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部分本市市民产生恐慌情绪世卫组织今晨发布安全指南
核事故未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一周前,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冲击了福岛核电站,一场与核电相关的危机因此爆发。
受此影响,本市各种防辐射产品成了不少民众追捧的对象。
为给全球百姓打针镇静剂,自平复碘化钾谣言后,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晨再次发布最新的日本核危机安全指南,称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馆也开始策划核安全主题讲座。
针对昨天遭部分市民抢购的碘盐,北大专家表示,在防核辐射问题上,碘盐起不到任何作用。预防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饭前洗手。
世卫安全指南
针对日本核泄漏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晨发布最新安全指南
1.人类平时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吗?
每天,人们都会接触自然的辐射,辐射来自于太空(宇宙射线),还有土壤、水以及空气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此外,人们还会接触到人为制造的辐射,最常见的就是X光医疗器械。
衡量辐射的单位是西弗。
平均来看,每年每人接触到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其中80%都是来自然的放射源。19.6%是因使用医疗设备接触到的,还有0.4%是来自于人为制造出的辐射。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世界各国接触到的辐射量也是不同的。
2.怎么会被辐射侵身?
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两个,身体的内部和外部(外部辐射和内部污染)。身体内部污染是指吃了有辐射性的东西或者是通过受污染的伤口被辐射。
身体外部接触到的辐射包括X光或者辐射性的物质,如灰尘、液体和气雾剂等粘到皮肤或者衣服上,可能会导致外部污染。
不过,外部接触到的辐射通常能够从身体上洗掉。
3.核电站发生事故,会引发出什么类型的辐射?
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主要放射性元素是放射性铯和放射性碘。人们会通过接触空气中的悬浮物或者受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水等受到辐射污染。
4.核辐射对健康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如果接触的辐射量超过了一定水平,就会造成一些危害,包括皮肤发红、脱发、辐射烧伤、急性辐射综合征。
5.吃进口的日本食物安全吗?
日本不是主要的食品出口国。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吃进口日本食品会造成安全问题。
从日本国内而言,食物安全的顾虑仅局限在来自福岛核电站周围的食物。鉴于目前采取的安全措施,地震以及海啸的受灾地区不可能会有食品生产或者作物收获。
6.食品怎样才会被辐射污染?
在辐射性紧急事故中,食物会被辐射性物质污染。
像水果、蔬菜或者动物饲料在接触到空气或者水中的辐射物质后,这些食品表面会存在辐射。
不过,辐射不会污染包装过的食品。如罐装或者塑料包装的食物,只要在辐射前封好,就不会有辐射。
7.什么是碘化钾药片?
在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食用碘化钾防核辐射的原理是,提前吸收足够的碘,短期内甲状腺就不会再去吸收放射性物质中的碘,所以仅仅只能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对身体的其他部位无效。
碘化钾并不是“辐射解毒剂”,它不能保护人们不受外部辐射,或者对除了碘以外的辐射物质起到预防的作用。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食用碘化钾还可能造成药物并发症。
8.孕妇能吃碘化钾吗?
只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孕妇才能食用碘化钾,这是因为孕妇积聚的碘化钾比其他年轻人都要高的缘故。
9.怎么保护自己?
让自己和家人随时了解最准确和权威的信息,如广播、电视或者网络上官方公布的信息,并且按照政府的指导行事。
应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的决定储存或者吃碘化钾药片,因为他们有最准确和权威的信息来断定是否应该采取这些措施。
世卫发布
核辐射量很小公共卫生风险不大
据新华社电,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至今尚未发现福岛核电站事故带来的跨国食品安全问题,且目前不太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世卫组织认为,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农田和食品加工设施基本被地震和海啸摧毁,食品生产中断,再加上已采取安全措施,目前不太可能出现跨国食品安全问题。在日本境内,食品安全问题也仅限于核电站周边地区。
由于到目前为止事故释放出的辐射量很小,世卫组织认为,相关公共卫生风险不大。
世卫组织当天还更新了应对核辐射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不要擅自服用碘化钾。对一些国家出现抢购碘片的情况,世卫组织指出,碘片并不是“辐射解毒剂”,除可以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之外,它对外部辐射或放射性碘以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不能起到任何防护作用。
世卫组织当天发布的指导意见包括:如果受到辐射,应用温水及香皂洗澡,水温不宜过热;若被要求待在室内,应尽量选择较封闭的房间,并关闭空调等通风设备。
世卫组织表示,将随着核电站事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指导意见。
专家释疑
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有关核辐射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上午,专家进行了详细解释。
核辐射伤害人体的原理是什么?
核辐射主要包括α、β、γ三种射线。
其中,α射线是氦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则是一种短波长的电磁波。α及β射线的穿透力较弱,这两种作用距离比较近的射线只要避免其辐射源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则比前两种射线强得多。
核辐射之所以会对人体产生损伤,主要由于射线照射产生热效应,导致热损伤,此外射线通过辐射物理化学作用,损伤人体中的某些生物分子,导致人体调节机能紊乱。
专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核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我们每天喝的水、吃的食物、吸的烟甚至呼吸的空气中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乘坐飞机、接受胸透检查都会有辐射。
核事件对北京没有影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研究辐射防护的资深老师郭秋菊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后,产生了一些放射性物质,但从地理位置和目前的风向上来说,与北京完全无关,市民不必恐慌。
爆炸发生地紧邻太平洋海域,与北京距离很远;且根据该地区所处的位置,长年累月刮西风,将这些放射性物质吹向太平洋。真正扩散到中国沿海的可能性极低,北京处于逆风位置。
“连东京都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些物质更不会威胁到北京市民。”郭秋菊说。
碘盐能防辐射吗?
据报道,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从压力容器内释放出的易挥发的碘—131和铯—137。随后就出现了碘盐可以防辐射的传闻。
郭秋菊告诉记者,碘盐在防核辐射这个问题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同时,碘片对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也没有作用。
碘—131仅是放射线物质中的一种,这种物质对于甲状腺会有损伤,吃稳定性的碘一般只能保护青少年的甲状腺不受这种物质的辐射,对其他人群没有过多的益处,但碘盐中碘的含量不足以防辐射。
市民盲目过量吃碘盐对身体有害无益。
核电站爆炸事件发生后,不少市民开始上网购买防辐射服,专家称,防辐射服对人体的防护作用有限。
市民该如何预防核辐射?
防辐射其实很简单。
如果把核电站比喻成一个大烟囱,那么这些放射性物质就是烟囱冒烟后掉下来的煤灰,随风而走,散落到人们的衣服上、头发上。
如果市民的衣服上、身上有了这些“煤灰”,只需要洗干净就可以了。
专家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饭前洗手,不把“煤灰”吃到嘴里就没有问题。
近日将开“核讲座”北大:核能——人类未来的能源依靠,安全?还是危险?讲座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研究辐射防护的资深老师郭秋菊讲座地点:理教103
讲座开始时间:2011年3月19日晚7时
科技馆:世界核电发展形势与提高核安全要求
讲座人:核反应堆与核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
讲座地点: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
讲座时间:2011年3月22日上午9时30分至11时
预约办法:登录中国科技馆网站预约
文/记者 王进雨 黎史 翔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