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挪威爆炸枪击案凶犯性格偏执崇尚纯正血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1日04:42  新京报
布雷维克“制服照”。 布雷维克“制服照”。

 挪威7·22血案遇难者(部分)  挪威7·22血案遇难者(部分)

  1979年2月,安德斯·比赫林·布雷维克降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西区的一个富裕之家。谁也不会想到,32年后,布雷维克会成为制造挪威自二战以后最大惨案的杀人恶魔。回顾这个“杀人恶魔”的成长史可以发现,布雷维克早年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对纯正血统的推崇以及近乎偏执的性格,改变了布雷维克的人生轨迹。

  童年遭遇

  父母离异童年不幸

  布雷维克的生父詹斯·布雷维克精通英语和法语,詹斯在和布雷维克的母亲温切·比赫林结婚前,就已经有了3个孩子。1979年布雷维克出生后,詹斯被挪威外交部派遣到伦敦大使馆驻外。随后,詹斯和温切的感情出现变故。不到一年,他们就办理了离婚手续。

  随后,温切带着布雷维克从伦敦返回奥斯陆,开始了他们清苦的生活。温切没有房子,只好和亲戚一块儿住在一所出租公寓里,不久后便与他人结婚。布雷维克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他对这个新家庭里的成员没什么好感。布雷维克曾回忆,同母异父的妹妹伊丽莎白生活放荡,不仅贪财,且流连于多名性伙伴之间;他的继父就像一头“禽兽”。

  和温切离婚后,詹斯继续在挪威驻伦敦大使馆工作,并与一位名叫托弗的挪威驻英国使馆工作人员结婚。再婚后不久,詹斯被调往巴黎工作,此后没有回到奥斯陆居住和生活。在此期间,布雷维克曾经到巴黎与生父会面,但两人的关系并不融洽;相反,布雷维克对托弗的印象倒是不错,他评价这位曾为挪威驻上海副领事的女人“聪明”。

  媒体分析认为,童年的遭遇和父母失败的婚姻,孕育了布雷维克逆反的性格。此后,布雷维克很少与人交往,这可能和他曾被朋友嘲笑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有关。

  在长达1500多页的“2083-A欧洲独立宣言”中,布雷维克呼吁欧洲其他国家要抑制女权主义,让女人从属于男人。在“宣言”中,布雷维克自称对母亲的养育方式感到不舒服。“我不能同意她这种超级自由、女权主义的养育方式,这完全缺乏纪律,导致我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女性化。”

  随后,布雷维克试图重新接近父亲詹斯,但詹斯的态度让他感到失望。在“宣言”中,布雷维克这样描述他的父亲:“自从15岁那年父亲将自己与世隔绝后,我就再也没有和他好好谈过话。他对我13岁至16岁那段调皮捣蛋的岁月并不怎么感兴趣。我试图和他重新取得联系,但他却告诉我,他在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与我团聚。”

  得知布雷维克制造惨案后,已经76岁的詹斯说,布雷维克小时候是个非常普通的男孩,根本就不喜欢政治。“现在我希望他自杀,而不是杀人。我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学生时代

  迷恋血统极端偏执

  与父亲断绝往来后,布雷维克开始寻找自己的信仰。布雷维克在Twitter上的唯一留言引用了英国哲学家斯图亚特·密尔的一段话:“一个有信仰的人,敌得过数十万只有利益的武装。”

  布雷维克就读的初中是奥斯陆郊区的一家普通学校。布雷维克的同学米歇尔·托玛拉回忆称,“布雷维克是相当内向的一个人,不过是一个好学生。”托玛拉还强调,布雷维克的缺点是“太较真”,“他经常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极端兴奋。”比如,在很多人看来普通而又遥远的祖先出身问题,在布雷维克眼中就是无比重大的事情。

  惨案发生前,布雷维克在“宣言”中公开表露了对自己纯正欧洲血统的“自豪”。“我非常自豪有维京海盗血统,我的名字布雷维克就是挪威北部的一个地名,可以追溯到维京时代。”托玛拉得知布雷维克制造了袭击案后,觉得不可思议。托玛拉认为,可能是布雷维克对自身纯正血统的自豪让他对外来移民充满偏见,并最终策划了袭击。

  布雷维克在“2083-A欧洲独立宣言”中提到:“十六七岁时,我加入挪威进步党。”挪威进步党是该国第二大政党,也是著名的右翼组织,奉行反移民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布雷维克写到:“进步党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我看到了社会的虚伪性,我知道这是唯一一个反对多元文化的政党。” (下转B05版)

