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日电 日前,美俄间爆发“间谍门”事件引发关注,香港《大公报》1日刊文说,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间谍门”作为“斗争艺术”已脱离维护国家安全的原有含义,成为打击、抹黑对手的政治工具。俄经营十几年的间谍网被侦破,绝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如何回击取决于俄对这一“艺术”的运用把握。这出戏才开场,“好戏”似乎还在后面。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司法部宣布破获俄罗斯“间谍网”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从人数上看,美国经过十余年的跟踪调查,一举逮捕十名间谍,不仅近年少见,就是在冷战时期也不多。
从时间上看,美俄首脑奥巴马与梅德韦杰夫刚刚在G20峰会期间搞了一次“汉堡包外交”,两人相对而坐,其乐融融,然而几天后,却发生足可以把两人会谈成果归零的事件,令人匪夷所思。难怪连俄外长拉夫罗夫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带遗憾地表示,没人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我唯一能说的就是事件发生的时机很巧妙”。
惊叹之余,人们开始重新认真审视美俄两国关系,希望透过两国总统的微笑、寒暄,看到更多背后的东西。其实无论是“汉堡包外交”,还是“间谍门”,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现实,休闲、轻松的背后定有紧张和角力,攻击、冲突的背后也有交易与妥协。两方面虽然看起来水火不兼容,但却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这就是美俄关系,过去如此,今天亦然。
道不同,不相为谋。美俄本来就是两条路上跑的车,因为要解决许许多多共同面对的问题,才走到一起。冷战时期,美苏各组北约、华约两大对抗阵营,为争夺势力范围,打得你死我活。这个时期也是双方“间谍门”爆发最频繁的时期,互逐间谍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使在最紧张的时期,表面上硝烟弥漫,暗中仍有交易。也许正是这些地下管道,才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防范、遏制与打压的政策并没有变,双方仍是对手。俄不弃不舍融入西方社会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北约东扩,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的颜色革命,美国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等等。俄罗斯加强了对美的反击,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成功实现了乌克兰、吉尔吉斯“颜色革命”的退色。在整个过程中,美俄两个大国合作中有斗争,斗争中有合作,一路风风雨雨走到了今天。
从美俄既斗争又妥协的历史看,此次“间谍门”会给两国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美俄已不可能重启冷战。在此次事件中,美国方面见好就收,无论是官方还是媒体都未刻意渲染此事,在努力淡化事件对两国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俄罗斯方面暂没有强烈反弹,克里姆林宫高层明确表态,不希望此事影响两国关系。学界把此事归咎于美国内政治,是一些不愿看到美俄亲近的人所导演的游戏,是在给奥巴马总统出难题。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间谍门”作为一门“斗争艺术”,早已脱离了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原有含义,成为打击、抹黑对手的政治工具。俄罗斯经营十几年的“间谍网”被侦破,绝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至于俄方何时、以何种方式报复美国“间谍门”,取决于俄对这一“艺术”的运用和把握。这出戏才开场,好戏似乎还在后面。(施君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