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午专电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本周说,首批超过3600名工人在9级强震后参与应对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中69人“行踪不明”。
之所以找不到人,是因为压根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在东电的记录册中,这些临时雇用的抢险人员要么没有登记姓名,要么简单以“A先生”或“B先生”指代。
雇用临时工从事危险作业,按天发放薪酬,不提供安全培训,不提供健康检查。简言之,“用后即弃”,或曰“一次性使用”。
媒体揭秘
东电临时雇用工人抢险
事故发生后,50人留守核电站抢险,后不断有人前往接替。时至今日,留守队伍超过当初规模,世人心中,“福岛50人”早已成为一组无关人数的英雄群像。
路透社记者采访了20多名东电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医生和专家,发现在抢险人员“英雄行为”的背后是日本核电工业的一项“传统”:危险作业环境缺乏监管,工人承受风险。
福岛第一核电站及附近区域积累高辐射污水后,东电出动大量人员,迄今收集的污水量足以填满40个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准游泳池。
不少工人是东电匆忙间临时雇用,缺乏全面培训和充分防护,进入高危区域时甚至不懂得配带辐射测量仪。两名工人没有分配到胶鞋,便穿着普通鞋趟入放射性污水,结果受伤入院。
正是由于大量使用临时工,面临辐射泄漏时,东电没有能力应对作业人员面临的巨大风险。
业内表态
最危险作业交给外国临时工
藤井和训(音译)现年72岁,曾任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项目经理,参与建造多家核电站。
1997年,他“怀着使命感”接手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大型项目:修复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堆芯围筒裂痕。
然而,藤井惊讶地发现,运营商从东南亚、沙特阿拉伯和美国聘用焊工,把最危险的作业交由这些人完成,以致外国临时工“受辐射量超过日本工人”。
按照规定,工人每年受辐射不应超过20毫希,相当于自然环境辐射量的10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外国工人往往在几天内遭受20毫希至25毫希辐射。
一天,藤井目睹几名美国工人的作业场景,在日记中写下《圣经》句子表达内心忧虑:“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他告诉记者,没多少人知道内情,“但我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当时的做法违反了日本安全(作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