  (上接B04版)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挪威是很多移民眼中的天堂,高福利政策和对移民相对宽容的态度,让挪威的外来移民数目与日俱增。在这种背景下,进步党等一些反移民团体开始获得本土激进人士的支持。年轻的布雷维克不仅加入了进步党,还在该党青年系统中担任多个职务,并开始走上街头抗议移民政策。一名进步党成员透露,“布雷维克很谦虚,着装得体且受过良好教育。他不像那种热衷于激烈政治讨论的人。”

  在奥斯陆商学院读书期间,布雷维克意识到“民主斗争的方式已经不能取得成功”。在他看来,只要再过50至70年,欧洲大陆上像他一样纯正的欧洲人将成为少数民族,因此他决定找一种“别的方式”来反对移民。此后,布雷维克对挪威进步党的热情越来越低,并因拖欠党费被屡次警告无效后劝退。

  2002年,布雷维克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假期期间,布雷维克来到伦敦参加了欧洲右翼团体的“秘密会议”。布雷维克后来在“2083-A欧洲独立宣言”中说,在会议上他受到了英国“导师”的指引,由此下决心发动袭击。

  布雷维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说,布雷维克20多岁成为极右翼分子后就开始到处联络。挪威记者里斯·格里尔·安达称,布雷维克试图建立一个与英国右翼集团“保卫英格兰联盟”有关的组织。“保卫英格兰联盟”承认,在2010年3月布雷维克曾参加了该联盟发起的游行示威活动,期间与“保卫英格兰联盟”高层会晤。“保卫英格兰联盟”成员透露,他们在“脸谱”上和布雷维克讨论过很多问题,并夸奖布雷维克“口才好,面善”。

  小镇生活

  开办农场秘造炸弹

  布雷维克在奥斯陆商学院获得商业和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生态农场”,主要种植“蔬菜、瓜类和块茎植物”。2009年,布雷维克将这家农场包装成一家企业,以支持自己的政治活动。

  布雷维克的“生态农场”位于奥斯陆以北100多公里的小镇莱纳。这个农场被一片森林环绕,从公路上根本看不到,此外当地居民稀少,农场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有媒体报道称,正是在这个农场里,布雷维克打着发展农业生产的名义购进了6吨化肥,并从化肥中提取了大量用于制造爆炸的化学物质,成功实施了针对挪威政府的爆炸袭击。

  布雷维克的行为方式,也和莱纳小居民不一样。惨案发生后,莱纳镇22岁的理发师特莱恩·斯特坦回忆说,爆炸发生前一个月,布雷维克曾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他称自己是“农民”,“他拿着电脑包,穿的也很时髦……所以他说自己是农民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在小酒吧工作的20岁女孩哈奈·斯卡沃恩说,布雷维克消费后还要收据,用信用卡付款,“这里没人点一扎啤酒后还会要收据。”61岁的老农民斯维恩·麦蒂塞斯曾和布雷维克的农场签署过合作协议,为农场割草。他说,布雷维克就是一个“城里人”,对农业上的事情几乎不怎么了解。

  莱纳小镇有家名为Cuckoo's Nest的小酒吧,附近一座军事基地的士兵常到这里来聚会。布雷维克偶尔会在这里和士兵“交流”,他在网络日记中写道,“挪威最大的军事基地坐落在这个地方,真是莫大的讽刺。如果我能从亲爱的邻居这里‘借到’3公斤炸药的话,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有资料显示,布雷维克对极端事物的关注由来已久,并在2009年之后加快了这个进程。此外,布雷维克还说曾在几年前到过上海,曾和他在奥斯陆一块炒股的中国朋友见面,但没有提到他在上海做什么,或者和什么组织交流。

  (张乐)

  ■ 档案

  布雷维克爱玩暴力游戏

  崇拜丘吉尔,对军警生活充满向往

  登录布雷维克在“脸谱”的主页可以发现,布雷维克单身,喜欢健身、政治立场保守,同时还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信仰者。

  布雷维克喜欢制服,曾穿警服和军装拍照,这表明他对军警生活充满向往。不过除了正常的国家服役记录外,布雷维克没有军事背景、也没有犯罪记录。布雷维克自称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粉丝,喜欢古典音乐,他经常向朋友分享一些政治性和带有暴力色彩的视频、游戏,以及一些电视节目,比如,2006年的电影《角斗士》以及电视剧《嗜血法医》都在布雷维克的观看和推荐之列。此外,布雷维克还对吸血鬼题材的影视感兴趣。

  布雷维克表示,自己最喜欢《现代战争2》和《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挪威媒体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根据警方提供的线索爆料称,布雷维克一直利用玩网络暴力游戏来“模拟杀人”,为制造恐怖袭击做准备。

