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奥巴马目睹子弹从拉登左眼穿入头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4日03:15  北京日报
5月2日,警察在纽约世贸中心旧址附近的地铁车站入口巡逻。新华社/法新 5月2日,警察在纽约世贸中心旧址附近的地铁车站入口巡逻。新华社/法新

5月3日,巴基斯坦士兵在拉哈尔戴维斯街道上站岗加强防卫。 5月3日,巴基斯坦士兵在拉哈尔戴维斯街道上站岗加强防卫。

 5 月1日,美国白宫提供的照片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和国家安全小组成员在战况室观看击毙本·拉登行动实时视频。    5 月1日,美国白宫提供的照片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和国家安全小组成员在战况室观看击毙本·拉登行动实时视频。

图为美国海葬本·拉登时使用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参加海军训练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图为美国海葬本·拉登时使用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参加海军训练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本·拉登之死在全球引起广泛反响,不少国家宣布提升安保,以防“基地”组织可能展开报复性袭击。一个“符号”被消除,远非为国际反恐划上句号。“后拉登时代”全球反恐面临新的挑战

  “三星”总部收到恐怖电邮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企业“三星”电子公司5月2日收到一份含有恐吓内容的电子邮件。该电子邮件威胁称,将炸毁三星总部和驻韩阿拉伯国家大使馆。

  韩国警察厅反恐中心3日介绍,“三星”加拿大法人公司2日收到一份英文电子邮件。该邮件声称,从2日至6日期间,将在三星总部大楼以及9个阿拉伯国家驻韩大使馆设置爆炸物,炸毁这些建筑。

  韩国警方接受“三星”方面的举报后,从当地时间3日上午7时35分开始向位于首尔瑞草洞的三星电子楼宇派出突击队、特战队等约50名警戒人员,在地下停车场等主要场地进行爆炸物探测工作。

  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也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特别是在首都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等地的美国使领馆附近,巴出动大量警员加强保卫。为应对可能的恐怖袭击,巴政府调遣大量军警人员参与安保工作,巴全国各地的情报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医院、救援组织和消防队员也已进入紧急状态。

  泰国总理阿披实下令相关单位监视拉登被击毙事件的后续效应,泰国警方也将对经过泰国的不同团体进行严密监视。日本防卫省加强了全国自卫队驻地和基地的警戒态势。

  挪威一学校受“大屠杀”威胁

  拉登遭美军击毙之后,许多欧洲国家都加强了安全戒备,并呼吁民众要提高警觉。国际刑警组织也警告称,可能会有报复性攻击。

  据外电报道,挪威警方当地时间3日因接到将对该国东部一所学校实施“大屠杀”的威胁,将全校师生疏散。

  据报道,挪威警方发言人说,5月3日,该国东南部卑尔根市的媒体接到写有威胁信息的电子邮件,邮件中有人威胁将对一所学校实施“大屠杀”,邮件说,已经在学校内藏匿了可运用的武器,并指出这次袭击的目标是伊斯兰教人士。

  英国警方3日说,他们在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塞拉菲尔德核设施附近逮捕5名嫌疑人。据悉,警方发现他们在核设施附近进行拍摄活动,盘查后加以逮捕。

  警方称,根据反恐法令,他们有权逮捕被合理怀疑为恐怖主义分子的人。

  英国外交部还建议海外英国公民远离大规模集会和公共事件,英国国防大臣福克斯则下令英国在本土及海外的军队“保持高度警戒”。

  俄启动反恐三级预警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5月3日在对媒体的新闻通报中称,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经签署了反恐法的修正案,根据该法在俄罗斯全国将实行预告恐怖主义危险的三级颜色分级系统。

  据俄新社报道,该体系分为三级。分别是威胁提高级(用蓝色标注)、高威胁级(用黄色标注)、极高威胁级(用红色标注)。

  美关闭驻巴使馆

  5月1日奥巴马宣布拉登被击毙之后,美国国务院随即向美国公民发布全球旅行警报,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因拉登之死引发的反美袭击。

  美国国务院还在声明中称,因为击毙拉登的行动导致目前局势的不确定性,当局呼吁民众尽量不要外出旅行,也不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这次旅行警告将生效至8月1日。

  世贸遗址、美驻各国使领馆也都加强了安保措施。美国3日向公众关闭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及3座领事馆,何时开放等候进一步通知。

  揭秘

  信使电话泄密

  据外电报道,5月3日3位匿名美国官员称,美国特种部队是在拉登最为信任的信使身上得到线索从而最终找到拉登的藏身之处。这位信使名叫谢赫·阿布·艾哈迈德,是一名在科威特出生的男子。他去年所打的一个电话,最终暴露了拉登的行踪。

