将阔别影迷多年的詹姆斯·卡梅隆再次推到公众面前。卡梅隆是一个“未来主义者”,不断地创新电影的光影技术。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商业片,从CG影像到全3D技术,他将每一种先进技术都用在了自己的新作品当中。“卡梅隆的电影世界提供了一个空间,让我们想想如何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美]丽贝卡·基根 著
法律出版社 2010.4
《箫声剑影》
百岁文化老人刘绪贻教授是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他与杨生茂共同主编6卷本《美国通史》,被誉为“美国通”,美国总统老布什曾致函感谢他“为增进中美两国之间的了解所作的努力”。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平静的语调下面,是历史变幻的波澜与社会、民族、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大量现代中国文化名人、政界名流的身影与事迹在此浮现,各种主义和观念的冲突,在他的回忆中复活。
刘绪贻口述 余坦坦整理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