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教授捡垃圾与亲友分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4日14:50  新民晚报

  

美国教授捡垃圾与亲友分享

  费雷尔在他的“藏宝库”里图GJ

  美国人费雷尔骑的自行车、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靴子全部捡自垃圾箱。多年来,他从垃圾箱淘到诸多“宝贝”,分给家人、朋友和有需要的人,被称为城市“罗宾汉”。

  分享“宝贝”

  57岁的费雷尔是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社会学教授,多年前他发现不少美国人习惯扔掉不需要或不喜欢的物品,却不愿意捐给慈善机构,于是尝试依靠废弃物生活。

  费雷尔从垃圾箱里翻到鞋子、T恤衫、裤子、文具、食物、电器……不仅为自己家每年节省数百美元开支,还用于帮助亲朋和有需要的人。他将90%收获捐给慈善机构,譬如厚毛毯、背包、牛仔裤等。

  费雷尔家中一个房间专门用作“藏宝库”,收获最多的是各种工具。一次,得克萨斯基督教大学一群学生学习修理自行车,费雷尔从“藏宝库”中给他们一人凑了一套工具。

  收获丰富

  费雷尔捡到的好东西包括现在骑的自行车、一双100年前的婴儿鞋、外币、军靴、银盘。最令人惊讶的是,他曾在河边一个垃圾箱内捡到一个带锁盒子,盒内藏着一只钻石手镯,正是他妻子心仪已久的首饰。

  费雷尔把自己的行为称作“拾荒”,并据此撰写《拾荒帝国》一书,2006年出版。

  费雷尔总结不少拾荒经验,譬如去两个高级住宅区的中间地带,因为人们不喜欢把废物扔在自家楼前;捡到拎包要摸摸底部,幸运的话会找到珠宝之类小玩意;处理好与其他拾荒者的关系,不要夺人所需。

  他建议,改变拾荒思路,不要总想着淘到想要的东西,而是接受淘到的东西。对收获的“宝贝”,要创造性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社会之窗

  垃圾箱内淘到的物品不仅能满足部分物质需要,还是了解社会的一扇窗户。“当技术产品更新换代,人们就扔掉旧物。”费雷尔说,“譬如当iPod上市时,人们就扔掉CD。”

  他说,事实上不少人可以靠捡拾垃圾生活,“我们找到的东西并非坏了烂了,只是不再时尚。感谢广告,人们按欲望而非需要来消费”。

  黄敏(新华社供本报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