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核危机绷紧全球神经 多国百姓在抢购碘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15:41  环球时报

  日本天皇为国民祈祷多国百姓在抢购碘片

  核危机绷紧全球神经

  ●本报驻日本、德国、英国特约记者李珍 孙秀萍 青木 纪双城 ● 柳玉鹏 陈一 汪析 詹德斌

  日本明仁天皇昨天在电视上呼吁国民“不要放弃希望”,西方媒体说,这是天皇首次因自然灾害发表电视讲话,显示日本陷入真正的“国家危机”。当日,福岛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又接连发生事故,新出现的白烟和火光,充盈了日本核危机这场“全球灾难大直播”的画面,也激发了一场全球性思考———为什么“对灾难最未雨绸缪”的日本没办法拆掉核危机的引信。16日,亚太多国被爆出现公众抢购碘片的局面,有说法称,不断恶化的福岛核危机酿成了“跨太平洋核恐慌”,这让国际舆论开始出现埋怨日本的声音。同样增多的还有日本民众对政府救灾不力的批评,重灾区宫城县的知事说,人们的恐惧与愤怒已被“逼到极限”。这一天,日本自卫队从空中为核电站洒水降温的努力没有成功,这让“日本怎么办”成了无人能解的谜题,也摇晃了一些人对核电站安全的信任。但东京电力公司的50名员工还在核电站坚守岗位,有分析称,这些人不仅是在守卫日本的“最后防线”,也在守护人类安全利用核能的信心。

  天皇:“我为这个国家祈祷”

  日本各大电视台16日收到一段来自宫内厅的影像,内容是天皇就当前灾情对全体日本国民的讲话。在讲话中,77岁的明仁天皇对国民遇难数字每天都在增加感到心痛,对核电站危机前景的不可预测“深感忧虑”,同时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慰问表示感动。天皇还鼓励日本灾民“互爱互助,共渡难关”,他说:“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明天好好地活着”。CNN说,日本天皇极少发表电视讲话,除非出现国家危机或爆发战争。法新社援引日本宫内厅说法称,这是明仁天皇1989年继位以来首次因自然灾害发表电视讲话。

  这一天,天皇眼中“不可预测”的核危机仍然频生变故。16日一早,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冒出白烟,4号机组则发生火警。有日本媒体称,这两个机组当日中午又发生氢气爆炸,产生高浓度放射性物质。日本茨城县政府当日中午称,该县北茨城核辐射量超过平时的300倍,但仍比照一次X光片的辐射量还小,不足以威胁人体健康。不过,当日通向西日本的国道上,茨城车牌的汽车明显增多。

  BBC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6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证实,福岛核电站一个反应堆的安全壳可能已部分受损,但他强调尚未达到危险的临界水平。他还表示核电站的辐射水平16日早晨有所回落,不过,由于辐射水平曾一度急升,当时正在向机组灌水降温的50名东京电力公司留守员工被要求暂时撤离。

  16日一早,日本《每日新闻》传出了日本自卫队与东京电力公司“不和”的消息。原因是14日2号机组爆炸后,自卫队按照东京电力公司承诺安全性的解决方案执行,导致自卫队员受到核辐射。不过,日本自卫队16日下午还是动用军机从空中向福岛核电站3号机组洒水,但很快因为“放射量太大”撤退。法新社称,枝野幸男16日承认日本需要驻日美军帮助应对核危机。此前一天美国第七舰队发言人戴维斯对CNN说,放射性物质泄漏给人道主义援助造成了最严峻的挑战,目前已有美军士兵受到轻微核辐射。美国海军还证实,向士兵发放了据称能抑制核辐射的碘片。

  “我们需要世界的帮助。”这是日本郡山市市长原正夫16日向西方媒体发出的呼吁。郡山所在的宫城县等重灾区当日仍有大量灾民撤离家园。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呼吁日本国民理解背井离乡的灾民,他说,宫城人的恐惧和愤怒已被逼到极限。

  当日日本灾民在撤离过程中展现的淡定仍然受到国际舆论高度赞扬,但也有媒体称灾民的恐慌情绪在上升。16日下午6时,枝野幸男再次召开记者会,称目前的辐射水平不足以对人体造成损害。但路透社等媒体采访的许多日本民众表示已不清楚是否还能相信政府说法。日本媒体也批评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未能让公众清楚了解形势。一位53岁的东京居民说,政府表现“糟透了”,“他们想单干,不和别的国家协商,我想他们自己先慌了。今后日本如果10年没有政客,我们的日子会更好过”。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地震后,日本各地取消了原定所有庆典活动,各地政府还要求人们“自肃(指自我约束)”,政府上一次下达自肃令还是在二战战败后的动荡岁月。

  英国《金融时报》说,迄今为止,日本政府的救援行动符合甚至超过了预期,他们派出10万自卫队救灾(《纽约时报》称,这是日本二战后最大规模军事调动),欢迎外国救援队,而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日本政府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保留。但可惜的是,日本在另一场努力———遏制核危机上乏善可陈。而东京电力公司看上去就像一群笨手笨脚的警察,拿不出任何令人满意的举措。当日,对日本核危机处置不当的埋怨出现在国际社会。俄原子能公司负责人基里延科对俄新社说,俄罗斯不明白在其他机组爆炸前日本为何没有及时采取冷却措施,“这应该是件简单的事”。法国电视一台说,日本向国际社会求助得太晚了,导致到日本帮忙的美国专家因信息不充分拿不出缜密判断,这让欧美观察家不满。日本《产经新闻》称,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6日批评说,日本提交的核电站事故信息有限,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法做出应对。

