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金砖国家会议确定扩员需成员国协商一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5日03: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14日,国外记者在用黑莓手机直播新闻发布会。 14日,国外记者在用黑莓手机直播新闻发布会。

“金砖四国”改为“金砖国家”,为扩容留下空间 “金砖四国”改为“金砖国家”,为扩容留下空间

  聚焦金砖国家

  第三次峰会

  时间:4月14日

  地点:中国三亚

  与会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

  南非来了。去年12月,“金砖国家”轮值主席中国正式邀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集团。这次三亚第三次金砖峰会,作为非洲最大经济体的南非首次以金砖国家成员的身份与会,成为会场内外最瞩目的焦点之一。

  有分析认为,“金砖国家”未来要想挑起领导世界经济的大梁,还须壮大队伍。从“金砖四国”改名为“金砖国家”,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为“金砖”扩容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文/本报特派三亚记者李明波、赵海建、陈海玲、蒋悦飞

  现状:南非与金砖四国差距不小

  本报讯 相比“金砖四国”的巴俄印中,南非在无论从面积,经济规模,还是增长速度等方面都相差较大。2010年南非的GDP总量排名世界第25,尚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有南非记者在峰会期间向记者坦率地表示,南非之所以能加入金砖国主要仰仗于地缘优势。南非这个发展中国家,代表了非洲的50个国家,十亿多人口。

  不过加入金砖国对于南非来说,并不只是想要当非洲同胞的班代表。其首要目标自然是希望帮助自身经济发展。南非经济是非洲最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占非洲的四分之一,但在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下,南非2009年陷入17年来的首次衰退,幸亏得益于世界杯和增加公共投资,当年第三季度就已走出衰退。

  但贫富差距严重,失业率更高达25%等问题依然困扰政府。未来几年要解决500万人就业,但如何实现仍在探索。因此祖马的三亚之行自然会寻求投资贸易方面的合作机会。

  未来:潜在的新金砖都还有谁?

  本报讯 有分析指出,金砖体制在未来要想挑起领导世界经济的大梁,还须壮大队伍。因为就“金砖国家”目前的金融体系而言,抛开美元,建立“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另砌炉灶,还有很大的难度。“金砖国家”探讨“超主权货币”,即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为基础创立一种新的超国家主权货币,逼迫美国采取得当的货币政策,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那么,下一个跻身“金砖国家”之列的会是谁?有媒体披露,墨西哥、土耳其、越南、尼日利亚等,都或含蓄、或直接地表达了希望成为新“金砖”的意愿。在昨天的外交部通气会上,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向记者证实,确有不少国家表态愿意加入“金砖国家”。

  有意愿加入金砖国家的墨西哥、土耳其、也是“金钻十一国”成员。分析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新金砖的国家是土耳其,这个跨越欧亚两大洲的文明古国,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错的经济表现,都让它成为下一块“金砖”的大热。

  扩容:扩员需成员国协商一致

  本报讯 各国领导人在三亚峰会期间也讨论了金砖扩员的问题。五国领导人一致认为,金砖国家的扩容要通过金砖国家之间的协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的过程为例,正是在去年12月四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才得以加入这个机制。

  不过金砖国家的智库们并不赞同短期内的扩容。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说,金砖国家是一个开放性的机制,应该欢迎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相当人口规模、较强地区代表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但如果继续快速扩编,虽然整体上可壮大一些力量,但是也会出现成员间共同性下降、‘公约数’缩小、决策力萎缩的可能性,目前要加强凝聚力。”

  专家看法

  金砖国家的密切合作与对话必将改变国际金融和贸易规则,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拥有更大发言权。

  ——阿根廷迪特利亚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马里亚诺·图尔兹

  金砖国家是参与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力量。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作为其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

  媒体评论

  此次峰会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分水岭时刻”。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

  中国打算提升金砖集团作为新兴经济体平台的地位,从而获得对发达国家更有力的优势。

  ——美国《华尔街日报》

  金砖国家称为中国“多边外交”的新重点,中国为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中创造更显著地位的重要手段。

  ——《印度时报》网站

(编辑:SN047)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