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英国骚乱根源系种族矛盾和阶层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0:59  南方日报

  在持续3夜骚乱之后,9日晚的暴力活动基本告别首都伦敦,在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西布罗米奇、伍尔弗汉普顿等地上演,其中曼彻斯特最为激烈。目前全国已有768人被捕,167人遭起诉。在伯明翰,更有3人为保护社区被撞死。

  分析称,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看不到前途,是一些年轻人选择与政府对抗的重要原因。而政府削减开支,导致社会福利“断裂”,也被认为是骚乱不断蔓延的原因。

  事发少数族裔青年被毙引骚乱

  本月4日,一个名叫马克·达根的29岁少数族裔男子乘坐一辆出租车在托特纳姆区街头遭警方拦截。警方事后称,当时双方发生了枪战,达根朝警方射击,警方在还击时将达根当场击毙。

  6日,数百名托特纳姆区民众聚集在街头举行抗议游行,要求警方做出说明。傍晚时分,示威者开始在警察局附近朝警察密集投掷砖块、酒 瓶、汽油弹等,两辆警用巡逻车和一辆双层巴士也被烧毁。沿街店铺的窗户被砸、物品被抢。当局出动了防暴警察,直到6日午夜才逐步控制局面。但之后的几天,骚乱蔓延到了英国的多个城市。

  7日晚,同样位于伦敦北部的恩菲尔德地区发生小规模骚乱,约有上百名示威者焚烧车辆、洗劫店铺。防暴警察和骑警共同出击,控制住了局势,拘捕了一些骚乱者。

  然而警力的加强并未有效阻止骚乱的进一步蔓延,至8日晚,伦敦市内的克罗伊顿、依琳、汉克尼等地区都出现了群体骚乱,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诺丁汉、布里斯托等英国其他城市亦被骚乱波及,出现了纵火、抢劫等违法行为。伯明翰有100多人被捕,布里斯托的一家购物中心被抢劫,利物浦街头汽车以及垃圾箱等公共财物被烧毁。

  由于事态紧急,英国首相卡梅伦不得不取消休假,8日晚从意大利赶回伦敦。9日,卡梅伦主持召开高级别会议,宣布正处在夏季休会的议会复会1天,以应对骚乱不断蔓延的局面。英国政府决定派出1.6万多名警察上街执勤,所有伦敦警员停止休假,并从各地调集警力支援。

  9日晚,暴力活动基本告别首都伦敦,在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西布罗米奇、伍尔弗汉普顿等地上演,其中曼彻斯特最为激烈。数百名蒙面年轻人砸破临街店铺的橱窗,劫掠商品。一家服装店遭劫掠后又遭纵火。

  原因深层结构矛盾的极端反映

  骚乱的首发地托特纳姆区以英超托特纳姆热刺队闻名,该区是少数族裔聚居地,也是伦敦低收入家庭聚居地之一,社会治安长期以来存在问题。1985年,这里曾发生过一起严重骚乱事件,当时有一名警察被打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此次骚乱的根源在于种族矛盾和阶层矛盾。金灿荣告诉记者,英国少数种族非常多,生活水平比较差,属于社会底层。移民问题也主要集中在部分生活条件比较差的移民身上,比如非洲移民和中东移民。这些人受到社会的忽视,竞争力低下,政府政策对他们没有具体的帮助。阶层矛盾则主要体现在英国社会上下流动性变差。这些少数族裔区域的人往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很小,社会阶层有点凝固化。特别是发生骚乱这些地区,这些问题更突出。

  经济的不景气,也累积了不少民怨。当下,从骚乱的英国,到陷入债务沼泽的希腊、意大利等国,很多西方政府寻求削减财政赤字、压缩公共开支,既为“还债”,也为维系脆弱复苏。而它的直接效果,就是长期“慷慨”的社会福利出现很大断裂,冲击着社会众多阶层。正因如此,参与英国骚乱的并不仅是“贫民窟里身无分文者”,也有不少经济状况不错的年轻人。

  英国的这种社会生态,导致一些年轻人的暴力集中爆发。据统计,英国16至24岁年龄层中,约百万人处于“正式失业”,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严重衰退以来之最。他们对当下困顿的焦虑,对经济前景的迷茫,极易被冲突的枪弹所点燃。加上微博、手机等现代交流手段,它们共同将一些年轻人推到了非理性、无政府的“险境”。

  从金融危机到目前的债务危机、增长乏力,西方经济和社会的深层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并以极端的方式反映在英国骚乱中。这既是对其政策“不可持续”风险的警示,也凸显了政策调整中,权衡经济、社会的两难困境。

  影响奥委会“背书”难挽英形象

  骚乱伊始与警方有关,骚乱扩大警方有责,而如今,警方更是背负巨大压力。一些人质疑警方在导火索事件中的诚实度,质疑警方控制骚乱的能力,尤其质疑警方对明年伦敦奥运会的安保承诺。

  有媒体报道,在骚乱中,英国部分地方出现无人把守的情况,找不到警察。金灿荣告诉记者,英国警方最近遭到了财政上的削弱,财政拨款有所减少,警察的士气有些低落,所以就出现了警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认为,警民关系恶劣推动了整个骚乱的升级。在像托特纳姆区这样的贫困社区中,警民之间互不信任。特别是警察和年轻人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警察对待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

  尽管国际奥委会依然表示对英国的奥运安保抱有信心,但是英国的形象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事件发生后,全球多个国家政府通过媒体向本国公民发出警告,尽量远离骚乱的英国。

  德国政府警告德国公民必须特别谨慎,该国《明镜》周刊将伦敦比作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英国爆发希腊和法国式的骚乱感到震惊,拉托维亚民众被告知应购买健康和人寿保险,瑞典、丹麦以及芬兰也对民众发出安全建议。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也提醒在英同胞注意出行安全,避免前往事发地区,尽量减少夜间出行。

  骚乱也让英国金融业面临尴尬。纽约梅隆银行英国分行货币战略师尼尔·梅勒9日说:“仅仅几天前,我们还在讨论英镑有可能成为新的安全投资港,但骚乱事件一下子让英镑的味道变酸。”

  此外,金灿荣还指出,骚乱可能使英国社会不同族群的关系更加紧张,从而使英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而骚乱平息后的重建和赔付,也会使本来已经处于困难中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南方日报记者 单崇山 宋涛

  见习记者 赖竞超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 骚乱 游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