  囚犯供出信使行踪

  长期以来,艾哈迈德对美国情报机构来说是一个“模糊”的人物,用了很多年才最终确认其身份。美国情报机构首次注意到他的重要性,是“9·11”事件后不久中央情报局从被囚者口中得知的。

  去年,艾哈迈德拿起电话,不知不觉地让美国情报人员获得了查明拉登藏身之处的线索。

  美国官员1日谈到了这个电话。在中央情报局追踪拉登下落的过程中,发现拉登最大的薄弱之处就是他的信使。报道称,拉登太聪明了,连“基地”组织的步兵甚至高级指挥官都不知道他的藏身之处。但是如果他想向外界传递信息,就必须找人将信息带出去,而这必须是他非常信任的人物。

  电话暴露拉登藏身

  匿名美国官员说,在去年年中的时候,艾哈迈德与某个美国情报机构监视的人通了电话。他打电话的地方距离拉登藏身之处有些距离,但足以帮助情报人员确定他所在的位置。

  2010年8月,情报人员根据信使的线索,找到巴基斯坦东北部阿伯塔巴德镇的一个大院。到今年2月中旬,当情报官员确认某个“高价值人物”藏在这个大院,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采取行动。

  但报道指出,奥巴马的选择有限。这个大院位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居民区,如果奥巴马命令空袭,而拉登又不在这个大院,将造成严重的外交问题;即使奥巴马是正确的,炸毁这个大院也无法确认拉登是否已死。最终,美国军方派出20多名海军海豹突击队成员携带先进战斗装备,乘坐多架“黑鹰”直升机从阿富汗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阿伯塔巴德镇,将拉登及其儿子等4人一同击毙,艾哈迈德与其兄弟也被打死。

  实拍

  奥巴马目睹子弹从拉登左眼穿入头颅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眼目睹了击毙本·拉登的全过程。报道说,美军在一名特种兵的头盔上固定了一台摄像机,从而拍摄到了抓捕并击毙本·拉登的过程。一颗子弹从拉登左眼穿入头颅,接着这名士兵又补了一枪。

  当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执行刺杀本·拉登任务时,奥巴马正在白宫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监看卫星实时传送的视频。

  据悉,一个半月内,奥巴马为针对拉登的行动计划召开了5次只有心腹成员参加的国家安全会议。他曾指示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里昂·帕内塔将抓捕并杀死拉登作为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

  美国海豹突击队首先锁定了拉登的藏身地,然后在确保平民安全的前提下对拉登的住所展开行动。他们用AK47自动步枪进行了“双发快射”,最后确认已击毙拉登。

  共有24名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6分队”)官兵参与了本次行动。他们装备有先进的夜视设备和武器,连夜搭乘4架直升机秘密飞抵拉登住宅上空,并且利用绳索从天而降,快速进入高墙环绕的豪宅内寻找拉登,让住宅内的保镖们几乎来不及反应。

  美一官员称,本·拉登在美军特种部队破门而入后,“端着冲锋枪从楼上跑下来向美军开火,并战斗到了最后一分钟”。当拉登因头部中弹被美军击毙后,这场持续了将近40分钟的枪战宣告结束。

  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透露,美军原计划准备活捉拉登,但因拉登开枪拒捕,只能将他击毙。除了拉登遗体外,美军将其他被俘者和被打死人员的尸体都交给巴基斯坦方面处理。

  美国海豹突击队,全称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突击队正式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美国海军水下爆破队,到1988年时已经扩大到两个战斗群,共有7个中队,人数约1600人。

  其实,美国这次能够成功击毙拉登,与美国121特遣队多年的追捕行动是分不开的。121特遣队系抽调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三角洲”部队、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和中央情报局情报分析专家组建的一支新型特种部队。

  航母海葬拉登

  美国五角大楼2日透露,在按照伊斯兰教传统和习俗对被击毙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尸体进行处理后,美国动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为拉登进行海葬,他的葬身之地位于北阿拉伯海域,这是美国首次公布拉登藏身之地等处理尸体的详细细节。

  在进行海葬前,美方按照伊斯兰传统步骤对拉登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包括对他的尸体进行清洗,并将他用白布包裹等。这次海葬的准备时间开始于美国东部时间2日凌晨1时10分,并在凌晨2时完成。

  在被海葬之前,拉登的尸体已经被拍照,不过奥巴马政府未作出是否公布这些照片的决定,也未决定照片将何时、如何公布。2003年,美军打死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后,曾公布了他们的遗体照片,以此证明他们已经死了。

  五角大楼官员还透露,他们在海葬之前,已经通过多种方式确认了遗体就是本·拉登本人。一名在现场的拉登妻子已经确认了拉登的身份。情报官员表示,他们通过比对拉登和他的几个家庭成员的DNA,也发现匹配程度可以肯定他就是拉登。此外,美国还通过独特的“面部识别”技术确认了拉登的身份。(宗荷)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CFP供图

(编辑:SN02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