  由于长时间沉迷于暴力影视和游戏,布雷维克的律师认为,布雷维克可能精神失常,一直活在自己的意识形态里不能自拔,把一些虚幻当成现实。比如,在“2083-A欧洲独立宣言”中布雷维克屡次表示要当欧洲救世主,重新组织罗马帝国时代的圣骑士团,控制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财政大权,为欧洲制定出“2083年独立宣言”。此外,布雷维克还表示要指导世界其他地方的反穆斯林运动。布雷维克这些思想多多少少都能从电影或游戏中找到踪迹。

  但令人不解的是,布雷维克在行凶前异常清醒,他甚至为了让自己保持这种状态,事先还服用了一些毒品和药物。在“2083-A欧洲独立宣言”中,布雷维克提到他从中国的网站购买尼古丁的经历。(张乐)

  ■ 链接

  挪威血案牵出欧洲极右隐患

  极右势力释放西方“民族主义”回归信号

  “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如今,这里将成为反伊斯兰和多元文化的战场……穆斯林激进化,国家丧失凝聚力,经济衰退,欧洲人会站起来,不择手段,破坏这一切。”

  ———布雷维克“2083-A欧洲独立宣言”

  欧洲媒体和专家认为,挪威血案看似是“独立事件”,实则反映了全球化浪潮下,欧洲极右势力兴起,甚至释放出西方“民族主义”回归的信号。

  欧洲收紧文化政策

  近年来,欧洲极右势力无论是以公开的政治角色,还是以暴力恐怖组织的形式,都显现出崛起的端倪。

  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1986年首次通过选举进入了国民议会,90年代末,该党开始失去政治市场。但2002年的首轮总统选举中,党主席勒庞成功胜出,引起欧洲政坛一片哗然。金融危机爆发后,勒庞再次成为焦点,在2011年的民意调查中,她呼声极高,国民阵线再次成为影响法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意大利政坛中最激进右翼政党北方联盟,成功加入现任总理贝卢斯科尼的执政联盟,并成为联盟内部的第二大党。北方联盟公然倡议分裂意大利,反对移民政策,高唱排外赞歌。一名北方联盟的欧洲议会议员,曾公开表示支持挪威凶手布雷维克的部分主张。

  2009年,奉行民粹主义的挪威进步党,获得23%的选票,成为国会第二大党。2011年4月,芬兰“正统芬兰人党”以19%的选票成为第三大党。极右翼政党丹麦人民党,占了国会179个席位中的25个。瑞典民主党获得5.7%的选票,2010年9月首度进入国会。

  此外,欧洲政治风向也发生变化,纷纷收紧文化政策。2010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多元文化政策破产。今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指责多元文化政策“隔离社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煽风点火。法国总统萨科齐更下令禁止法国穆斯林妇女戴面纱,甚至驱赶吉卜赛人,试图建立单一社会。

  极右更新宣传手段

  布雷维克不仅通过网络发布行动“宣言”,还曾在著名的YouTube网站上公布了一段名为《2083圣殿骑士》的宣传短片。在这部时长12分钟的影片里,他身穿潜水衣,手持武器,号召人们反对穆斯林。

  德国著名的青年保护网经过统计发现,一些团体近来通过博客、影音网站及网络聊天室,越来越频繁地宣传极右派思想。在YouTube网站上,有190支宣传片在鼓吹极右思想,号召人们参加极右团体的聚会,影片的点击率高达17万。

  另据俄罗斯媒体爆料,挪威血案发生后,俄罗斯一些极右翼组织视布雷维克为“白种人的英雄”。在俄罗斯一个著名的社交网站上,竟然出现了7个右翼团体,对他的观点和暴行表示支持。

  英国以排外著称的“保卫英格兰阵线”宣称,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该组织拥有10万名支持者,每天能收到数不胜数的评论和回复。《每日邮报》报道,在2011年2月的一项民意调查中,4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极右翼组织放弃使用暴力,他们将对反移民和反伊斯兰主义的极端政策表示支持,甚至反对修建伊斯兰庙宇。

  欧洲政治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极右组织通过网络宣传反穆斯林和排外主义,营造激进的政治舆论氛围,可能会建立种族仇恨,导致社会暴力和个人极端主义泛滥。

  移民引发排外情绪

  二战之后,法西斯纳粹遭到打压,欧洲普遍推行“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宽松政策,欧洲极右势力一时间进入低潮。

  针对近期的极右势力“回潮”现象,反恐专家凯特尔森说,随着中东、北非和阿拉伯世界战乱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移民涌入欧洲,尤其是移民政策宽松的北欧,而新移民能在欧盟各国家间自由流动,加剧欧洲本土民众就业困难,给国家福利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更催化了这些效应,随之,激起了本土的排外情绪,极右翼势力借此得以扩张。

  此外,欧洲宗教界高喊欧洲日渐被伊斯兰化,正在丧失传统的欧洲文化特征,号召欧洲人抵制伊斯兰宗教,捍卫基督教义和文化。这些观点为极右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冯中豪)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 挪威 枪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