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间谍门”:后冷战版勒卡雷
这些“非法者”都有自己的“传奇”:合法的身份、美国化的生活。《纽约时报》报道中称他们为“做着寻常工作的平凡夫妇,闲时会和邻居们聊聊孩子们的学校和园艺,还免不了为孩子们的吵闹向邻居道歉”
文 | 忘言
非侦探小说迷可能不大听说过勒卡雷。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同,勒卡雷更多描绘的是“冷战”时期的政治间谍战。
近期爆出的美俄“间谍门”内幕让西方媒体惊呼,勒卡雷小说中的情景重回现实世界。不过,两个当事方的反应却表明,他们只把这出热闹的谍战剧当作两国关系中的插曲,真正的利益角力则别有战场。
“非法者”都有 “传奇”
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破获了俄罗斯间谍网。抓捕行动27日在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州同步进行。这时,距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白宫拥抱才不过3天。
此后,各家媒体都成了勒卡雷,不断向读者奉献不同版本的间谍故事:伪装潜伏、扎根美国、冒领亡人身份⋯⋯
29日,据说这个间谍网的头目在塞浦路斯落网。但很快,这名持加拿大护照、“名叫”克里斯托弗·麦索斯的间谍在塞浦路斯缴纳了32330美元、上交护照后即人间蒸发,又引发了美塞之间的争吵。
又不久,名为“佐脱里”和“米尔斯”的两名嫌犯被捕后承认是使用伪造的身份。两人真实姓名分别是米哈伊·库兹克和纳达利娅·佩尔维尔泽娃,仍有家人生活在俄罗斯。检察官在两人位于新泽西家中保险柜里搜出了8个信封中装的8万美元,每个信封中现金“码放方式如出一辙”。
11名嫌犯中,最为抢眼的无疑是红发女郎安妮·查普曼,媒体报道热度持续不减。先是其前夫亚历克斯跳到台前,大曝生活细节;之后前公公凯文表示在互联网上看到相关报道后感到非常吃惊,坚称自己的前儿媳妇绝对不可能是俄罗斯间谍。“她很单纯,没有什么蛇蝎心肠,不可能是间谍,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孩而已。”
英国小报之王《太阳报》也登出了查普曼的火辣艳照。英国传媒号称发现她除了企图接触威廉和哈里王子外,还曾利用美色,结交英国上议院某位著名御用大律师,为渗透进英国政坛铺路,搞得英国反间谍机关军情五处也赶快披挂上阵。
不管如何,用前克格勃特工的话说,这些“非法者”都有自己的“传奇”:合法的身份、美国化的生活。《纽约时报》报道中称他们为“做着寻常工作的平凡夫妇,闲时和邻居们会聊聊孩子们的学校和园艺,还免不了为孩子们的吵闹向邻居道歉。”
虽然美国方面已经跟踪他们至少7年,并破解了他们传递情报的加密信息,但美国司法部副部长法尔比亚兹坦承:“目前公布的指控只是冰山一角。”美国媒体也说,在这个间谍网秘密行动10年后,“唯一没弄明白的就是他们到底向莫斯科传回了什么秘密。”
用最老派的侦探方法击败高科技
熟悉007的读者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Q先生。每次出任务前,邦德都会去Q那儿弄些“玩意儿”:小到装了锯子的硬币,大到装了各样“机关”的阿斯顿·马丁跑车或新型宝马。
这次的间谍案中,传递情报的工具却完全没了这样的噱头,只有普通电脑或者笔记本,甚至还有更“古老”的情报传递手段,比如现场调包、短波收音机和隐形墨水---早在余则成的年代,这些手段就已经不是新鲜东西了。
“美女间谍”查普曼一次被发现在曼哈顿一家咖啡馆里摆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联邦探员认为她是用Wi-Fi和店外的面包车上的俄罗斯官员联络。
“过去,克格勃有专门的设备。现在,技术这么强大,反而没必要使用特别的设备了。”长期为联邦调查局提供咨询服务的计算机教授申诺伊说。
对于他们使用的Wi-Fi技术,有专家认为,用之于间谍通讯“太业余了”,但《间谍术》作者梅尔顿认为,这样的应用“非常聪明”,使用这项技术,不需要通过互联网传输任何数据,因而也痕迹难寻。