  《纽约时报》15日说,日本是个以秩序和精确闻名的国家,在这里你可以按照火车到达时刻来对表,调度员会为了哪怕一分钟的迟到而道歉,但如今这个国家被地震、海啸和核危机拖入了一个不安的新现实:失控。

  多国对抗“跨太平洋核恐慌”

  “日本历史上最恐怖的噩梦。”15日,有西方媒体用这样的话渲染日本核危机的严重性。(上接第一版)一天后,路透社的描述变成了另一个词:“跨太平洋核恐慌”。路透社称,这种恐慌直接表现为美国和加拿大双双出现公众对碘片的抢购。当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卫生部门告诫国民没必要抢购碘片,并警告说自行服用碘可能引发其他卫生问题。世卫组织也在声明中提醒,碘片并非“辐射解毒剂”,不适合所有人群服用。不过,有美国卫生官员将购买碘片称为一种“预防措施”,刺激了美国人对碘片的需求。泰国卫生部当日还决定向乘坐飞往日本航班的旅客免费发放碘片。

  俄罗斯远东同样出现了恐慌。俄《观点报》16日说,除了碘片,俄远东萨哈林地区的人们还在抢购前往俄欧洲地区的机票,目前21日前飞往莫斯科的机票都被抢购一空。俄《独立报》题为“日本专家失去对核电站控制”的文章说,如果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始终无法冷却并最终发生爆炸,危害将相当于一颗脏弹爆炸。

  法新社16日说,有关日本放射性物质扩散的虚假传言已让亚洲各国头疼。报道称,韩国、菲律宾等地都出现了本国已受日本核辐射物侵扰的传言。该传言据称最早出自菲律宾,称日本核辐射物质最远能飘到印度。目前,韩国和菲律宾等国政府已出面辟谣。

  “美国也是安全的。”这是《今日美国报》等多家美国媒体15日向国民传递的信心,其核心是,由于海洋的阻隔,日本放射性物质不会飘到美国国土,包括夏威夷。

  日本舆论也有给国家加油打气的声音。政治评论家屋山太郎在《产经新闻》上撰文称,日本人应该把大地震看做日本东山再起的契机。他说,日本有过从一片焦土上成长起来的经验。地震发生时,他正在电车上,车厢内没有一个日本人惊叫,只要大家保持这样的精神,日本还能站起来。

  《朝日新闻》在社论中说,大地震对日本打击巨大,将日本经济推入未知的境地,日本的忍耐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重建能力都面临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冷静行动,世界也在守护着我们”。

  “事情到底有多糟?这取决于你问了哪个专家”

  16日,日本核危机在全球激起一场对核能安全性的大讨论。按照英国《独立报》的说法,凭借4个麻烦不断的反应堆、3次核芯熔毁的危险和一场大火,日本核危机在全球布下“不信任核能安全性的阴云”。

  这一天,日本被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文章称赞是“对灾害未雨绸缪到无以复加”的国家,然而正是这个国家发生了比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泄漏更严重、危害仅次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核事故。

  英国《卫报》说,福岛核电站不是由一帮菜鸟掌管的某个失败国家的破旧电厂,它是日本这个全世界最安全国家的最安全核电站之一。尽管日本受到多次警告,在沿海地区建核电站是最危险的,但没有人考虑到海啸和地震对常规技术的双重影响,事后诸葛亮当然容易,但未来的调查将证明,引发事故的不是不可预期的自然灾难,而是人类监管者犯下的一连串完全可以预期的错误。

  “全球442座核反应堆中有许多都建在海边,为的是在发生像福岛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有充足的水来冷却核燃料棒。而之所以不选择江边或湖边,是因为内水更容易受到酷热、洪水、冷热起伏和溃坝的影响”。16日,路透社援引专家的话解释了福岛核电站建在海边的原因。而专家也承认,此次海啸灾害的发生暴露了核电站选址的两难尴尬。

  维护核能的声音也不少。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所有能源都有风险,而核能是污染最少、最可靠的。文章责怪世界对核能安全性缺乏耐心,表现得还不如灾难中的日本人镇静。文章说,一座使用了40年的核电站历经强震和海啸还能是完整的,这本应增加人们对核能的信心。

  过去几天,核专家成了全球最忙碌的一群人,各国媒体都拉着专家们争论核危机的前景。有时,他们过于专业的回答很难让公众准确把握事态。而CNN15日的文章注意到专家之间意见的严重分歧。该文章说,“事情到底有多糟?这取决于你问了哪个专家”。

  当日,坚守在福岛核电站的50名东京电力公司员工成为多家媒体报道中的英雄。《纽约时报》说,这不知姓名、不知相貌的50人或许是志愿留下,或许是在服从命令,但他们是福岛核电站最后的一群人,他们或许是日本阻止更大核灾难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有分析认为,他们的成败将极大影响人们对安全利用核能的信心。▲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