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分析称日本地震改变菅直人政治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05:58  第一财经日报

  世纪强震拯救菅直人?

  欧阳亮 宋冰

  3月11日发生的9.0级大地震,可能让日本政坛短期内避免了“另一场地震”。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该社2月份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支持率为17.8%,已经低于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时的支持率,而在外相前原诚司因非法接受旅日韩国人的政治捐款下台后,11日上午,也就在地震发生前几小时,菅直人在在野党的进攻之下,首次承认自己的资金管理团体也接受了外国人的政治捐款。

  为了迫使菅直人政权早日下台,日本自民党已计划在参议院提出针对首相本人的问责决议案。问责决议案不同于众议院通过的不信任案,本身并没有法律效力,但一旦通过,在野党即可以此为理由,不参与国会审议,最后以参议院“空转”压力迫使内阁总辞职或解散众议院大选。

  菅直人应对得当

  但一场大地震不期而至。

  地震发生时,菅直人及众多阁僚正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当地时间下午2点46分,地震发生,下午2点50分左右,地震发生后仅4分钟,在受灾情况还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菅直人政府成立了一个“对策室”。

  下午3点15分左右,这个“对策室”升级到由菅直人本人挂帅的“对策本部”。该对策本部包括所有内阁成员,随后对策本部连续两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救灾对策。菅直人表示:“请各位国民行动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正是在这种时候,希望每个人都拿出行动来,发挥互助精神,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日本自卫队也在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内出动,开展救援行动。

  下午5点,对策本部召开了首次记者会,身着蓝色工作服的菅直人表示政府将竭尽全力,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他还呼吁广大公众多看电视、多听广播,沉着冷静应对。

  此后,菅直人多次发表电视讲话,不仅表态政府将尽全力减少灾民的损失,而且呼吁民众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好几次,记者在电视画面中看到,他的眼中饱含泪水。他还乘直升机视察了灾区,甚至冒着核辐射的危险视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

  每次都是那身标志性的蓝色工作服。

  被称为“急脾气菅”的菅直人,充分发挥了他急脾气的作用。“这一次,菅直人反应很快,各种措施也得力,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看到日本民众或媒体对他救灾工作的批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日本政府被民众批评为救灾不力、行动迟缓,但这一次,完全没有看到这样的批评。

  反对党放弃对抗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日本各大反对党,如自民党、公明党等都主动提出放弃政治斗争,全力参与到救灾工作中来。

  11日,菅直人与各在野党党首举行党首会议,确认面对“紧急事态”,进行超党派合作。菅直人向各党首表示:“为了国民的生命财产、为了救国,请大家通力合作。”

  傍晚,自民党总裁谷垣帧一表示,自民党已准备好就地震与政府合作,并主动提出:“需要编制2010财年的补充预算案吧?我们愿意合作。”

  公明党总裁山口那津男亦表示:“对于在现场指挥的阁僚,审议的时候也将优先考虑。”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朝野各党都同意“政治休战”。即使是先前争议很大、在野党早已决意不让其在参议院通过的2011年预算案及相关法案,也同意尽快通过。

  “反对党的合作,对菅直人来说非常重要。不然,以他那么低的支持率,很难快速决策、强力救援。”廉德瑰表示,菅直人肯定会抓住这次机会,重新提升支持率。但对从来没有救灾经验的他和民主党而言,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能否真正让国民满意,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记者 张燕 发自北京

  日本上周五发生的里氏9.0级强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各国纷纷派遣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协助救灾。据日本外务省透露,截至13日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表达了援助意愿。

  多位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尽管不能带来本质飞跃,但各国的救援行动能在客观上增进双边理解,并从国民感情上带动外交取得一定突破。

  中美俄三大国出手驰援

  昨日12时20分,由中国政府派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乘国航包机抵达日本东京羽田机场,救援队由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尹光辉带队。他们已经抵达灾情较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参加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当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日,杨洁篪外长致电日本外相松本刚明表示慰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1日说,日本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中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同情。中方已向日方表示,为帮助日本抗震救灾,愿意向日本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

  13日早些时候,美国“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已经抵达日本海域,为日本自卫队的震后救援工作提供后勤支持。另一艘美国常驻日本美军基地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也将参与救援。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莱斯利·赫里德说,军方将派至少6艘军舰前往日本参与救灾。奥巴马于美国时间上周五上午与日本首相菅直人通话,表示愿意提供日本所需的一切援助。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天的灾难提醒我们,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们的心与日本和整个地区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将继续和他们站在一起,陪伴他们从这次悲剧中恢复与重建。

  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1日表示,俄罗斯计划向日本提供紧急援助以帮助其渡过难关。梅德韦杰夫在政府会议上表示:“我们愿意帮助邻国克服地震灾难。”他说,俄罗斯“已做好准备,向日本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紧急情况部将派出40名搜救人员和3条搜救犬参与救灾。

  国民感情影响政府决策

  日美、日中、日俄关系是日本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美中俄三国的救援行动能否成为日本巩固或改善与它们外交关系的契机?

  日本外交此前曾一度陷入困境。在对美关系上,尽管日美是一贯的同盟,但近期却频生摩擦。在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久拖未决的情况下,前美国国务院日本处处长凯文·马厄在给大学生授课期间发表的侮辱冲绳人的言论遭到曝光,给日美关系又增添了新麻烦。而中日之间长期存在的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和日俄日趋紧张的北方四岛争执都制约了日本外交关系的全面发展。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张国庆对本报表示,对日美关系而言,虽然不免“小吵小闹”,但日美仍然是“最亲密的朋友”,不存在修复日美关系之说,因为日美关系并没有撕裂过。美国对日援救客观上更进一步加强了日美同盟。从美国此次积极果断出动人力物力,大张旗鼓加入救援行动的举动来说,反应之快,力度之大,也彰显了日美同盟关系的牢固非同寻常。

  张国庆提到,另一方面,日本遭遇的大灾让人心痛,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即使此前在外交上与日本存在芥蒂的国家也都态度鲜明地表示理解和同情,无条件提供援助,团结一致对抗灾难,这或许有望成为改善东北亚和亚太地区各国外交关系的契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东欧中亚室研究员夏义善也认为,中美俄等国对日本提供的国际援助是个改善双方外交关系的“好机会”。民间感情对政府政策能够产生实际的影响,善意的表达有助于推动双方对话,增进了解,并在一些分歧问题上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但回归到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双方立场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中日两国以往曾在地震发生之时放下分歧: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后,日本救援队是首个被允许进入中国的外国救援队。四川地震后,中国领导人曾表示,日本提供援助有助于加强两国双边关系。

  不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则认为,不必对国际救援对外交关系的改善作用寄予过多希望,这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面对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各国只是在“做该做的事”,帮助受灾国渡过难关。外交关系牵涉政府和老百姓的选择,可以认为这种援助行动确实有助于创设两国友好交往氛围,但不必把救援行动当做改善外交关系的前提和指望。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日本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