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基斯坦抗议军事检查站遭北约空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07:59  新华网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巴基斯坦已正式向联合国表达了对北约空袭的抗议和谴责。此次袭击造成24名巴军人丧生,并使美巴关系吃紧。

  巴常驻联合国代表侯赛因·哈龙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告了北约26 日袭击“巴基斯坦边境哨所并造成24名巴陆军官兵牺牲”一事。

  刚从巴基斯坦返回纽约的哈龙在这封注明日期为11月27日的“加急”信件中说,另有13人在袭击中受伤。

  哈龙还向潘基文转交了巴内阁国防委员会在一次紧急会议后发表的声明。26日发表的这份声明“强烈谴责”北约的袭击,并称已向美国和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提出了抗议。

  【法新社伊斯兰堡11月28日电】在北约袭击造成24名巴军人死亡后,巴基斯坦今天发誓不再与美国“像往常一样地交往”,但没有威胁要彻底打破陷入麻烦的联盟。

  巴总理吉拉尼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采访时说,诸如北约越境袭击这样的事件进一步疏远了巴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使巴政府由于与美国结成不受欢迎的联盟而受到孤立。

  当记者问及美巴联盟能否维系时,他回答道,“那可以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持续下去”,但目前这两点都不具备。他说:“如果我连我国主权都保护不了,我们又何谈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呢?”

  【法新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美国白宫今天说,奥巴马总统认为,24名巴基斯坦军人命丧北约空袭是一场悲剧,但受到危机损害的美巴关系对双方来说仍然十分重要。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说,奥巴马认为,令美巴关系陷入动荡的北约空袭是“一场悲剧”。他还说:“我们正严肃对待此事。”

  卡尼说:“由于我们在打击恐怖主义上有共同利益,保持与巴方的合作关系十分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路透社华盛顿11月27日电】巴基斯坦和美国的相互依赖程度之深令24名巴军人在北约空袭中死亡不会导致两国关系完全破裂。不过这是今年一系列破坏两个表面盟友关系的事件中的最新一起,只会加深两国之间的不信任。

  跟踪两国关系的分析人士和西方官员表示,进行迅速彻底的调查,以查明事实真相、确定责任并作出赔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北约军队得出结论认为是巴方开启了战斗,那么达成和解将更加困难。

  美巴冲突凸显中巴友好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28 日文章】在巴基斯坦人因北约26日空袭造成巴军人丧生而焚烧美国国旗之际,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对美巴关系进行全面评估,这表明在今年早些时候似乎已处于转折点的两国关系陷入了新低。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站出来支持巴基斯坦,这场危机显示出上升到地区层面的迹象。中国此举明显是掐了美国一把。

  一些分析人士说,他们猜测美巴将再次掩盖它们之间的分歧。但他们也表示,此事很可能增强巴基斯坦不顾对美国的损害而维护本国利益的决心。

  安东尼·科德斯曼28日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网站上发表评论说:“即使——似乎是最大的可能—一巴方重开对驻阿美军和国际部队的补给线,美巴关系仍将非常紧张,两国关系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新事件和新危机。”

  更广泛地说,北约的空袭可能为该地区发生新的对抗开辟道路。在北部开辟一条进入阿富汗的补给线需要得到俄罗斯的同意。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因为莫斯科要权衡帮助北约尤其是驻阿美军的利弊。

  而中国对26日的袭击公开表态似乎更多是出于对巴基斯坦的考虑—— 更广泛地说,是出于对美国插手阿富汗和亚洲的考虑。

  就巴基斯坦来说,它一再扬言中巴关系是美巴关系的潜在替代品。例如,在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头号敌人印度签署了一项核合作协议后,一些巴基斯坦人警告说,如果华盛顿不与巴方签署一份类似的协议,那么巴基斯坦就将求助于北京。

  【英国《卫报》网站11月28日文章】中国介入了巴基斯坦和美国之间的外交争端,对巴基斯坦一边境哨所的军人被北约直升机炸死一事表示“强烈关切”。中国外交部的介入正值美巴关系处在多年来最为紧张的时刻,这被视为北京在北约空袭事件之后加强原已密切的中巴关系的一个举措。

  中国介入的意义超出了眼下的争端。伊斯兰堡视北京为最亲密的盟友,可替代西方的另一个伙伴,同时中巴两国政府都反对美国在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后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

  美国国务院前发言人、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州迪金森学院担任教授的克劳利说,中国正在抓住时机。他说:“中国认为这是个机会,既可以掐美国一把,也可以微妙地向巴基斯坦暗示,要是它真的对美巴关系感到失望望,手头还有另一种选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