另一名间谍墨菲使用的是非常普通的存储卡,交换情报的方式也是很传统的“擦肩而过”,就在一家火车站边和接头人交换了外表完全一样的包裹,完成了一次情报交换。虽然通过监控录像发现了这次接头,但联邦探员只是在事后的电话监听中才知道包里装的是存储卡和现金。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间谍小组还用了非常“古老”的方法:隐形墨水。对于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情报界就已经广泛运用的手段,梅尔顿的评论是:“这种方法妙就妙在已经没人会去注意了。这种方式太陈旧了,已经被遗忘了。”
当然,现代技术可以让“隐形墨水”更为隐蔽。通过所谓“数字隐写术”,秘密信息可以隐藏在普通图像、歌曲或者其他数码文件中,还可以上载到公共网站上,没有事先的相互约定,就没有办法从众多文件中找到该找的东西,找到也很难破解密码。
这次,联邦调查局在三家嫌疑人家里都搜出了被认为是用来完成电子隐写任务的光碟。在墨菲夫妇家里还找到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密码。这才让联邦探员破解了墨菲和上线联系发出的100多条信息。
此外,虽然这次联邦调查局使用了不少高技术手段,包括监控摄影机和Wi-Fi嗅探设备,但最大的发现还是来自特工们最老派的做法:跟踪和搜查住所。
难怪媒体揶揄说:“你可以使用全套技术来藏头掩尾,可是如果你把保守机密的密码落在桌子上,最老派的侦探方法一定可以击败任何高技术。”
媒体“浓描”,官方“淡写”
与媒体“浓描”相映成趣的,是两国官方的“淡写”。真要在美苏“冷战”时期,这样的大戏不仅是为让对方丢丑,而且很快就会反映到两国关系中,怎么也得驱逐几名外交官什么的。
但这次,不管是白宫还是克里姆林宫,都做出了“低调”反应。
6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说:“你们的警察这次出招了,又把人弄监狱去了。”同时表示“我真希望双方政府关系上近期取得的一些积极进展不会因为最近的这些事情受到损害”。
白宫新闻秘书吉布斯的表态也如出一辙。“我不相信这会影响我们和俄罗斯关系的重启。”虽然也认为这个案件非常重要,但吉布斯显然把案件仅仅看作是个“执法问题”。
还有消息称,刚刚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搞了场“汉堡包外交”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联邦调查局选择这样的时机采取行动不很满意。
可以肯定,“暗战”在美俄关系中的总体分量已经减轻,但两个大国却从不会放弃较“暗劲”的机会,特别是在触及真正的利益问题上。
就在媒体仍然沉浸在“间谍门”挖料的快感中时,两国在东欧和高加索地区---传统意义上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现在美国强力显示其存在的重要地区---扳了次手腕,其中无形的刀光剑影一点不亚于“间谍门”中的过招。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近期访问了乌克兰、波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在乌克兰,希拉里表示,北约对这个国家,大门仍是敞开的。在波兰,她出席了波美导弹防御系统补充协议的签字仪式,为美国部署陆基“标准-3”反导系统铺平了最后的法律道路。
在访问的最后一站,她更是高调声明,“我来格鲁吉亚,带来了奥巴马总统和我本人要传达的明确信息:美国坚定支持我们对格鲁吉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敦促俄方停止“占领”并把俄罗斯军队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撤回到两年前俄格冲突前的位置。
几个小时后,普京就在莫斯科接了招,他说,“有些人认为那是占领,有些人认为那是解放。”
希拉里此行被称为“安抚之旅”,向这些国家表明:美国近期和俄罗斯改善关系,不会损害美国和这些国家间的利益。而俄罗斯也同样表明,虽然这些地区已经早不是过去的“卫星国”或传统势力范围,但美国在这个地区是不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