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被毙,不少专家认为,击毙本·拉登只能视作全球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阶段性胜利,当前要特别警惕各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发起报复性袭击。基于“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分布广泛的网状组织结构,其报复行动很可能通过在多个地点连续发动小规模恐怖袭击的方式展开。专家认为,当前需重点监控的是西亚、北非国家。
疑问1
拉登之死加速美从阿撤军?
专家认为,为奥巴马从阿富汗撤军提供了合法性,有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亚问题专家韩华:拉登被击毙,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反恐成果,为奥巴马从阿富汗撤军提供了合法性,对于奥巴马政府撤军将有推动作用。
奥巴马的竞选日程里就宣布将从阿富汗撤军,但在本·拉登还没有被捉拿的情况下,撤军被认为是匆忙和不负责任的。现在,拉登作为一个真正的代表人物被击毙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胜利,让美国能够比较光荣、体面地从阿富汗撤军。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张国庆:美国不会从阿富汗提前撤军。此前,奥巴马已经确定了撤军时间表,从今年开始撤,一直持续到2014年。不会因为拉登死了,就贸然改变对阿富汗的政策和计划,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在现在的阿富汗,塔利班还很活跃,并可能发动攻势为拉登复仇,这将是美国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
疑问2
报复性袭击可能发生在哪?
专家认为,小规模袭击事件可能在不同地点连续发生
欧洲议会与马格里布国家关系议员团主席安东尼奥·潘泽里:“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已遍布全球,拉登的死很可能激起他们的报复行动。
据我所知,自北非国家陷入政治动荡以来,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各类恐怖组织曾设法向那里的政府组织渗透,但遭到拒绝。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经历动荡后目前仍处于权力真空期,可能成为全球反恐链条中的最薄弱环节。
智库欧洲政策中心主任约瑟夫·亚宁:当奥巴马和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为这一胜利而长出一口气时,对恐怖组织而言,恰是发动袭击的最好时机。当前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各类恐怖组织分布广泛,他们之间有密切联系,在统一意志下各自适时、适地策动恐怖袭击。尽管他们可能没有能力在短期内策划类似“9·11”事件那样规模的袭击,但小规模袭击事件很可能在不同地点连续发生。
综合本报记者 颜颖颛 新华社报道
■ 媒体评论
纽约时报 战斗远未结束
《纽约时报》:标题为“等待已久的新闻”的社论称,尽管拉登被美国空军击毙的新闻让所有美国人感到解脱,但人们依然强烈地感到悲伤,“9·11”事件的恐惧依然未散,美国民众的生活依然在发生深刻的改变。社论表示,对抗极端主义者的战斗远未结束,寻找本·拉登的多年艰难的情报工作和突袭计划都意味着反恐工作的难度和持久性。该报赞扬了奥巴马作为一个有力、判断准确的总统的能力,但也呼吁奥巴马政府注重对中东地区的外交,支持阿拉伯地区的和平与民主进程。
《新共和党人》:标题为“我们为何能击毙拉登”的文章称,在等待历史评判之前,有三个答案已经显见:后“9·11”时代的情报改革终获成果;酷刑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情报;必要时,领导力十分有效。
世界报 “黑暗十年”终止
法国《世界报》:标题为“拉登之死终止‘黑暗十年’”的社论称,本·拉登的死亡,加上中东地区当前的一系列变化,终止了“9·11”事件之后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关系的黑暗十年。被政治困扰的奥巴马总统为之做出的赌注,收获是巨大的。
德国《明镜》周刊:标题为“杀死拉登是否合法”的文章称,拉登之死虽让美国欢呼,但在国际法和战争法下,针对性的袭击依然有严重的问题,美国声称的战争并非真的是战争,拉登此前是否依然在发出恐怖袭击指令有待考证,而美国对巴基斯坦的资助也值得怀疑。
阿拉伯文报
奥巴马杀了奥萨马
阿拉伯文报纸《生活报》:“奥巴马杀了奥萨马”的文章称,拉登之死令阿拉伯世界不再只是拉登试图展现的只有山洞的形象,而可以有机会重塑一个更加光明的形象,奥巴马显示了他比前任总统更聪明,在2012年总统选举之前就可以保障自己连任。
《日本经济新闻》和《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都认为击毙本·拉登意味着美国反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恐怖主义的威胁不会因此而消失,国际社会需要继续为根除恐怖主义进行合作。社论说,世界各地的激进组织把本·拉登视为“圣战的牺牲者”,让人非常担心他们会发动报复性恐怖袭击。
本报记者 金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