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众院议长从政经历回顾:多次在公共场合哭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02:56  《新世纪》周刊
美国众议院新议长博纳哭成泪人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美国众议院新议长博纳哭成泪人 (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博纳简历

  约翰·博纳(John Boehner),1950年出生,1991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1995年至1999年担任众议院共和党会议主席。2006年2月出任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同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众议院多数地位后,博纳转而出任少数党(共和党)领袖。2010年11月,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博纳连任党首。

  爱哭的美众院议长约翰·博纳

  才智与手段使博纳成为最合适的党派领导人,但他对极化政治无可奈何

  □ 本刊记者  李增新 | 文

  2011年1月5日,美国第112届国会就职。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博纳再次成为众议院议长,坐上美国权位的第三把交椅。

  对博纳本人和共和党来说,四年的坚忍和等待终于换来新的时代,这位衣着考究、古铜色皮肤的61岁政坛老将百感交集,泪洒现场

  “美国梦”标本

  落泪,在个人情感上可以理解:30年的从政经历、10次中期选举的洗礼,才使博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61位议长。他曾在2006年接替因丑闻辞职的前共和党议长迪莱,但随着共和党在同年的选举中落败,他在2007年被佩洛西取代。

  博纳此前多次在公开场合落泪,他每每动容的触发点,并非从政的辛酸,而是谈及家人时,勾起人生经历中的某些回忆。

  博纳1950年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郊区,是家里12个兄弟姐们中的老二。儿时好友回忆,“他家从来都是铺天盖地的尿布。”博纳的父亲经营一家小酒馆,主顾多是过路的卡车司机和附近的蓝领工人,用博纳话说,后来他对“进门来的什么样的混球都能应付”。

  在那里,他为自己攒足了学费,1977年成了家里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之后,博纳进入制作塑料包装的小公司Nucite Sales,老板去世后,他从其遗孀手中买下公司继续经营,直到1990年竞选代表俄亥俄第八选区的众议员。其间,他已经在俄亥俄州议会担任议员。

  从家庭学徒到小企业主,博纳20多年成为美国劳动阶层辛勤致富的代表,他也借此宣传白手起家的美国梦、对大政府的厌恶及对小企业减税的执着。

  不过,仍有不少人质疑博纳是否真正“代表底层人民”。尽管当前180万美元的“官方”个人身价无足挂齿,但隐性的收入和便利,终归使政客被多数人定位于权贵阶层。对手最喜攻击他与职业说客的联系。2010年的中期选举中,博纳共接受3600万美元捐款,居众院之首。他的资助人包括高盛、谷歌、花旗、联合包裹、雷诺兹烟草公司等。

  之前,博纳与他们的联系也有着厚厚的案底:当选众议员不久,他把自己与说客的常规会议称作“周四小组”(Thursday group);1996年,烟不离口的博纳在众院当众向支持者派发来自烟草公司的政治捐款支票(当时属合法);2000年至2007年,博纳有45次乘坐公司提供的专机,另有41次差旅费用由公司部分赞助;过去18个月,博纳在酒店、高尔夫俱乐部上的花费超过12万美元。

  国会“商人”

  比博纳年长九岁、素有“铁娘子”之称的佩洛西近日接受《名利场》杂志采访时讥讽道:“我只在失去亲友或类似情形才会哭,可他在讨论议案时会哭,听音乐、领奖、讨论伊拉克战争、里根雕塑揭幕,他都哭。”

  但在过去四年中,这位“爱哭鬼”作为反对派领袖,在对民主党的打击上毫不手软。奥巴马执政后,美国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全部为民主党控制。博纳与参院共和党协调一致,提出的策略就是反对一切民主党支持的法案和条款,哪怕是共和党首先提出的内容。

  美国家喻户晓的博纳三大壮举是:2009年初,国会民主党推动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时,他将厚300页的法案文本当众扔在地板上以示抗议;在医改法案投票前高喊“见鬼!不!”,“No党”因此而得名;在碳排放交易体系草案的讨论中,利用自己少数派领袖的优先权力,将规定的两分钟阐述理由时间“发挥”到一小时,对草案逐条逐句批判。

