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加坡大选:瓶水终有满溢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08:29  中国日报网站

  2011年新加坡大选落下帷幕,自1965年一直执政至今的人民行动党再次毫无悬念地获胜,在87个直选议席中获得81席。

  尽管自独立伊始就实行普选,但在李光耀的精心设计下,新加坡大选在更多时候被国际上看做“民主花瓶”:人民行动党占尽规则优势,反对党本就孱弱无比,再加上被套“小鞋”,更是未战已败,未败已怯。在今年3月以前,反对党全部议席数被宪法约束为最多6席,而直选议席近几届反对党一直只能获得2席,甚至直到2006年,反对党还在总共84个直选议席中只能凑出47个挑战组,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获得的议席高达37个——即使如此,已被当时的新加坡政论家惊呼为“反对派前所未有的积极参选”了。

  新加坡的直选“花瓶”程序设计可谓煞费苦心,除了前述宪法中的反对派“席位帽”外,多达12个议席为官选或非选区议员,实际上由人民行动党任意指派;在直选议席中,相当一部分被以“种族平等”的冠冕理由划入“集选区”,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集选区数量不断上升,最终达到3/4的上限。在这种集选区里,4-6名议员必须组成团队参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且团队中必须包括特定民族的成员,这对势力单薄的反对党而言,无疑是极苛刻的要求。除了这些“硬杀伤”外,选举法中对竞选造势宣传缺乏限制、约束,这显然有利于掌控传媒、资源丰富的执政党。

  在独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显然缺乏公平的“花瓶选举”并未受到多少非议,这是因为人民行动党政府治国有方,新加坡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占人口大多数的华裔对政治活动兴趣也并不大;但随着时代的推演、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行动党的世代交替,新加坡民众的政治热情日渐高涨,对这种“花瓶选举”也越来越不满意,要求更多政治选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自上届选举起,李显龙政府就开始缓慢地推行政治和选举制度改革。此次大选前,这种改革的速度有所提升:今年2月24日,新加坡公布选举“地图”,宣布削减集选区,增加单一选区,并减少集选区团队人数;3月,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反对党议员人数从“最多不得超过6名”变为“最少不得低于9名”,反对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不仅如此,选前还规定了所谓“冷静日”,选前一天的竞选造势和宣传活动都被禁止,这些显然有利于反对党。

  与此同时,反对党的力量也在壮大:上届大选参选反对党仅3个,而本届已增至6个;上届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的席位多达37个,本届则只有5个。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同时派团队参加4个单选区、4个集选区选举,并喊出“迈向第一世界国会”口号,不仅在8个选区得票率均超40%,还取得一系列标志性胜利,如秘书长刘程强攻破外交部长杨荣文把守的人民行动党“铁选区”阿裕尼,和东海岸5人集选区的获胜等。

  李显龙的风格和乃父有不少差异,在确保人民行动党掌权的前提下,他更愿意给反对党较多活动空间,尽管过程漫长曲折,但执政党显然已经意识到,时代变了,政治思想和结构也必须与时俱进。

  然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新加坡选举体制中最大的弊端——得票率和议席数不成比例,却没有丝毫改观:反对党的总得票率将近40%,可获得的议席却连10%都不到,在未来的日子里,反对党和执政党势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交锋。

  尽管对于选举结果,执政党和反对党都表示接受,但未来执政党能否继续容忍议席减少,而声势大振的反对派能否安于这种缓慢的议席增加,“选举花瓶”一旦满溢,各方将如何应对,都尚待观察。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婧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快速注册新用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百度推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