  曾与博纳共事的前共和党督导(whip)沃克,说少数党的终极目标就是变成多数,最主要途径就是攻击多数党政策。虽然明知多数党一定会把自己的法案推动投票“过关”,但最令他开心的是,多数党往往是垂头丧气地胜利;少数党却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虽败犹荣。

  2010年的中期选举,博纳带领共和党实现了这一目标:从民主党手中夺取63个席位,是1948年以来众院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共和党一举翻身。

  成为议长,博纳对民主党的态度是否会发生改变?答案是肯定的。深谙政治之道的博纳,最为人道的其实并非尖酸刻薄的批评,反倒是商人本性,使他往往能弥合党派分歧,促成妥协,“国会商务部长”或“交易商”(deal maker)正是他的绰号。

  在2001年的布什政府时期,作为众院教育委员会主席,博纳与参院的民主党人肯尼迪合作,最终推动通过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教无类》法案。法案为州政府注重教育质量提供激励,并为少数和贫穷家庭提供更充裕的奖学金。

  但妥协并不意味放弃原则。在中期选举前他宁可成为两党众矢之的,也要投票反对针对中国汇率问题的“莱恩-莫菲”法案。至少在高效精简的政府与自由贸易这两点上,博纳自始至终。

  捍卫底线

  美国民间的一句名言是,“一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是自由派,说明他没心;年老时不是保守派,表明他无脑。”此中涵义即使不涉及政治,也体现人生价值的自然转变。

  博纳也是如此。1991年刚刚进入国会,他就加入了所谓“七人帮”,对众议院内部腐败宣战。随后,在“众院银行”(House Bank)丑闻、众院餐厅白条丑闻和邮政丑闻中,两党超过450名议员受到伦理委员会调查,众院筹款委员会主席罗森考斯基、民主党领袖欧卡、方特罗伊等纷纷落马。

  1994年,他与部分“七人帮”成员和当时的共和党督导金里奇一道,撰写执政纲领《与美国契约》(Contract with America),提出财政平衡、治安、国防、移民、就业、人权等多个改革目标。这被视作美国政治史上首次调动起全国民众参与的中期选举,并最终使共和党在40年内首次成为众院多数党。今天的财政预算相关法案需要60%而非半数赞同的规定,正是目标实现的例证。

  事隔26年的又一次选举,同样期望翻身的博纳,推出了《对美国承诺》(Pledge to America),提出削减政府开支、提高政府增支的法律程序障碍、废除医改法案、对小企业减税等目标。

  各方普遍认为,其总体上流于形式,党争多于改革:对立阵营批评它注重减税,却只想从政府减支入手,对加税的回避会使减债的目的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共和党党内的偏保守派也感觉备受愚弄,因为没有体现他们在伦理道德领域的诉求,压缩政府的力度也远远不够。

  冲突已经产生,博纳正成为一部分人眼中的改革目标。同是来自俄亥俄州的莱恩、亚利桑那州弗雷克为首的自称为“年轻的枪”的后起之秀,要求立法改变议事程序,在审议中去除没有通过的条款所对应的款项,严格禁止给议案“注水”。新国会就任的第一周,博纳与后者几乎当众“撕破脸”。

  其实,并非博纳顽固不化,而是他深知底线划在何处,“少壮派”鲁莽行事的后果是造成两党决裂、众院瘫痪。问题是,两年一换届的众院,本就是要最及时地反映民意潮流,也因此表现为242名共和党议员中有三分之一为首次当选。老谋深算的博纳,究竟如何约束和团结党内新军,倒成了国会能否顺畅运作的关键。

  在权位榜上位列第三的博纳,面对的是党内外截然相反的两股力量。他做成交易的本事,也许足以避免两极纽带的崩断,但对极化政治与财政轨迹,供他施展的空间着实有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博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